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綽號旱地忽律,梁山泊七十二員地煞星中排第五十七名,英雄榜上排第九十三條好漢。

在梁山泊擔當的職務是四店打聽聲息,邀接來賓八員頭領之一,具體和鬼臉兒杜興兩人共同掌管南山酒店,是酒店的大掌柜。

東山、西山、南山、北山等四家酒店,相當於現在軍隊的情報部門,打著酒店的幌子,乾的卻是探聽、偵察、收集信息等工作,為軍隊作戰部署提供有價值的情報。

朱貴,原是沂州沂水縣人,同是梁山泊好漢朱富的哥哥,算得上是梁山這個黑社會組織的奠基人之一,王倫、晁蓋和宋江三朝元老級別的人物,其資格、資歷較老。

從朱貴的經歷來看,作為梁山泊的三朝元老,長期搞情報工作的特務頭子、優秀的間諜人才,朱貴對梁山泊是有大功的,其重要性不亞於某些排名天罡的頭領,最終排名第九十三條好漢,令我等讀者君感到意外。

作者給朱貴取了「旱地忽律」這樣一個綽號,讀者君感覺怪怪的,年少時,不知所以然,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依然不知其所以然。

現在好在有度娘,諸多的疑難雜症都可能通過她搜索到一些線索,那怕只是一鱗半爪,終歸有了一知半解,總比什麼都不知道要來得強。

據搜索到的資料,「忽律」是一種有劇毒的四腳蛇,又說是鱷魚的一種,它生性喜食烏龜,將獵物吃剩下一個空殼後鑽入其中,冒充烏龜,看起來溫順無害,一旦有獵物靠近便發出奪命一擊,直接致其死命。

鱷魚吃了烏龜,再鑽進烏龜空殼裡,以鱷魚和烏龜的體量判斷,本人認為「忽律」是鱷魚的可能性不大,至少鱷魚可以排除了。

四腳蛇鑽進烏龜的殼裡,到是有可能的,本人對此毫不懷疑,「忽律」善於偽裝,竟能鑽進烏龜殼裡,看來是種可怕的動物,這倒和朱貴的工作性質很相像,搞情報、搞偵察這樣的諜報工作,確實需要儘可能地偽裝、隱蔽自己,不至於暴露自身,而被敵方擒獲或擊殺。

這般認識下來,「旱地忽律」這個綽號,倒也和朱貴很配,符合他的身份、職務、職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圖片均下載網路,對本文由不同意見,歡迎參與探討。


《水滸傳》里不僅梁山好漢有江湖綽號,就連許多隻出現一兩次的小人物,施耐庵也給起了綽號,這或許是當時的一種風氣,或許是在故事原型的口頭流傳過程中被不斷豐富的,但無論如何,到了成書里,很多主要人物的綽號都起著總結人物特點甚至暗示人物命運的作用。

「忽律」通常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猛獸,一種是打雷。

據說契丹語里稱呼鱷魚為「忽律」。我們都知道,鱷魚是生活在水裡的,旱地上的鱷魚,一方面解釋了朱貴的勇猛兇狠,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其生存環境的不對應從而失去活力。朱貴在梁山負責經營山腳下的酒店,他曾跟林沖自我介紹時說:「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間開酒店為名,專一探聽往來客商經過。但有財帛者,便去山寨里報知。但是孤單客人到此,無財帛的,放他過去。有財帛的來到這裡,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將精肉片為子,肥肉煎油點燈。」是不是夠心狠手辣的?但朱貴作為梁山元老,卻始終沒能位居顯赫之位,王倫時代,他列最後一席,林衝來了,他還是最後,晁蓋時代,他又在十一位頭領中位列最後,花榮等九人投奔梁山,要不是白勝突然到來,他還是老么,最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朱貴只排了第九十二位。研究彩票的那位曲昌春說,旱地忽律,說的是鱷魚上了岸,無所施展,所以越活越抽抽。

另有一說「忽律」是一種有劇毒的四腳蛇,生性喜食烏龜,將獵物吃剩一個空殼後鑽入其中,冒充烏龜,若有人撿起,它便發出奪命一擊。這也很符合朱貴的角色,表面上他只是一個酒店的掌柜,給梁山賺點合法收入,但實際上酒店就是情報站,朱貴就是站長,乾的是余則成的活兒。

