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的近照

岩羊手工禮品店藏在成都高升橋北街一條很不起眼的小巷轉角處。

店主英國老太太Rachel Grace Pinniger(下文簡稱Ray)是一位慈祥和藹、銀髮如雪的老人,今年已73歲。


她曾是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輾轉於16個國家的偏遠地區救死扶傷、培訓鄉村醫生。

這一干就是整整45年。

去年她不惜賣房蝸居、扶貧濟弱,今年她與癌症鬥爭的同時仍堅持開店,還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埋頭撰寫着適閤中國國情的基礎醫療書,目前該書已進入了收尾階段。

大愛無言,潤物細無聲。這份愛源於心、表於行、隱於市......

今天,就來聽一聽她的故事吧。

01


岩羊小店名出何處?

關於岩羊的店名,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岩羊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冬季以啃食枯草、舔食冰雪爲生。

它們主要棲息在高海拔的裸岩地帶,是動物界擅長攀爬險峻山崖的佼佼者。

哪怕懸崖峭壁僅有一腳之棱,岩羊也能輕鬆駕馭,勇攀險峯。

小店之所以取名爲岩羊,是Ray爲了紀念她和朋友在西藏一座陡峭山脈的懸崖邊時與一隻岩羊難忘的偶遇。

喏,就是下圖這隻!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那隻和Ray不期而遇的岩羊


那是她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岩羊。

當她們與岩羊面對面時,它十分溫順友好。可就在她們即將離開時,那隻羊突然瞪着她的朋友,要頂上去。

那一刻,Ray沒有多想,就挺身而出,想把岩羊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於是,就在剎那一瞬間,岩羊衝着她來了!

她急中生智,穩穩把住了岩羊的兩隻角,和它對視良久……

眼看着天色漸暗,她們沒帶燈,歸途還有很長的路要趕,她最後鬆了手。

誰料她剛鬆手,岩羊倏地前蹄一揚就向她頂了過去!

Ray的腿部被岩羊的頭和堅硬的角撞傷了......

趕巧的是,一位寺廟裏的和尚及時出來解圍,她們得以安全離開。

後來她們聽當地人說那隻岩羊比較頑皮,有着在路人離開時“留客”的習慣。

正是因爲這段經歷,讓Ray對岩羊這種野生動物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敬意。

“I have great respect for him and appreciate that I could get so close and chat to him!”“我對它(岩羊)有着深厚的敬意,很感激能與它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和交流!”

當時開店選店名時,她腦海裏立刻蹦出了那隻岩羊鮮活的身影......

岩羊手工禮品店的店名就此誕生!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因爲岩羊英文直譯的意思是“藍色的羊”(blue sheep),所以小店的店牌和Logo是藍色的,店內還不時可以發現一些可愛的藍色小羊。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岩羊手工禮品店店內一景


02


臨癌不懼大愛無疆


如果不是因爲和店裏一位朋友偶然的談話,完全想象不出Ray上半年才和癌症進行過頑強的鬥爭。

去年年底查出病來時,小店人手緊張,她拖了近六週纔回國治療。

初步治療後,又經歷了爲期三週的放療。

她臨癌不懼、堅強樂觀的精神令人深深折服。

"I had cancer last year and beginning of this year. I had it treated. But whether it’s been treated completely or it’s gone I don’t know. Time will tell. It’s just another part of life, isn’t it? I actually enjoy all the treatment and everything else. I find it quite fascinating. It still could be killing me. We are all obviously dying. So it’s like the one saying I read the other day which is 'if we think that tomorrow we might die, one day we will be right.'"“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我患了癌症。我已接受了治療。但我不確定是否治癒了或者癌症已經消失了。時間會證明一切。這只是生活的另一部分,不是嗎?實際上我很享受所有的治療和其它一切。我發現這很有意思。它仍可能致我於死地。顯然我們最終都要面臨死亡。所以這就像我不久前讀到的俗話所說的,‘如果我們認爲明天我們可能會死,那麼總有一天會是正確的。’”

正是懷着這種只爭朝夕、分秒必爭的態度,患病後她仍然堅持開店,依舊時常走家串戶,深入偏遠地區去尋找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們。

她收藏着一件T恤,上面印着一句她很欣賞的話:

Caring for the least of these...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the least of these:源於《新約·馬太福音》,指陷於貧困、飢餓、病痛等各種亟需幫助的情況下的人們。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和她收藏的T恤


這句話她時常銘記於心,用了一輩子去踐行。

03


所有人都反對時,

你仍會堅持自己的選擇嗎?


