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趙敏 圖/由和妮娜本人提供)撲底妝、勒頭、包頭、撲油彩、描眉......4月3日,和妮娜像往常一樣來到烏魯木齊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開始裝扮,準備一天的排練。

  梨園行有一句老話“一天不練自己知道、三天不練師父知道、七天不練觀衆知道”,都說戲劇行當要喫苦,但對於烏魯木齊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青年演員和妮娜來說,秦腔就是從小根植在她身體裏的東西,早已如同喫飯、睡覺一樣平常。

  泡在戲園子長大

  今年32歲的和妮娜是新疆烏魯木齊市人,出生於梨園世家,在這個家庭裏,祖孫三代中加上她有5個人都唱秦腔,其中4個人是國家一級演員,奶奶熊月玲更是秦腔界的著名青衣、花旦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在濃厚的戲曲氛圍中,和妮娜從小就跟着家人學秦腔,有事沒事就隨家人泡在戲園子、劇場中,一待就是一整天,呀呀學唱。

  甚至於和妮娜小時候寫着作業,秦腔的唱詞和腔調也縈繞在她的耳畔,流淌進她的心中。

  “爺爺奶奶看我小時候比較活潑,喜歡唱歌跳舞,覺得我可以學好秦腔,從小就教我基本功,每次有演出也帶着我。”和妮娜說。

  要唱好秦腔,並唱出韻味,純正的陝西話是必備的先決條件之一。爲此,和妮娜9歲那年,她的爺爺奶奶專門帶她來到陝西,由此正式開啓了她的秦腔學習之路。

  在這之後,和妮娜每天都在練功房裏,在練功的過程中,她不知道拉傷了多少次筋,扭傷了多少次腳腕,而在日復一日的練功及學習陝西方言後,和妮娜的唱唸、身段也越來越像那麼回事兒。

  13歲那年,和妮娜考上陝西省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迎來了第一次登臺演出。

  “第一次登臺,我就唱了四句,卻像過了一個世紀。”和妮娜清楚地記得當時她唱了《藏舟》裏的選段。

  “耳聽岸上有人喚,想必是伯伯們送銀錢,船到江邊用目看,卻怎麼面生一少年”。說着,和妮娜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

  一個眼神“摳”百遍

  有了初次登臺的經驗後,和妮娜不怯場了,隨後她參演的劇目《三堂會審》在陝西省級戲曲比賽中奪得優異名次。機緣巧合之下,她也有幸被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馬藍魚老師相中,收爲關門弟子。

  經過五年學習後,和妮娜的表演、身段、唱唸方面都得到提高,馬藍魚老師其經典代表作《白蛇傳——斷橋·壓發》《鬼怨》等劇目也得到良好傳承,其中《鬼怨》一劇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18歲那年,和妮娜回到新疆,加入烏魯木齊市秦劇團(新疆秦劇團),從跑龍套做起,經過一點點打磨,逐漸成爲團裏的臺柱子,並先後擔任主演及重要劇目的配演。

  吹火是秦腔表演中八大絕技之一,在練習吹火時,和妮娜的眉毛經常被火燎着,“在一次表演中,由於我沒控制好,火一下噴了出去,當時感覺臉燒燒的,但演出還未結束,所以必須堅持演完,演完我下臺一看,頭部飾品一大半都燒沒了,真的有點後怕。”她說。

  此後,和妮娜更是不斷努力、不斷“摳”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她都要排練上百上千遍,直到找不出任何破綻爲止。由此,《三堂會審》裏蘇三的悲情、《遊西湖》裏李慧孃的善良、《生死牌》裏王玉環的無奈等細微感情都被她刻畫的入木三分。

  在和妮娜看來,戲曲是社會的鏡子,臺上的生死浮沉、善惡忠奸,是演繹舞臺之外的興衰榮辱、悲歡離合,而秦腔寫梨園春秋,卻不困囿於勵志故事,人生百態背後是社會變遷。

  正如:一曲秦腔唱盡世間百態,人生如戲,而戲演的就是人生。

  “所以與其說我演的是戲,不如說演的是世間百態,演的是人情冷暖,演的是人間正道,或許這就是我愛秦腔的真正原因,只有明白了這些道理,才能真正入戲,把戲裏最核心的東西傳遞給觀衆。”和妮娜說。

  爲傳承努力的80後

  爲發揚傳承好秦腔,和妮娜還專門去四川學習川劇變臉,考入新疆藝術學院學習聲樂表演。

  有時,和妮娜也會將秦腔表演中的發聲和聲樂發聲進行對比,嘗試二者融合,使秦腔唱法更豐富、戲曲表演更具感染力,並對不同劇種戲曲表現形式進行總結,讓自己的表演技法更加全面。

  新疆自古以來素有“歌舞之鄉”美譽,在秦腔的內容和形式上,和妮娜也會試着琢磨能否加入新疆的音樂元素。

  在和妮娜看來,秦腔並不是老戲老演,老演老戲。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漢齊吼秦腔,端一碗燃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這句流行在西北人中間的話,顯示出西北人愛吼秦腔的本色。

  “過去唱《竇娥冤》是聲嘶力竭式的,對於老戲迷而言,秦腔唯有用盡力氣吼才過癮,但其實秦腔不一定靠吼,唱時運用頭腔、胸腔、鼻腔的共鳴,不但音色能讓更多年輕戲迷接受,對演員的聲帶也能起到保護作用。”和妮娜說。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秦劇《竇娥冤》《姊妹易嫁》《程嬰救孤》等深受新老觀衆喜愛外,和妮娜隨團參演的秦劇大型新編現代戲《毛澤民在新疆》《軍醫莊仕華》等作品,也成爲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精品。

  “最近團裏還準備新排一部現代戲《石榴客棧》,講述的是新疆各族青年在創業中互幫互助的故事,更貼近年輕觀衆,我們希望秦腔能受到更廣泛的觀衆喜愛,而不是一直呈現老齡化的趨勢。” 和妮娜說。

  不僅如此,今年和妮娜還準備發佈一張戲曲專輯——《天山秦聲》。專輯裏麪包含十段唱腔,“我們總說老祖宗的東西好,那就要展現出來,作爲一個新疆人,我希望秦腔在新疆這片大地上有更多觀衆,也希望中國的傳統戲曲文化可以傳遍大江南北。”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