梁山好漢聚集活動頻繁的河北南部、山東北部,「忽律」還有一種意思,就是下雨前的隆隆雷聲,那麼「旱地忽律」就可以理解為——大旱之地下雨前的隆隆雷聲。從林衝上山開始,朱貴的酒店就一直充當好漢上山的入口,是梁山與江湖的鏈接橋樑。吳用曾如此定義東山酒店:「現今李家道口有那旱地忽律朱貴在那裡開酒店,招接四方好漢。但要入伙的,須是先投奔他。我們如今安排了船隻,把一應的物件裝在船里,將些人情送與他引進。」投奔梁山之人,大多都瀕臨無路可走,見到了朱貴,無益於久旱逢驚雷,很快就可以沐浴在梁山的救命甘雨中了。更何況還真有那一聲響兒,第十一回寫到:「搭上那一枝響箭,向對港敗蘆折葦裡面射去,林沖道:『此是何意?』朱貴道:『此是山寨里的號箭,少刻便有船來。』」


旱地忽律就是爬上岸的大鱷魚。給水滸傳的人渣們強行洗白,我真是夠了。

梁山好漢的名字,大都具有諷刺意味。比如武松綽號是行者。然後武松並不是一個苦心修行的人,他是一個假和尚。真和尚魯智深殺人只喝酒吃肉,各種戒都破了,唯一沒有破的是色戒,但是作者卻給它取名叫花和尚,真是諷刺。

朱貴為什麼叫旱地忽律呢?

爬上岸的鱷魚與作戰能力遠不如在水中,這就預示了,朱貴在梁山中地位只會越來越差,不會越來越好。

朱貴的新號是地囚星,108將中,排名第92位。朱貴在梁山中也確實是囚徒一般困在那裡,不斷往後倒退。

王倫年代,朱貴列最後一席;加上林沖,朱貴依舊是最後一席;晁蓋來了,朱貴在十一位頭領中,還是最後一席;花榮等九人投奔梁山,朱貴本來又是最後一席——恰好叛徒白勝的橫空出獄,朱貴才「光榮」地名列倒數第二位。而一直到最後的百八人大聚會,朱貴排名93。

王倫在梁山的排名,從第四,第十一,第十九,最後一路降到了第93!

按理說,朱貴在梁山下的酒店搜集情報,打探消息,這相當於特務頭子兼國有企業經理人,怎麼會如上岸的鱷魚一樣任人宰割呢?

願意很簡單,朱貴生不逢時,朱貴本是一條兇猛毒辣的鱷魚,卻錯投了梁山這塊旱地。朱貴在梁山,就像鱷魚在旱地,越混越差!

梁山的領導機構,任人唯親,任人為尊,與宋江關係好的提拔,與朝廷關係好的提拔,反而是朱貴這樣的草根創業者,只能打打醬油。

連宋江的廢物弟弟宋清都能排76,你說公不公平!


宋江領導108頭領,聚集於水泊梁山打家劫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綽號,這些綽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跟孫悟空差不多,每次打架都要亮出齊天大聖的名號,來震懾敵人。梁山好漢也一樣,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才能唬得住人,行走江湖才會讓別人畏懼。所以各種名不副實的綽號都出來了,比如「打虎將」李忠、「雲里金剛」宋萬、「小霸王」周通、「賽仁貴」郭勝、「鎮三山」黃信、「百勝將」韓滔等等……,名號都挺響亮,實力卻不咋地。

那麼?朱貴的「旱地忽律」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會有這個綽號?他的綽號貼合人物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說法:

「忽律」指一種有毒的四腳蛇,最愛吃烏龜,吃罷鑽入龜殼冒充烏龜,看起來溫順無害,但只要獵物一靠近,直接發出致命一擊。這一點是很貼合「朱貴」性格的,平日里借開酒店之名,收集情報並謀取財物,表面只是一個普通掌柜,實則善於偽裝,謀財害命一招制敵,非常殘忍。(擇自《水滸傳》百二十本:但是孤單客人到此,無財帛的放他過去,有財帛的來到這裡,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將精肉片為子,肥肉煎油點燈)

第二種說法:

「忽律」在山東北部等地,用來形容雨前的隆隆雷聲。然而,但凡主動投靠梁山泊的好漢,都是跟林沖一樣,肩負血海深仇,被奸臣迫害,各種罪名加身。他們都是窮途末路之人,而每每投靠梁山,都有經過朱貴的引薦,遇到朱貴恰似「久旱逢甘霖」。

所以小編認為,朱貴「旱地忽律」的綽號,還是挺符合他的人物形象。


(我是君箋雅,歡迎點擊右側關註:君箋雅侃紅樓)

朱貴這個人出場很早,一直貫穿水滸的全集,戲份不重,卻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他的外號叫「旱地忽律」大家公認的意思源自契丹語,是「爬上岸的鱷魚」的意思。而朱貴也和上了岸的鱷魚一樣越混越差。但我認為之所以如此,極可能表示朱貴是個契丹人。

