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os(下)

前文中我們說過,這是一場為期兩年的「季後賽」,而最能反映這個思路的,便是「飛行演唱會」的巡演。當然這個比起當年,那是小場面啦。

2005年超女十場巡演,都是幾萬人的體育場,成都首站是四萬人,武漢場地則達到了六萬人,而到了2019年,火箭少女的三場巡演開票不過萬人體育館,還要靠各種下作手段來催票,黃牛骨折價,龍總心裡有多苦你們知道嗎?

當然當年TOP粉絲間的撕法,那是直接線下的。相較起來,廣州場外的炒粉們,真是人均儒雅隨和。比起直接退場,關燈牌太文明瞭,而比起線下實體PK,微博買轉發P黑圖也是小兒科啦。

至於虛報人頭真真假假集資升艙人氣大戰,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瞭隨著時代變遷,經紀方深度介入的「粉絲運營」,越來越接近某種意義上的傳銷鬧劇。所謂「圈粉、虐粉、固粉」三件套,跟去北海組織培訓學習也沒什麼差別了。

對團體運營而言,由於其「外包」和「限定」的雙重特性,火箭少女的現狀就像個攢起來的競標聯合體,各方中標這個兩年項目之後各自都想從甲方這多搞點預算,多劃拉點肉肥的標段,再加上總包自己還有私活,對外搞得跟這個項目是總包自己開發的一樣,最後不就是划水的划水,撕逼的撕逼,磨洋工的磨洋工,沒有把工地的鋼筋偷出去賣就不錯了,可憐樣板間的軟裝都要被人拍了照拿回去照著裁。

哇唧唧哇和企鵝影視必須在「團」的框架下運營個人資源,原生經紀公司還常想出盤外招來加戲,就很有些看頭。

有意思的是,孟美岐三場巡演上熱搜,都是和表演相關,而這個奇葩的雙人舞熱搜,和下面的這些畫面相映成趣。


當3月份之後,孟美岐的資源開始不斷密集宣佈的時候,有意思的現象發生了,4月初,一個搞笑的熱搜出現,然後還上了知乎熱榜:

這個討論我們姑且認為它是對「送水果」的延遲回饋,也是為後來的「個人EP」發布埋下了一個預熱。聯想到後來的《明日之子》和大量雜誌、廣告推廣,這個討論最初的發端竟然是隊友粉絲的唱衰,也是出乎意料。

這個問題我們也不展開了,放上我的回答:

如何評價孟美岐創後的資源?到底該如何定義資源的好壞?


從春節過後,孟美岐要發單曲或者EP的傳聞就不斷流出,甚至還煞有介事地出現了TME正在談判,願意以2500萬一年的高額違約金從樂華買斷孟美岐剩餘五年合約的消息,而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作為「火箭少女101孟美岐」如何來個人作品,又要規避三重合同呢?

於是一個曠世歪招出現了:「團專先導EP」。 所有的文案圖樣,就差把火箭少女和騰訊音樂娛樂的LOGO刺在孟美岐臉上了。ACE打頭陣!狗華滾一邊去,這是我們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做的產品。 ????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是「掩耳盜鈴」,但這確實也是在現實的商業博弈中,一條最為可行的路子。

作為她個人演藝道路真正的第一個專屬作品,《犟》在發行一個月後已經創下了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的多項紀錄,這是真正改寫行業歷史的成績。


《犟》的AB面兩曲對應的正好是人生的兩面,舞臺上聚光燈下,她是EDM編配下HEAVY METAL結構的反骨倔犟侵略張揚的無雙女武神,深夜窗邊城市霓虹中,她是一把簡單木吉他中思緒婉轉低徊有夢就去做內心炙熱的陌生女孩。

王者的肩頭盤旋千萬阻擋,傷口無喪靠反骨硬抗,這種力量恰恰來自早出晚回時街邊的燈火。

渺小身影之所以能投射出巨大的力量,正是因為她有華麗的夢。

不虛度,帶著傷,不理解,更漂亮,是她對偶像身份的認識還是叛逆不得而知,或許兼而有之。結合這一年來「就算跌宕我寸步不讓」和「去頂撞」的過程,這張以「團專先導」而不是真正個人名義發行的作品,可以視作是對2018年下半年荒謬現實的一記回擊。各方在面對這位犟女孩的鬥志和武裝時,那種尷尬,在這張EP的宣發過程中盡顯無遺,正如封面上半那眼神凌厲的女孩 只有你瞭解了她曾遭遇的一切,你才能理解她的強與她的牛,以及,她的「哪怕只為寂寞的獨唱」的不懼怕的堅持和倔犟。20歲,她考慮的已經是讓「歷史給我存個檔「。一年前,那位陌生的女孩,她華麗的夢,已經投射在不斷刷新20歲女歌手紀錄的路上了,她終將超乎想像。

如何評價火箭少女101孟美岐的第一張個人EP《犟》?


5月21日,「火箭少女101」項目的最終總負責人,《創造101》和《明日之子》的出品人孫忠懷在騰訊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用《犟》做了案例,孟美岐也是他唯一提到的藝人。


如果要歸類的話,我這號人是徹底的事業粉,「躬逢盛事」罷了,這個坑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畢竟在我遭遇中年危機的時刻,這個孩子突然綻放在我的視野當中,一如14年前我在人生最大的轉折關頭看到了另一個女孩。她們存在的意義對我來說,是一種信念的投射,意味著現世之外的超脫可能。

從現下展望一個陌生女孩未來的人生,其實是荒謬的,在蒙特卡洛模擬中得出些許妄言,然後散播出去,試圖影響人心,則更加荒謬。作為粉絲所討論、所寄望的客體,偶像們承受著的除了信念之力還有無明業火,這是否是她們應付的代價?

這個漫長的真人秀節目遠還沒有結束,甚至脫離了封閉狀態之後,觀察者效應會更加強烈。在操控與對抗,合謀與博弈,掙扎與束縛的過程中,每個參與者都是時代記憶的書寫者,即便是看客也不能置身事外。

我見過深海的漆黑,所以更渴望你能見到光明。 ????


527還有正式後記,Enjoy。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