想當初Ray尋思着開店時,所有親朋好友都異口同聲地告誡她說,“別去做。你會失敗的!”

Ray仍執意開店。她的初衷何在?

聽聽Ray怎麼說:

在回答筆者採訪時,Ray談到自己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工作時,發現很多骨折或腿部受感染的人因負擔不起長期且高昂的醫療費用,而選擇截肢(amputations )。

於是有很多殘疾人或患慢性病的人,無法從事正常工作,只能學一門手藝,在家做一些小活。

但他們最大的困難,在於找到市場並出售他們的東西。Ray於是想到了開一個手工藝品店:

So that opening something that would put their products on to the market and make them more accessib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ere seemed to be a gap. 所以開傢什麼店或許可以將他們的產品推向市場,便於讓公衆更容易購買它們,這裏似乎有個缺口。


I thought it was something that should be done, could be done, might be done.我認爲這是一件應該做、可以做、能做到的事。


因爲Ray以前從未做過生意,很多人勸說她:“別去做。你肯定會失敗的(Don't do it. You'll fail)!”

熱愛挑戰的Ray反而覺得這是個機會:

I like challenges, so I take that one, and then give it a try. 我喜歡挑戰,所以我接受了這個挑戰,決定試一試。


And if I have given it a good try it fails, well it fails. You know. So be it, but at least try.如果我全力以赴去嘗試,它仍然失敗了,那就失敗了吧。 你知道,失敗就失敗吧,但至少努力試過了。


目前,大約有700名製造者通過她的岩羊小店出售他們的產品。

雖然賣得並不多,但Ray感觸最深刻的是,許多殘障人士的生活因此發生了改變。

他們找到了一份工作,能夠做一些有助於自己,或許也可以幫助到家人的事情,這賦予了他們巨大的自尊感,以及經濟上和身心上的獨立性。

“To have a job, to feel they can contribute to society does make a huge difference.”有一份工作,並因此感到自己能爲社會做一些貢獻,這確實是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改變。


Ray說到某一天,一位女士(殘障人士)畫的一幅畫被人買走了。

“She was absolutely overjoyed. You can just see her face light up and she went away, you know, so happy.”她真是欣喜若狂。你可以看到她的臉上光彩熠熠,她走的時候,特別開心。


“I think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try and build up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help them feel wanted and needed. ”我認爲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幫助他們感受到被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04


岩羊小店故事多

岩羊小店內陳列着的2萬多件精美手工藝品出自700多位殘障人士、貧困手藝人和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同胞之手,商品來源涵蓋了8個國家、13個少數民族。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岩羊手工禮品店內景


Ray以最默默無聞的方式關心和幫助着成百上千個需要幫助的人們,目的是讓他們對生活充滿更多希望,過得更自尊自立自足。

對於這一點,成都特殊教育學校的楊科老師感觸良多。

“她希望能幫助學生們銷售蜀繡作品,讓學生們認可自己的專業,提升自我的價值感,以此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同時也想着能爲孩子們掙點生活費。”

據該校蜀繡老師介紹,從蜀繡初學者到具有精湛技術的繡工至少需要五六年時間,學生因爲是初學者所以培養階段的鼓勵與支持尤爲重要。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成都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刺繡作品

其實店內每件手工藝品的背後都有着一個特殊的故事。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餘先生家的手工皮包及家庭簡介

餘先生一家以製作皮雕爲生,除了補貼家用,主要開銷是給孩子們治病。家裏有兩個孩子患有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癥,最小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徵。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李大姐做的羊駝(左一左二)和西藏安多手工的犛牛(右一)

李大姐是一位高位截癱的重度殘障人士,平日出行僅能靠輪椅,擅長製作羊駝和沙畫瓶。

安多手工的手藝人主要是西藏安多地區的貧困牧民,他們採用藏區傳統手工藝結合現代編制技術製作有特色的牛羊毛絨製品。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手工藝人和他們的故事

小店的一角整齊擺放着一些小卡片,簡要介紹了手工藝品的製作者們和他們的故事。

由於小店地理位置較爲偏僻,平日裏的客流量小。

去年,經一段網絡小視頻的一時走紅,小店生意紅火過一陣,但不久後就恢復了往常的寧靜。

微店“BlueSheep”剛投入運營不久,因知名度低,銷量並不樂觀。

現在日常來逛店的多是熟人介紹或對小店故事略知一二的人們。

這對母女很早就聽朋友講述了Ray和岩羊的故事,這次專程來店裏和Ray交流,想看看自己能做點什麼。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專程來店和Ray交流的母女