朱貴在梁山上面是情報頭子。在孫二娘和他兄弟朱富來之前,他一直肩負著給梁山打探情報的工作。身處梁山下,不但不暴露,還能得到情報,可知朱貴是有過人的本事的。而且這個人有原則。林衝上山就是他接待以及送上山的。他認為林沖是個英雄。對梁山有莫大好處。王倫妒賢嫉能不願意接受林沖,也是朱貴站出來力挺林沖才讓林沖得以在梁山落腳,不至於亡命天下的命運。

朱貴成全了林沖,自己的坐次排名卻下降了一名,這之後梁山只要來一條好漢,朱貴就排名下降一位。要不是叛徒百勝出獄,估計朱貴會一直墊底。這就讓人非常奇怪,朱貴這樣要能力有能力,作為情報頭子的人為何在梁山不受待見?早知道孫二娘張青夫婦一來就排名比朱貴高的多,朱貴既是元老,本人也有能力。沒理由越混越差。

我認為,朱貴越混越差,主要是他的出身。他十有八九是個契丹人!

旱地忽律中的忽律本就是契丹語。那時候契丹已經滅國,大量的契丹人南遷來到宋朝境內很正常。就像後期金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來到了宋朝一樣。朱貴作為契丹人的後裔,自然就不太受到梁山上的漢人信任,被排擠也很正常。而朱貴明顯也知道他的境況源於他的出身,也不在意。而他崇敬英雄,對像林沖,楊志這樣的能人尊敬有加,也很有草原後裔的風格。

所以,朱貴的外號「旱地忽律」是上岸的鱷魚的意思沒問題。但更多的表明朱貴的出身是契丹人,不知道有沒有人贊同我的?有的話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給我個支持。

我是君箋雅,偶爾也侃侃紅樓以外的文學和歷史。歡迎大家關註:君箋雅侃紅樓!


謝邀。《水滸傳》中絕大部分人物都有綽號,不只梁山108將,施公為很多打醬油跑龍套的角色都配備了綽號,比如「過街老鼠」張三、「踢殺羊」張保、「沒毛大蟲」牛二等等。仔細分析《水滸》人物中的綽號,你會發現很多都是浪得虛名,有的甚至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如「打虎將」李忠,縱觀全書,別說老虎,連只貓都沒見他打過。再比如宋江的弟弟宋清,為何要叫「鐵扇子」,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聽一位解讀《水滸》的大神說,扇子本來用於扇風去熱的,如果是鐵做的,還能有個卵用,比喻宋清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大神不愧是大神,就是比我們站的高,看的遠,如此腦洞大開的解釋,我自己是絞盡腦汁也不會想到的。(估計宋四郎在九泉之下都要怒懟,老子怎麼沒用了!梁山上若無老子辛辛苦苦安排宴席,其他人吃風屙屁去!)

扯得有些遠了,對不起,一提到《水滸》,鄙人總是有說不完的廢話,看官別見笑,我們言歸正傳。「忽律」指的是鱷魚,或者是指一種形似鱷魚的猛獸,《太平廣記》卷四百六十四引《洽聞記》明確記載:鱷魚別號忽雷。唐太宗李世民的禁衛軍隊長張士貴,他的綽號就叫「張忽峍」,忽峍即忽律,用於比喻張士貴作戰勇猛,行事狠辣。

朱貴綽號「旱地忽律」,即為陸地上的鱷魚,我們知道,鱷魚在水裡很牛逼,是水中霸王,一般野獸不是對手,可一旦到了陸地上,鱷魚就成了魚腩,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號稱「水滸學之父」的清代詩文家程穆衡認為,「旱地忽律」意指在陸地上發揮不了本領,「在水中其惡如是,今在旱地,其惡又當何如。」

對於這個觀點,我並不完全贊同,因為對於朱貴這個人物設定,施公壓根就沒想側重他的惡,所謂的本領,也並非全部體現在紙面攻擊力上,往往軟刀子更具殺傷力。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諺語,即鱷魚的眼淚。傳聞鱷魚在陸地上捕食獵物前,往往會流淚不止,其實它根本不是傷心,而是需要用眼淚來潤滑眼睛,便於自己美餐一頓。所以,鱷魚通常是陰險狡詐,善於偽裝的代名詞。

毫無疑問,朱貴就是梁山的眼線,他在李家道口名義上經營酒店,實則為梁山打探收集各種情報,嚴密監視往來客商,遇到好的行貨,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性命。「神行太保」戴宗就差點就著了道,若不是朱貴看到了他隨身攜帶的書信,多半性命不保。

