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鋒

珠心算是以珠算半抽象半形象的特點為基礎,再經過一段時間對珠算基本運算的學習之後,脫離對算盤的使用,在頭腦中形成算盤,隨著算珠的撥動,可以很快地進行計算。近年來,各種培訓機構的珠心算課程日益興旺,各種珠心算大賽也舉辦得有聲有色。

該不該讓孩子學「珠心算」在社會、學校、家長引熱議,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

提倡者認為:學習珠心算可以讓兒童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提高、增強思維能力、發展獨創性,能夠有效開發兒童智力潛能。

通過學習珠心算,可以提高孩子計算能力、各器官協調能力、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自我控制能力、空間想像力、注意力等六大能力,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學習珠心算過程中,通過看打和聽打等練習,可以刺激孩子的手、眼、耳、口各種器官的共同作用,同時集中注意力和記憶力。在學珠心算的同時練習左右手撥珠的方法,可以訓練左腦邏輯思維和右腦的形象思維。

反對者認為:機械學習計算技巧,不利於邏輯思維培養。

珠心算的學習是一種技巧訓練,相對來說比較模式化、機械化,速算技巧的訓練過程中更多的是強調速度之類,趨於機械化的計算,壓縮甚至直接忽略了思考過程,不利於邏輯思維訓練。而這恰恰是在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一些參加過類似訓練的兒童剛入小學可能比其他學生計算速度快,但是中央教科所曾經做過研究發現,在四年級以後,與其他孩子在計算水平上就不存在明顯優勢了。

大量的計算技巧訓練,或超出幼兒理解水平的抽象數學學習,不僅會影響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會使幼兒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

國內外大量調查表明,在幼兒沒有真正獲得基本的數概念,沒有理解和知道什麼是數時,就提前讓他們學習大量的加減算式等,幼兒最終並不能獲得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習慣,更不能真正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習技巧不是不可以,但要在合適的時機,為幼兒提供適合年齡發展水平和符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要在尊重兒童數概念和數學能力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教育,對兒童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影響是很大的。

孩子家長認為:該不該學多半說不清。

許多家長一方面被學習珠心算的「神奇」效果吸引,一方面又擔心珠心算和小學數學的計算在思維方法上會不會有衝突,讓孩子產生混淆?學習珠心算是否會影響孩子在學校教育中的正常思維、學習?對於該不該帶孩子來學珠心算,家長覺得很困惑。「孩子計算能力差,在家呆著也是玩,還不如學點東西。可是擔心現在都計算機時代了,學這個會不會過時?另外也擔心學算盤會太枯燥,孩子也坐不住。」這是大多數家長的心理。

筆者的觀點:用筆學習、練習珠心算。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珠算已經不常用,被多數人遺忘,作為優秀的文化,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珍惜,不應拋棄;在現代數學教學中,珠算已經被取消,很多學生和家長根本不了解珠算,珠算有很多獨特、優秀的演算法,不了解是不應該的;算盤既是一種工具,又是一種玩具,有寓教於樂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啟迪兒童智慧,孩子容易感興趣;珠心算對開發智力很有幫助,如果孩子感興趣,教學方法得當,適當地學一些珠心算是有好處的;珠心算雖然從高位算起,但是小學數學中的口算有時也會從高位算起,所以兩種學習方法並不抵觸。

家長讓孩子學習珠心算要適度。要考慮到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不能只片面追求怎樣用珠心算提高計算能力,更應該想到如何啟迪兒童智慧,提高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不能為追求暫時的效果而斷送了孩子未來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家長和孩子都應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學珠心算的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珠心算知識,還要按照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來組織教學,珠心算的學習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兒童的數學智慧,在哪個年齡段最適合學習,怎樣教、怎樣學,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喜好,不能盲目跟風,不能因此而額外增加孩子們的負擔。

學珠心算必須首先學會方法,學珠心算也離不開筆算,學珠心算主要是掌握珠心算基本原理、規則、方法。在沒有算盤和算盤已經不被常用,對珠算、珠心算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筆者的建議是:「用筆學習、練習珠算、珠心算」,因為不論兒童、少年、成年人,還是現代生活中,用筆的時候應該是最多的,因此,用筆學珠算、珠心算應該很方便,也很現實。

比如計算2+4+8=14 。

第一步:先用筆在紙上畫兩條橫線表示2;

第二步:在加4時,用豎線消去一橫,在橫線左上角加一點(此點記為記為五,珠心算口訣:四下五去一),計算結果為6;

第三步:加8時,在第二步的符號下加上三條橫線,用圓圈圈掉「點」,向前畫一條橫線,即進一(珠心算口訣:八上三去五進一;)計算結果為14 。

可能我的方法不怎麼好,或者根本不適合你,或者的確沒有用算盤學起來方便,對於學習珠算、珠心算, 謹供參考。

本文為原創,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