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美和歐洲文化差距不大,老美和歐洲算是表親了,球員加盟美國大聯盟,可以儘快的融入當地環境,而且美國的教育、醫療、公共設施等人文環境也不錯。

  • 美國大聯盟給出的人工不低,中超是暴發戶,美國大聯盟也是土豪,中超不差錢,老美也不差錢,而且老美為了吸引球星,還特意調整了相關規定,允許每隊可以有不限薪的特殊球員。

  • 美國大聯盟水平比中超的高,這點就不多說了。

  • 球星加盟美國大聯盟可以發展副業和將來的事業,比如貝克漢姆當年就因此得以開展了影視業副業,退役後順便也定居在美國,發展事業了。

  • 中超等一些不知名的聯賽比較「不專業」,參考申花的德羅巴、阿內爾卡、特維斯事件,很多大牌球星不來中超很大程度上是受這些不良事件的影響,擔心「晚節不保」。


從最近十年的情況來看,很多足壇巨星退出歐洲五大聯賽之後,第六站基本上會去美國發展,在美國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貝克漢姆,歐文,卡卡,哈維,都是如此,包括前幾天從曼聯轉會到美國大聯盟的伊布。為什麼大家都去美國呢。

首先是美國的薪酬不低。很多巨星即使是在暮年,到了美國聯賽,依然能踢上主力,而且還有很高的工資,對於一名足球運動員來說,有收入又有球踢,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其次,美國的醫療保險養老這些都很健全,在美國退役,能夠更加安穩的結束足球生涯,也可以通過美國這個舞台來發展自己的副業,或者轉型,貝克漢姆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進入好萊塢。

第三,這是很多巨星的做法,隱然已經成為了一種潛在的規則。是問一下,如果不去美國那還能去哪裡呢,中超是有錢但是水平太次,去非洲或者南美洲,聯賽強度或者級別都太低,不適合這些巨星們,要是重返五大聯賽,進入水平不高的球隊,反而會玷污了自己的名聲,大家肯定不想這麼做。

基於以上三點,那些在暮年的足球巨星們都選擇去了美國。有可能包括後面的,伊涅斯塔,魯尼,c羅,梅西,蘇亞雷斯,貝爾,本澤馬,羅本等等這些巨星們。


最近足壇巨星伊布個人官宣自己將加盟美職聯,在美國某大報上,他花錢買了整版的版面來宣布消息。其實,伊布也是中超球隊一直追求的球星,但奈何人家不感冒,寧願降薪95%也不來中超,這讓不少伊布球迷很失望。

名氣最大,也是最早去美職聯的巨星是貝克漢姆,正是他拉響了巨星加盟美職聯的序幕,之後很多足壇知名球星都前往美國發展,譬如卡卡等。其實,中國球迷也不必妄自菲薄,來中超踢球的世界知名球星也很多,我們必須羨慕人家。

為何巨星更喜歡美職聯?這個問題需要從美職聯的歷史說起。美職聯在1996年開始首屆聯賽,而中國的職業聯賽是在1994年開始。雖然兩者相差僅2年,但美國人用類似於NBA的那套商業管理來開發足球聯賽,在短短的時間他們發展得更緊迅猛,更為成熟,商業化開發更完善,這都是初期甲A聯賽所比不了的。

商業開發的成熟,也讓美職聯在世界範圍內的口碑更中超更好。他們不斷從全世界吸收球員加入,而且在足壇的基礎建設上也是盡善盡美,始終依靠職業化為目標。最後,再加上美國國足也經常參加世界盃,在全世界範圍內,他們國家隊的水平比中國更好。因此,一旦有巨星面臨中超和美職聯的雙向選擇,他們更喜歡去美國。

最後還要說一點,從語言溝通上來說,歐美球員去美國更容易融入,而來中國,除了言語以外,還有文化習俗等等鴻溝,這也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

而我們中超呢?面對在軟硬體上的劣勢,我們只能靠天價工資,靠天價轉會費來爭搶巨星。如果有一天,等我們的中超達到不用靠天價工資來吸引球員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聯賽才能說是成功了。


很多的世界級球員都會選擇在五大聯賽的生涯結束後去到美國大聯盟去發展,比利亞,貝克漢姆,皮爾洛,蘭帕德,甚至亨利在紐約紅牛效力時被阿森納租借了回來,曼城也同樣租借回了蘭帕德,美國的足球發展一直處於劣勢,在大聯盟發展,一個方面可以獲得比較大的關注度,貝克漢姆從巴黎來到大聯盟,受到得關注度仍然很多,比利亞和皮爾洛同樣獲得了很多關注度。

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加入美國大聯盟絕對沒錯,為什麼很多球星不願意去土超,就事因為關注度的問題,所以,總結來說,加入美國大聯盟就是為了更好的獲得關注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