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財經》報道,滴滴將分拆其車服業務,這次分拆是為滴滴的上市計劃做準備,分拆後的滴滴車服準備以約30億美元的投前估值,融資10-15億美元,軟銀是意向投資者之一。36kr打聽到的消息則顯示,滴滴主體業務最快將在今年上市,分拆出來的車服業務,不排除將於未來在香港或者內地上市的可能性。

在接受36kr《觀察+》音頻採訪時,「羅超頻道」表達了對滴滴此舉的看法,滴滴分拆汽車服務業務,一個是資本運作的手段,一個是業務發展的需要。

什麼是滴滴車服業務?

車服業務隸屬於滴滴去年在杭州成立的汽車服務事業部。所謂汽車服務業務,主要是指加油、維保、汽車開放平臺和分時租賃等業務,滴滴通過平臺模式吸引第三方汽車後服務商加入,為滴滴平臺的車主和司機提供服務。

滴滴的用戶有兩類,一類是出行用戶,一類是車主/司機。給平臺的車主和司機提供一體化的服務一直是滴滴的戰略,此前滴滴先後上線代駕、二手車業務,也是基於這一邏輯,整合汽車後服務同樣如此。給這些用戶整合汽車後服務的同時,滴滴也實現了對平臺車主司機資源的價值深挖。

不過,讓汽車後服務上互聯網,不好做也是事實。汽車後服務市場,前幾年創業很熱鬧,洗車、維保、車聯網,各種O2O項目出現,不過今天還活著的已經很少,有機會衝擊上市的更是鳳毛麟角。汽車服務產業鏈太長、商業模式太重,再加上低頻消費的特徵,互聯網要滲透進去很難,整個行業集體踏空。

當然,滴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掌握著互聯網上最大的司機/車主資源,等於是一個司機/車主的入口,在獲客上有低成本優勢,滴滴可以通過營銷等手段引導他們使用滴滴車服。今年滴滴車服部門成立時曾宣佈年化交易額超過370億元人民幣,覆蓋城市200多個、合作夥伴和渠道商5000多家,2018年,其年化交易額的目標是900億元人民幣。

不過,相對於滴滴出行這一主體業務有穩健現金流不同,這部分業務目前還是虧損的,而從投前估值30億美元來看,與滴滴500億美元的估值相比,體量很小。此外,滴滴車服與滴滴主業即出行有關係,但關係不算密切,這給車服業務拆分創造了條件。

拆分是資本運作手段

車服業務需要錢,可以通過滴滴融資了分配給它,也可以拆分後獨立融資,後者更適合。

將車服業務拆分出去,可以面向關注汽車後市場的資本進行融資。估值超過500億美元,且已經Pre IPO的滴滴本身的融資門檻現在已經很高,最新一次融資剛宣佈,來自Booking,高達5億美元。說白了,滴滴如今要融資,一般的資本根本玩不起,進不去,相對而言,汽車服務業務體量小,獨立融資的門檻就要低很多,等於說給了很多資本機會。

滴滴主體業務希望在今年內IPO,今年IPO的新經濟公司數量將打破歷史記錄,其中還有小米、美團這樣的5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大家對資金的爭奪自然會十分激烈。車服業務因為其業務屬性,需要長週期的投入,短期內很難盈利,將其剝離,滴滴主體業務的財務數據就會非常漂亮,畢竟出行業務本身屬於輕資產的平臺模式,現金流能力非常強勁。反過來,如果加入車服業務,對於滴滴主體業務的商業故事而言,也沒有太大的加分項,畢竟汽車服務沒有特彆強的對標公司,因此可以認為,剝離車服業務,將幫助滴滴IPO收穫更高的估值。

有時候業務合起來賣給資本市場,會有雪球效應,所以阿里IPO前會通過收購進行大量業務整合;有時候業務拆開賣給資本市場,卻比合起來更划算,前提是拆分出來的業務具有獨自壯大的潛力。

此外,滴滴在覈心業務外,不只是有汽車服務,還有自動駕駛這一被程維十分重視的新業務,共享單車這個同屬於出行的關聯業務,以及為了狙擊美團而面世的滴滴外賣,它們都是在短期內難以盈利,長期來看卻屬於滴滴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長週期、大規模的投入。

如果汽車服務獨立融資這條路能走通,或許未來拆分模式會推到更多業務上,BAT、京東、美團都有類似操作,將旗下業務分拆獨立融資,比如百度分拆金融業務成立度小滿,京東分拆了金融和服務業務,還有消息稱頭條將分拆抖音獨立融資。

所以,我們未來很可能會看到更多滴滴旗下業務拆分的消息。

也是業務發展的必要

獨立後的滴滴汽車服務業務還將有更強的自主權,特別是在滴滴IPO後,這一點尤為重要,這可以確保它能夠靈活作戰,同時滴滴不用因為股價等因素的考量,來干涉汽車服務業務發展。如果獨立,滴滴汽車服務業務也就更加中立,可以面向更廣闊的市場,給所有司機/車主提供汽車服務,而不只是給滴滴平臺的車主提供汽車服務。

滴滴不甘於只做出行,而是要做汽車運營商以及交通服務商。事實上,不論是汽車運營商還是交通服務商,都很難憑藉一己之力做好,滴滴採取了開放的策略。

今年4月滴滴拉上了31家汽車企業、地圖服務商等,成立了汽車產業的「洪流聯盟」,其中就包括了汽車服務開放平臺,「滴滴將通過平臺上的用戶流量、大數據、產品和渠道網路建立起的特定服務平臺,然後與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和其他產業鏈合作夥伴一起融合與轉型,實現特有的汽車運營商服務模式。」

滴滴雖然不造車,卻與車和家戰略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來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滴滴此前已經先後和比亞迪、長安汽車、江淮、吉利、奇瑞、北汽新能源等12家車企達成類似合作。此外,滴滴旗下「小桔充電」也將開放,與洪流聯盟成員一起共建的智能化和數據化充電服務。

說到底,滴滴更擅長的是做好平臺,基於智能技術對交通相關的需求和資源進行匹配,就像匹配出行訂單中的兩端一樣。什麼都親自上場是不現實的,這意味著它必須開放,同時也必須要尋求戰略合作夥伴。滴滴汽車服務業務獨立意味著它不只是可以融資,也可以引入汽車後服務產業的重量級合作夥伴,比如金融、維保、能源等領域,都有不少可選的重量級夥伴。長期來看,汽車服務業務也是滴滴為洪流聯盟成員提供的重要服務,獨立可以將此做得更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