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一轉眼,又到清明。

  《曆書》有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全年最清明的十五天,就此開啓。

  清明節,又叫“孝親節”和“感恩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會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以此緬懷先人的恩情,也教育後輩要孝敬老人。

  然而佛教裏並沒有清明這個節日,在佛教經卷中也沒有關於“在清明節如何如法祭奠過世親人”的記載。

  但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本土文化融合,也開始衍生出在清明時舉行報恩法會的傳統。

  每年清明,佛教都會設道場,舉行法會,超度亡靈,祭祖報恩。

  這也是源於佛教崇尚的孝親報恩思想與我國本土推崇孝道的理念相符合

  在佛教中,就有許多載明報恩孝親的經文,例如佛在《正法念處經》中便這樣講:有四種恩,甚爲難報。

  何等爲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爲人之所讚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世間有四種人的恩德難以回報,這四種人分別是母親、父親、如來和爲你說法的法師。

  此外,佛經之中也記載衆多報恩孝親的故事,佛陀本人就是孝親的典範。

  接下來就和禪風君一起來看看,佛教中人是如何報恩孝親的吧。

  佛陀割肉飼親

  佛陀曾經給他的弟子講過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他提前得知將有強敵帶着大軍來攻打他的國家,決定帶着王妃和自己的兒子去向另一個國家求救。

  在他們出逃之時,準備了七天的乾糧,估計可以供他們順利逃到目的地。

  誰知他們過於惶恐,竟然走錯了路,結果跑了十天都沒到目的地。彼時糧食已經吃完,三人又累又困又餓,眼看就要喪命。

  國王看到這種情況,不想全部人都犧牲,內心反覆思量後想把王妃殺掉。

  小王子看到這一幕,趕緊合掌哀求父王:“父王!請您千萬不要殺我母后,您就殺了我吧,我用我的身體代替母后。”

  國王看到兒子如此孝順,也不忍心再殺妻子,咬牙忍住痛苦,就要殺死兒子。

  小王子又說:“父王,您現在千萬不要殺死我。如果我一下子被您殺死,身上的肉很快就會腐爛變臭,這樣你們也吃不了幾天,不一定能渡過這場難關,到時候還要再傷害母后。您如果不把我殺死,只是每天割一點肉,這樣每天都能有肉,可以堅持幾天。”

  國王覺得有理,於是照着去做。

  他們一家三口,就這樣掙扎着前行,餓了就從小王子身上割肉吃。這樣走了幾天,還是沒有看到人煙,小王子身上的肉只有最後三塊。

  小王子此時已奄奄一息,隨時可能喪命。他便對父母說:“我現在剩下三塊肉,其中兩塊供父王母后吃,還剩一塊給我自己!”

  國王夫婦萬般無奈,只得扔下兒子,繼續前進。

  當時時,帝釋天的宮殿忽然震動起來。他一查看,發現是這位小王子“割肉救父母”的行爲感動上天。

  帝釋天爲了考驗小王子,於是變成一頭餓狼,來到小王子身邊索要最後一塊肉。

  而小王子想着自己就算吃了這塊肉也難免一死,於是就把這塊肉遞給餓狼。

  帝釋天隨機化成人身,問小王子:“你把身上的肉都割下來給父母吃,承受這等痛苦,內心有沒有覺得後悔呢?”

  小王子堅決地表態:“我確實一點不覺得後悔,我敢發誓:如果我確實沒有後悔過,就讓身體平復如初;如果我曾經有過一絲一毫的悔意,那就讓我馬上斃命。”

  小王子剛說完這兩句話,身體立馬平復如初,連一點傷痕都沒有。

  於是帝釋天帶着小王子找到王子夫婦,讓一家人再次相聚,並讓他們順利見到那位國王,把小王子至孝之行告訴國王。

  那位國王知道小王子的行爲,憐憫小王子的孝心,將國內精銳部隊借給國爲,幫助他們收復國土。

  在他協助之下,這個國家越來越強,最後成爲統治整個閻浮提的大王。

  釋迦牟尼佛講完這個故事,對弟子們說:“當時的小王子,就是我的前世。而那時的國王夫婦,就是我今世父母的前世。

  虛雲和尚朝山報恩

  當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他的母親生生下他時發現是一團血球,一氣而終。隔天有一位賣藥的老頭,把這團血球破開,才發現是一個嬰兒,虛雲和尚由此出生。

  虛雲和尚十九歲出家,勤修道業。但虛雲和尚卻常常說:“我生不見母,母親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懷。”

  後來爲報母恩,虛雲和尚一心發願朝拜五臺山禮文殊菩薩,三步一拜,不計年月,以此功德迴向母親,願她早脫輪迴。其間,虛雲和尚有兩次被冰雪凍得直接倒在雪中。

  虛雲和尚得朝拜之路歷經了三年之久,才終於到達了五臺山,圓滿他一開始爲母親的願。

  後來虛雲和尚又常感念沒有見到母親現身,不知道她是否離苦得樂,開始在阿育王寺拜釋迦舍利,後來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頭供佛,一心求見母親一面。

  終於一天虛雲和尚在夢中見母現身。

  夢中有人對他說:“你求見你母親,這就是你的母親,要見快看。”老和尚擡頭一看,只見空中有一夫人,騎在龍身上,有很多龍神護佑,飄然上升而去。

  原來是虛雲和尚的誠心度化他的母親,助他母親早登極樂,免受輪迴之苦。

  虛雲老和尚爲報母恩,吃盡了千辛萬苦,冰天雪地、置死不怨,虔誠的孝心令人震撼!

  可見,儘管佛經中雖沒有提到怎樣過清明節,但佛教的報恩孝親的理念與行爲卻是貫穿了人生的整場修行。

  這是屬於佛教追憶悼念亡故親人的方式,既讓在世之人寄託哀思、表達孝道,亦讓已故親人獲得最大福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