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型的商業錄音棚一樣,小型錄音棚或者家庭工作室同樣也會受到各種聲學問題的幹擾,這些幹擾使得混音變得更加困難,特別是那種需要做環繞聲音效果或者氛圍的混音,比如現在的立體聲混音以及5.1環繞聲混音。在專業的錄音棚中,在牆壁的側面、前方、後方以及天花板上都會使用大量的編織物覆蓋的吸聲板進行戰略性的聲學處理。

而提升房間內聲音的清晰度(也就是讓我們可以分辨出我們想要聽到的和不想聽到的東西)的關鍵在於——減少那些來自硬質牆壁的、我們不需要的房間反射聲。

聲音傳播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來自揚聲器的直達聲首先到達聽音位置,然後反射聲會延遲幾毫秒之後到達聽音位置。這些反射聲導致大腦(人的聽覺機制)會不自覺地忽略第二種聲音。而在錄音棚中,這種聲音所產生的連帶效應會導致聽力疲勞。解決方式其實非常簡單聲音,特別是特定範圍內的聲音,是具有方向性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向向量來進行判斷,從而有計劃地將吸聲板放置在最為有效的位置。

通過坐在不同的聽音位置、然後在牆面上移動鏡子的方法來標記在鏡子中看到揚聲器的區域,便可以確定放置吸聲板的理想位置。

對錄音室項目的表面進行聲學處理的關鍵位置是監聽音箱和聽音位置之間的側面牆壁。將吸聲板裝在側牆齊腰高的位置,以控制最容易反射的牆壁的上部。不過牆上也不要全部貼滿吸聲板,留下一些開放的空間,可以保持一些房間的自然地氛圍,從而產生更加自然的聲音。對接收牆壁或者發射牆壁(揚聲器背後的牆壁)進行一定的聲學處理,也有助於消除回聲和駐波,從而進一步改善聲音環境。這個方法在方形或矩形房間這種平行牆面居多、容易產生的較長尾音的環境中非常有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