這是細作的勾當,需要與各色人物打交道,必須要像鱷魚一般善於偽裝。這種活武松干不來,魯智深干不來,李逵更干不來,像朱貴這樣的老好人干最合適。別看朱貴在整部書當中的戲份很少,排名也只是第92位,但他卻是梁山一名不可或缺的人物。

所以,「旱地忽律」這個綽號與朱貴的工作性質很貼切,雖然陸地上的鱷魚實力大打折扣,但這個綽號並非彰顯鱷魚的霸氣,而是凸現它的善於偽裝,否則幹嘛要在忽律前加旱地二字?嗯,這個綽號靠譜,看來施公在這裡還是下了一番苦功。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朱貴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將裡面排名九十二名,對應地囚星。朱貴是梁山泊最早的成員之一,當時林衝上梁山的時候,在梁山腳下的酒店,就是遇到了朱貴。

朱貴是梁山的耳目,以開酒店為名,打探四方的消息,只要有上梁山之人,朱貴向發一枝響箭,自然就有人開著一艘船來接人。而王倫被林衝殺死之後,仍替梁山在山腳下開酒店,與鬼臉兒杜興一起。

而朱貴的外號叫「旱地忽律」,旱地這個意思好理解,就是這個忽律是什麼意思呢?朱貴有一個弟弟叫朱富,叫笑面虎,負責為梁山釀造酒和醋。

忽律一般認為有兩個意思。第一,在契丹語里,忽律的意思是鱷魚,而鱷魚是水裡的霸王,但是在陸地上,他的危險性就沒有那麼大,也可以視為這是一種偽裝,這個就像他弟弟笑面虎一樣,都是只知其面,不知其里,這個就很適合做為耳目。

第二,忽律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有劇毒的四腳蛇,這種動物的特點,就是它很喜歡吃烏龜,吃了烏龜之後,就鑽進烏龜殼裡面,假裝成為烏龜,這時候,只要有人把烏龜殼拾起,就會受到它的致命一擊。

但是不管是鱷魚,還是四腳蛇的解釋,都十分貼切朱貴的工作性質。

林衝上梁山,王倫因為嫉妒林沖的能力,是不打算接納的,王倫說了四點理由,第一糧食短缺,第二房屋不夠,第三梁山人少,第四耽誤林沖的前程。林沖說:我跑了那麼遠,有柴進的介紹,就想上梁山。

王倫堅持認為說自己是小地方,不適合林沖這樣的人。朱貴就站出來為林沖說話了,說糧食不夠,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借,梁山地大,要蓋個千間屋也不成問題,況且他還是柴進介紹過來的,柴進對梁山有恩,而且林沖有能力,能夠幫得上忙。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忽律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忽雷"異體寫法, 一種則是形容猛獸 。

忽律就是鱷魚,有了旱地兩字,就是說鱷魚在水中很厲害,但是到了陸地上,想神勇都難。

所以稱朱貴為「旱地忽律」,就是說朱貴很神勇,但是他在梁山沒有用武之地,而且永遠也沒有用武之地,以至於朱貴是最早到梁山的頭領,到時他在梁山的排名就是第九十二名。

這個綽號,一方面在追憶永遠也沒有人知道的輝煌,一方面在憧憬永遠之後的將來,至於永遠有多遠,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在水滸傳中,作者很少寫人物的外貌,但是在林沖第一次看到朱貴的時候這裡,卻寫道:

「林沖看那人時,頭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襖,腳著一雙獐皮穿靴,身材長大,相貌魁宏,支拳骨臉,三叉黃髯,只把頭來仰著看雪。」

王倫主持梁山泊的時候,身邊有「雲里金剛」宋萬和「摸著天」杜遷兩個模特,沒啥用,朱貴這個時候只能寄希望於以後。

等到林衝來了,他高興,覺得梁山泊可以發展了,晁蓋帶著吳用來了,大喜!

