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炒概念的很多,最初我們曾經對於雲計算就有點嘲笑的感覺,總覺得雲啊霧啊什麼的,有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在雲物移大智的系列熱點裏面,雲計算當年是最爲被詬病的。

沒想到,所有沒看懂的東西,阿里堅持住了,阿里雲今天成了國內雲計算行業龍頭。前陣子筆者所在的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組織活動還專門邀請了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做了演講!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爲什麼說邊緣計算是物聯網重要方向?


後來就有人提出了邊緣計算,還有霧計算等等新概念,甚至跟隨霧霾的腳步,進一步引申出霾計算出來。那麼這一切到底有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還是就是爲了吸引眼球的炒作呢?

本文將逐一介紹雲霧霾邊各種計算之間的關係!

先來說說雲霧之間的關係吧。“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2006年,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

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雲計算”可以簡單地理解爲網絡計算,因爲雲的概念即是指網絡。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爲什麼說邊緣計算是物聯網重要方向?


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給出了一種實用、簡潔的定義:第三方提供商通過網絡動態提供及配置IT功能(硬件、軟件或服務)。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霧計算”這個概念是由思科首創,到了2015年11月,ARM、戴爾、英特爾、微軟等幾大科技公司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加入了這個概念陣營,併成立了非盈利性組織OpenFog Consortium (開放霧聯盟),旨在推廣和加快開放霧計算的普及,促進物聯網發展。看來還是物聯網成了核心驅動力。

思科在物聯網上也一直進行着概念創新,包括它定義了Everythings of Internet的提法。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爲什麼說邊緣計算是物聯網重要方向?


根據Cisco對於“霧計算”的定義,“霧計算”是一種面向物聯網(IoT)的分佈式計算基礎設施,可將計算能力和數據分析應用擴展至網絡“邊緣”,它使客戶能夠在本地分析和管理數據,從而通過聯接獲得即時的見解。

原來“霧計算”是一種對“雲計算”概念的延伸,而它主要使用的是邊緣網絡中的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是傳統網絡設備(早已部署在網絡中的路由器、交換機、網關等等),也可以是專門部署的本地服務器。

好了,其實霧計算(Fog Computing)是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延伸概念,這個因“雲”而“霧”的命名源自“霧是更貼近地面的雲”。

霧計算是以個人雲,私有云,企業雲等小型云爲主,它有幾個明顯特徵:低延時和位置感知,更爲廣泛的地理分佈,適應移動性的應用,支持更多的邊緣節點。

這些特徵使得移動業務部署更加方便,滿足更廣泛的節點接入。

而“霧計算”可以簡單地理解爲局域網計算,霧的概念可以代指分佈式的局域網絡。

雲計算與霧計算各有優缺點,可以相輔相成,同時又有競爭。

對於“雲計算”與“霧計算”的本質區別,可以形象的比喻爲:雲在天空飄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刻意抽象;而霧卻現實可及,貼近地面,就在你我身邊。

什麼是霾計算?

有了上面墊底,“霾計算”就比較好理解了,霾計算的概念主要形容比較差的雲計算或者霧計算。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爲什麼說邊緣計算是物聯網重要方向?


如果“雲”或“霧”提供的服務,存在着丟失泄露、傳輸不穩定、費用嚴重超支等問題,其優勢則可能遠不如對用戶的傷害,恰如“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那麼邊緣計算又是怎麼回事?

按照邊緣計算聯盟的解釋,“邊緣計算”作爲一種將計算、網絡、存儲能力從雲延伸到物聯網網絡邊緣的架構,遵循“業務應用在邊緣,管理在雲端”的模式。

通過合理規劃、運用雲計算與邊緣計算進行優勢互補,有助於將智慧城市、物聯網科技創新提升到新的高度。看來還是物聯網的魔力在發揮作用了。

對物聯網而言,邊緣計算技術取得突破,意味着許多控制將通過本地設備實現而無需交由雲端處理反饋,其處理過程也將在本地邊緣計算層完成。

這無疑將大大提升處理效率,同時大大減輕雲端的負荷,由於更加靠近用戶,還可爲用戶提供更快的響應,將用戶需求解決在邊緣。

IDC在日前發佈的《中國製造業物聯網市場預測2016-2020》報告預計,未來兩年,中國製造業物聯網平臺競爭將日趨激烈,邊緣計算將成爲下一熱點。

5G和物聯網的應用場景本質上是交叉的、互補的和共存的。

海量數據的產生、傳送和處理必然要依賴堅實的雲平臺,雖然雲計算的優勢是“邏輯上的資源集中”,但是大數據時代催生的在線視頻、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等業務對緩存、延時、策略控制、安全等都有功能和性能上的嚴格要求,如果完全依靠於客戶和服務器距離比較遠的“重量級雲計算”,必將導致瓶頸效應。

所以,在網絡的邊緣(物聯網網關、基帶池)等位置部署輕量級的“霧計算(Fog Computing)”、“移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或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重新定義的“多接入邊緣計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並綜合考慮FMC(固網/移動融合)的場景需求,無疑會減輕上層雲計算中心的負擔,同時對前面提及的時延敏感業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邊緣計算本質上是輕量級的雲計算,邊緣數據中心和區域數據中心、中央數據中心會以“組件搭配”的方式實現架構上的統一,實現多級分佈式的雲霧部署,最終實現各類用戶希冀的端到端以及全程全網業務交付。

邊緣計算聚焦實時、短週期數據的分析,能更好的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處理與執行,即靠近執行單元,更是雲端所需高價值數據的採集單元,可以更好地支撐雲端應用的大數據分析。

邊緣計算是不是物聯網的未來?

弗郎西斯的《重構物聯網未來》及麥肯錫定義的“未來物聯網價值鏈的最大份額將在軟件和服務方面,至2025年,軟件和服務提供商營業收入佔比將達到85%,平臺將是產業生態的核心,應用支持(我們語境裏的支撐)平臺(AEP)和連接(接續及面向連接)管理平臺(CMP)領域可能出現行業巨頭。”

說歸說,霧也好,邊緣也好,究其根源你知道嗎,廠商必須得忽悠出來新概念,也許就是新瓶裝老酒,要不然怎麼出來增量生意啊?

透過現象看本質,大家要理解未來的物聯網的重大特點就是需要大量的邊緣計算來進行快速處理,有可能傳統的大中心模式將會產生問題。

所以邊緣計算將是下一輪物聯網的熱點,務必加以關注,其帶來的新業務和新模式也許就是好機會!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爲什麼說邊緣計算是物聯網重要方向?


未來將是物聯世界,讓我們相約2019年11月19-21日,相約2019(第三屆)全球物聯網大會—尋找思考者!

——————本文完——————

聲明:本文系《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系列文章第十六篇,旨在希望通過系統性與行業專業視角就物聯網產業當前發展現狀與經濟潛力予以分析和分享。IOT物聯網,萬物互聯,互聯萬物。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爲什麼說邊緣計算是物聯網重要方向?


作者:王正偉(物哥 WXID:iot-wang)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祕書長 全球物聯網大會主席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頭條號-新社匯and微會動袁帥 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