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熟悉嗎?

每逢節假日,南京長江二橋

都會出現這樣車輛扎堆的情景!

南京二橋平均每天超過11萬車流

節假日車流量大排長龍成爲常態

來給你們一個好消息!

一條離長江二橋很近的過江通道

正在緊鑼密鼓的加緊建設!

和燕路過江通道位於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之間,

距離下游的長江二橋僅2.7km

項目起點位於棲霞區的燕恆路與和燕路交叉口,向北沿和燕路以隧道形式穿越長江。

建成後將成爲長江二橋最有效的分流通道!

未來隧道內部結構是這樣噠

和燕路過江通道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主線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項目於2017年11月8日開工,工期60個月。

60個月=5年!?

來來,給大家好好解釋下

過江隧道大科普

和燕路過江隧道工程

計劃工期5年

是因爲難度太大了!!!

和燕路過江通道被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院士稱爲迄今爲止,長江上最難建的過江隧道!

上圖爲證

硬巖區、熔岩區、斷裂帶、軟土地層

看不懂是不是

難 點 一

江底地質太複雜

圖示上的江底斷裂帶,地質條件複雜,還有淺覆土距離江底只有10米,冒頂的話會貫通長江水,水會從上面直接灌進來,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軟土層裏的隧道建設,就類似於在“豆腐裏面打長洞”的感覺,你們懂伐?俗稱“江底黑洞”的溶洞區

南京市公建中心橋隧一處處長沈斌告訴記者這個溶洞區域就在幕府山地下,隧道挖掘經過溶洞區就意味着在幕府山下掘進的時候,稍不留神,很可能,盾構機和操作人員直接掉到洞裏去……

另外,和燕路過江隧道的地下施工最深處,距離江面80米。

這裏的水壓強度達到7.9bar

理科不好的童鞋不要怕

交廣專業隧道20年來解釋!

7.9bar的水壓就是1平方釐米的面積上承受7.9公斤的重量

一隻大象5噸來算

在江底隧道的施工面上,

相當於1平方米

上面站了近16頭大象啊!

難 點 二

和燕路隧道地上段與地鐵建設併線

兩個地下基坑 直線相距僅10米

來張航拍圖

4月份,江南段將開展基坑開挖前的準備工作

由於和目前在建的地鐵一號線北延線有600多米的併線段

和燕路隧道的基坑在地鐵基坑的左下方,直線距離僅有10米

目前,地鐵的地下基坑已經開建,而和燕路隧道南段的地下基坑即將展開前期施工,旁邊10米就是地鐵在建區,如何在保障隧道基坑施工的同時,保障相鄰的地鐵建設區的安全。

不過,相信我們中國專業的建設者們,之前的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也都是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方便長江兩岸的車友出行。

4月開始,和燕路將進行分段分幅圍擋,但仍會基本保持雙向4車道通行!

今年年底,兩臺盾構機將同時始發

2022年12月

和燕路過江通道將正式完工!

同時 ,和燕路過江通道南段建成後,車主可以通過浦儀公路順接和燕路通道往來於主城及橋北之間。

和燕路快速化改造會和地鐵一號線北延工程同步施工。

未來,燕子磯新城片區不僅會擁有近距離的過江通道,還有短時間可達主城的城市快速路。今後,從城東幹道北上,一路都是快速路,不需要等紅綠燈即可快速到達八卦洲及江北新區。

來源:江蘇交通廣播網 jsjs1011

採編: 交廣記者 張千

感謝:南京公共建設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