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nty-five-flags-6700988

外語到底要學到什麼程度才夠? 是要學很多種語言比較有優勢,還是學個兩種就好了? 這問題最近在梅爾的心中漸漸有了答案。這要說說以前的故事了!


故事一
在英國唸書時,常常可以接觸不同國家的人,有些歐洲人真的很厲害,隨便都可以說上二到三種外文,如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之類的。我想地緣關係是優勢之一,但這大部份都是英國以外的人。英國人好像普遍都只會講英文?!誰叫英文是第一外語,學全世界的人都說你的母語時,你還會想去學別人的語言?但好笑的點來了,有些英國人偏偏又很喜歡裝作自己也會說很多語言,深入了解後,其實這些人大概都只會說"你好嗎?","我的名字是xx"之類的。所以當你只會說不超過十句的句子,而且聽不懂別人的回答時,請不要說自己會說這個語言,因為那看起來很瞎!

故事二
過去上德文課時,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學還同時學其它的語言,而且不只一種。我常常在想,當你同時學習二到三種外語時,會不會到最後樣樣通、樣樣鬆?就個人經驗,學習一項新的語言是一種"忘記"再重新"記得"的過程。很多東西沒有辦法一下子記住,要反覆很多次才會記得,而且它是一個不間斷的"訊息輸入"累積的成果。這些人要不是天賦異稟,就是梧鼠技窮吧?!


故事三
根據過去找工作的經驗,大部份的雇主如果會把語言能力列為徵人的條件,想當然要求一定是流利或精通,而且一定要來個以該項語言為主的面試。所以如果你學了一項語言,並想把它學成求職的利基,那一定要學到可以聽、說、讀、寫流利。如果是略懂之類的,基本上雇主們都不會當一回事。

結論:語言的學習還是要先考量動機,並不是學很多就一定好。如果只是單純的希望出門旅遊時可以"烙"兩句,那倒可以多學幾種,但這也頂多是會"烙"兩句,不算是會了這個語言。那如果動機是希望這項語言可以為自己加分,並帶來正向的收益,那最好是把它學"透"。

 

圖片來源:http://www.dreamstime.com/royalty-free-stock-photos-twenty-five-flags-image670098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