家母非常喜歡的一套電影。
自少我就懂得她非常喜歡劉德華、浪漫的愛情、大小姐、高學歷的人這些元素,因為她從來都未長大、只停留在十七歲那時的叛逆少女。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天若有情」這四個字的意義:「天若有情天亦老」。

電影和歌曲都很淒美,如同家母想要的亦一樣,總是希望自己是悲劇女主角。。。
她總是對自己的原生家庭很多怨言:抱怨不同的家人;到她建立自己的家庭卻把悲劇複製下去,將所有太婆、外婆對不起她的事全都要我承受一次。她覺得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雖然她知道那種不快的感覺。
因為那時她們也是這樣對她的。
其實解決我的方法有很多,為什麼身心環境都未準備好就要選擇生下我呢?
假如我的出現只是一場意外,那用意外結束又有什麼不對呢?
假若可以時光倒流,我並不會怪她。

因為我愛她。

而有多愛就有多恨。
她一個人努力地湊大我,而她從來都不是一個堅強的大女人,這些我都看在眼底、記在心裡。
但為了她的愛情而犧牲我,這是我恨她的地方。
理性上我瞭解她需要的東西是我永遠給不了的,然而情感上實在沒汰接受。
「為什麼明明是你的錯卻要我獨自承擔你的罪?」這是我自小五開始的心有不甘。
一個人的性格原型不負責任,即使生命中發生了什麼事也不會讓她學懂什麼是責任,只會苦了她身邊的人為她埋單。
她一個人的任性,害了五個人。
或者過程中她體會到自己在我們之間的重要性、終於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而滿足吧--原來我可以令人這樣麻煩的!原來我可以這樣重要的!
不管誰跟她溝通,她只會哭、哭得聲撕力竭不願面對問題、不願意去想自己做了什麼事。
明明從小到大,她都不給我哭,還言之鐅鐅的呼喝我不可以哭、哭是懦弱的人的表現。

長大後,我卻被我的堅強弄得遍體鱗傷。
而她這樣教了我卻不用負任何責任,真好。

把女兒當作男孩子養真的好嗎?
除了比一般女性更瞭解男性外,實在找不到其他好處。
長大後的我要重新去學做回一個女人,真的有苦幾多自己知。
不過是她將自己心底想成為男人的渴望投射到我身上。
因為外公重男輕女,而她卻從不理解男孩繼後香燈對家族的意義、也沒有看見家中掌權的從來是女性。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與其不斷去將生命的快樂與哀愁交給他人,為什麼不去尋找自己的所喜所悲?

或許自幼就看著她總是談著一場又一場學不乖的戀愛,所以一直都不對愛情抱有任何美好的印象、總覺得愛情令人會變蠢、變得只顧自己感受而忽略周遭的人和事。作為一隻重視團體、重視身處環境、認為世界大同的巨蟹座,實在無法認同如此任性的價值觀。

所以,我感受到《天若有情》當中的美麗和藝術高度,但無法投入其中。
有時都很討厭這樣理性的自己,明明成長經驗告訴我,很多時候,感性比理性更能解決問題。
她希望像JOJO那樣愛的不顧一切,但她忘了自己不是JOJO,也忘記了華DEE不會被她吸引。

活在當下很實在,但想清楚自己條件所及的範圍和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再魯莽行事也不遲。

抱歉,全篇都和《天若有情》無關,但造齣戲和歌都很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