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臨沂等地,病死豬被亂棄田間地頭、無害化處理廠不規範。在棗莊等地,限制使用農藥可以輕易買到,農產品抽查成了一紙空文。在山東濟南,仍有村民要靠喝雨水爲生。4月4日晚播出的《問政山東》第6期節目,曝光了我省農村中存在的系列問題。對此,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表示非常吃驚,非常擔心,非常自責。省農業農村廳連夜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問題整改工作。

  病死豬被亂棄田間地頭

  問政短片中反映,在濰坊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空沖水村,村裏發現了多頭被丟棄的死豬,有的甚至已經腐爛。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臨沂市沂水縣沂水鎮。據村民反映,今年2月17日前後在麥地邊的水溝裏發現了大量被丟棄的死豬。“不知道從哪拉來的,大大小小什麼樣的(死豬)都有。”當地村民表示,發現死豬後,他們打電話給12345反映情況,幾天後當地村委派人來進行了掩埋,之後當地畜牧部門的工作人員纔來處理。按照農業部《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若採用深埋法選址要求應遠離村莊,而地圖顯示填埋地址距離村莊直線距離只有617米。

  另外,按照上述規範,病死豬的暫存方法應該採用冷凍或冷藏方式進行暫存,防止無害化處理前病死及病害動物和相關動物產品腐敗。可在臨沂當地的一家正規無害化處理廠,調查記者也發現,大量病死豬竟然被成堆露天堆放,完全違反技術規範。廠裏工作人員表示,廠子只依靠地方政府的補貼,給多少拿多少,在2017年每頭豬的處理費用纔拿到45塊錢。

  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印發《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等相關規定中,要求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對承擔無害化處理的實施者予以資金補助。那麼,爲何仍然有養殖戶隨意丟棄死豬呢?對此,有空沖水村村民表示,他3年中送了200多頭豬,卡上只被轉入了120塊錢的相關處理費用。

  “非常吃驚,非常擔心,非常自責,”看完短片,李希信現場說,將立即派出專門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覈實,首先對病死豬處理的問題立即整改,同時督促企業實行規範化管理,對有關部門進行依法處理。作爲主管部門,對病死豬管理絕不能以補貼代替管理。

  農藥“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農產品抽查成空文

  據我國海關總署風險預警信息,毒死蜱是一種危險的神經毒素,會對兒童大腦發育造成很大傷害。根據2017年8月31日農業部第2567號公告規定,含有毒死蜱成分的農藥被列入限制使用農藥名錄。根據記者調查,在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的一家農藥經銷點,店裏的農藥經營許可證上顯示經營範圍爲“限制使用農藥除外”。也就是說,該店是不允許售賣“毒死蜱”類的限制使用農藥的,可是記者卻輕易在這裏購買到了“毒死蜱”。對此,店主表示他是在偷着賣,而且不只他這麼做,很多地方都在偷着賣類似的限制農藥。

  調查記者還發現,當地種植戶對於農藥的使用,往往也是依靠個人經驗。“都是隨便在街上買點農藥,誰想打誰打,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誰想買什麼藥就買什麼藥,反正是就這麼打的。”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一位農戶說。爲了保證產量,還有農戶經常按照超過包裝上的推薦劑量使用農藥,甚至加倍使用。在一些臨近農田的河道、湖泊,被隨意丟棄的農藥瓶等農藥包裝就漂浮在水面上,無人清理。

  按照《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然而在棗莊市嶧城區成了一紙空文。當記者詢問當地農技站工作人員打藥時是否會去指導時,工作人員答覆“不用去,一般他們自己就打了”。對於農藥濫用帶來的農殘超標隱患,山東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生產中和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但棗莊市嶧城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一年一共就1萬元,一個定量檢測就500元。“1萬塊錢能檢測幾個?領導還不是很重視。”

  “原本應該受到嚴格監管、嚴格限制的農藥卻出現了亂賣、亂用,外包裝亂扔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長出來的農作物,您敢吃嗎?”問政現場主持人發問道。李希信表示,這種情況確實令人擔心,這說明監管工作還不到位,監管責任還沒有完全落實。省農業農村廳將加強執法檢查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杜絕這種亂象的發生,防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進入百姓的餐桌。對違規違法經營農藥的行爲,省農業農村廳將第一時間責成當地監管部門對涉事經營單位依法查處。在調查覈實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嚴肅的處理。

  距濟南40公里的村子靠喝雨水爲生

  在濟南章丘區曹範鎮黑峪村,那裏的村民仍要靠喝雨水爲生。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除了煙囪之外,還有一根直徑10多公分的粗水管,這根水管從屋頂一直貫通到院子裏,在水管的下方擺着一個大水缸。村民們說,這根管子是他們用來收集雨水的接水管,他們日常吃水用水全憑着這根“通天”的水管了。不僅有水管,水窖、水缸、水桶也是村民家中的儲存雨水的“標配”。

  而在雨水少的季節,村民只能花高價從其他地方買水喝。旱季時,定期會有人用車拉外面的井水到村子裏賣,一車水35元錢,大約有30擔多,村民們說連上吃的水,再加上洗澡、洗衣服的生活用水量,這一車水也就能用幾天。目前,山東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經達到95%,黑峪村距離濟南市中心大約40公里,爲什麼在城市周邊的黑峪村,村民們還要靠喝雨水來維持生活呢?原來,幾年前在村東面的山上曾經修建過取水池,但由於黑峪村地勢較高,水壓不足,村民家中修建好的水管只出氣,不出水。而黑峪村因爲缺少打井取水的資金,所以一直無法通水。

  “這個情況確實想象不到,看了以後我也很吃驚。”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說,節目之後將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同有關部門、當地政府到當地進行調查,瞭解情況。把通不上自來水原因搞清楚,儘快研究解決方案。此外,李希信還指出,目前全省5%還沒有通上自來水的村絕大部分是位於山區的村落,這樣村子的共同特點是水源地不好找,飲水困難,省農業農村廳將舉一反三,統一調度,研究解決措施和方案,抓緊解決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