在山東北部,「旱地忽律」又被稱作為「久旱逢甘雨」。朱貴,就好像是那個迎接各路背負著血海深仇的引路人,他們的「甘雨」。

在這場梁山泊的大戲中,每來一個人,朱貴都自己往後順延一位,直到順延到第九十二名,從一個頭領最後成了無名氏。

聽聞梁山泊上有一座「忠義堂」,忠義?呵呵。


《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朱貴綽號「旱地忽律」。那麼,「旱地忽律」是什麼?近日,網友的這個提問引發眾多議論。

有網友認為,忽律就是鱷魚,鱷魚上岸,威力無邊。為了證明這一說法,還引證古書《太平御覽》以證明忽律就是鱷魚。還有網友認為,忽律實為一種傳說中的蛇,長有四足。

網友的說法中最離奇的是,忽律是指打雷,來自山東農村的方言,現在還有地區把雷聲陣陣稱之為「忽律律」。

首先要說明的是,忽律絕不是打雷,何況是旱地里打雷。雖然山東魯西南地區確實有類似發音的方言,但並不能認為「忽律律」就是「忽律」。

那麼,忽律是四腳蛇嗎?四腳蛇其實就是蜥蜴,也有人稱為「石龍子」,很多人現在把它當作寵物來飼養。雖然它叫「蛇」,但並不是蛇,更不是毒蛇。

壁虎也曾被叫作「四腳蛇」,但是壁虎與虎毫不相干,當然也不是一種蛇。對了,它是一味中藥,晒乾或焙乾後可入葯。

只有最後一種說法了:忽律是鱷魚嗎?先來看網友用來引證的《太平御覽》是咋說的:「鱷魚別號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臨海英潘村多有之。」

翻譯一下:鱷魚的別號叫忽雷,熊可以制服它,抓住它的嘴拖到岸上,撕開就吃。另一個名字叫骨雷,秋天可以變化成老虎,三隻爪,產自南海思州和雷州,臨海英潘村有很多。

這樣看來,忽律不是忽雷,也不是骨雷。何況到秋天后就可以變成老虎——這絕對是童話中的動物啊。

那麼,忽律到底是啥?其實,除了「旱地忽律」朱貴之外,還有小說中的人物被稱為「分水忽律」——成於上世紀初的《雍正劍俠圖》中寫道:

「鐵善寺的門人弟子,大寨主姓羅名烈字焰光,人稱紫面龍君;二寨主姓何名豹表字躍山,人稱病懈豸;三寨主姓彭名沖字伯言,人稱分水忽律,都有萬夫不擋之勇。」

有旱地忽律,還有分水忽律,說明這種動物陸地、水中都可以活動。同時,朱貴和彭沖都是好漢豪俠,用來形容他們的動物自然也是兇猛異常。

所以,從目前相對形成共識中的說法中,「忽律是鱷魚」是最靠譜的結論。旱地忽律就是走上陸地的鱷魚,分水忽律自然是指水中遊動的鱷魚。


朱貴在梁山,是個邊緣人,但是不代表不重要,也不代表他不精彩。

論資歷,朱貴上山很早,108個好漢中,比他還早的沒有幾個,但是朱貴的排名卻很低,僅排名92號。這和朱貴的職場定位有關。

早在王倫時代,朱貴就負責在梁山腳下開店,負責打探消息。到宋江時代,仍然沒變。要還是朱貴本身沒有什麼背景,武力也不突出所致。

但是,朱貴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

朱貴開的酒店,是梁山的耳目,負責打探消息、傳遞訊息、接引兄弟、急訊報警等等,實際上就是交通站+烽火台+辦事處。

那麼,要從事這樣一份工作,長相越普通越好,越沒有氣質越好,越低調越好。你讓魯大師、武松、李鐵牛這樣一言不合就掄拳頭的顯然不行,讓燕青、柴進這樣風流瀟洒的也不行,讓那些名聞天下交遊廣泛的好漢去做這個更不行。

從事什麼職業,並且要干好,天賦很重要。朱貴卻一直做這個,而且做得不錯。

他的外號叫做」旱地忽律「。忽律就是鱷魚。鱷魚捕食,純粹靠偽裝,在水裡面象塊浮木,不知道兇險的小動物就經常中計。

而到了旱地上,渾身塗滿泥巴的鱷魚,跟一塊石頭有何區別?潛伏隱而不發、靜中殺機重重、伺機察勢而動,這樣才能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界獵取到獵物。

朱貴恰恰就是這樣的人。作者起的外號,都有所指,皆有深意。

作者給予朱貴的筆墨不多,但我們可以想像:在梁山腳下開酒店,沒有問題才怪了!在一個連年征戰、朝廷視為心腹大患地方,能夠平平安安盡職盡責地幹下去,朱貴豈是等閑人物!雖然不用出征血戰,但作為諜報人員而言,平靜下面隱藏著多少生死爭鬥啊!

誰知道他曾經識破過多少暗探,遭遇過多少暗殺、乍逢過多少危機!

誰又知道這個殷勤小心、笑臉迎人的店家,竟然是胸有波濤、暗藏殺機的江湖好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