小店每個月最後一週週六會有“零浪費”的二手交換、售賣活動,鼓勵大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零浪費日開心成交的一筆二手交易

05


扶貧濟弱醫者仁心

Ray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年的初心。

她在英國南部一個小鎮長大,有着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三歲時的全家福(從左至右:母親、Ray、大姐Hazel、父親、三姐Joan、二姐Nan,右側的空位留給了她兩個不幸夭折的姐姐)

她的父母平日裏熱心助人,通過言傳身教使孩子們自幼耳濡目染,並鼓勵她們多欣賞和接觸異國文化,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年少時她讀到了叢林醫生系列兒童書,書裏醫生救死扶傷、機智英勇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她,對她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左二)的韶華時光(從左至右:二姐Nan、Ray、父親、三姐Joan、母親)

她酷愛體育運動,並頗具天賦。

在一次學校的動物實驗課上,她意識到自己渴望成爲一名能救死扶傷的醫生!

在繼續發展個人愛好和努力幫忙他人之間,她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的招牌式微笑

大學畢業後,她放棄了英國高薪而穩定的醫生工作,用45年時間全力投身於發展中國家偏遠地區的醫療衛生及醫療教育領域。

畢業後,她的學習從未間斷,她考取了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協會會員、英國皇家醫師學會會員等多項醫學界權威資格認證,一直持續到她61歲。

要知道,英國當地婦女的退休年齡爲60歲。

她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勤則可達!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爲病人診斷病情

她在不丹時還爲偏遠地區的鄉村醫生和醫務工作者撰寫了《基礎醫療手冊——診斷與治療》一書,該書實用性和指導性很強,被多次印刷出版。

她經常翻閱書籍,對於重點和變化點不斷做着筆記,更新所學。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在《基礎醫療手冊——診斷與治療》上做的筆記

她不但有精湛的醫術,還不遺餘力地傳授所學。

1999年她來到西藏,一待就是八年半,主要與西藏山南地區衛生局合作,培養了7批鄉村醫生。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第三排左七)和她教過的一批鄉村醫生

對於中國古代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ay深有感觸。

“It’s better to teach how to fish, so they can help other people.”“最好是授人以漁,這樣他們就能幫到其他更多人。”

救死扶傷,傳道受業,扶貧濟弱,醫者仁心。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安裝了義肢的裁縫爲了向醫務工作者表示感謝,表示願意教任何想學縫紉的人。於是,在當地政府和醫院的支持下有了第一期縫紉培訓班。

培訓班的第一批學生主要是殘障人士、貧困家庭或他們的子女。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右三)見證了裁縫(左四)學生們的畢業典禮

隨後,木工木雕、彩繪、養蜂等多項培訓便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了。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木工木雕、彩繪和養蜂培訓現場

Ray親眼見證了掌握一門手藝如何能讓人重塑信心,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也更加積極上進。

但細心的她同時也發現,有的商品即便製作精美,但是由於缺乏銷路,賣得並不理想。

她一直在默默關注着這個問題,並且認真思考着解決辦法。

06


岩羊與成都不得不說的故事

Ray和成都於1989年結緣,當時只是短暫的停留。

估計那時的她也不會想到若干年後會與成都有段特殊的情緣。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Ray恰巧在成都經歷了那地動山搖、驚心動魄的一刻!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她毅然當起志願者,多次趕赴災區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爲災民提供救援物資和急救用品,同時也爲殘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訓的機會。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紀念碑(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段時間,她遇到了越來越多能製作精良的手工商品、卻找尋不到銷路的人。

那個曾經困擾她的問題又回來了......

認真思量過後,她開始主動默默收購這些商品,但一直沒找到好的轉銷渠道。

是時候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了!

2013年,她不顧家人朋友反對,傾其所有,在成都註冊了“岩羊”。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一位10歲成都小朋友眼中的岩羊

小店成立至今,幾乎年年虧損,直到去年經營狀況才略有改觀。

小店微薄的收益又立刻被用來資助了一戶困難家庭,一位與病魔頑強抗爭的貧困殘障手藝人和一個幾近輟學的大學生。

而Ray,作爲一店之主,從開店至今沒拿過一分錢的工資。

爲了維繫小店的日常經營,去年她賣掉了自己的公寓,現在蝸居於合租房。

日常生活中更是節衣縮食,她很少爲自己添置新衣,舊褲和舊鞋時常壞了補補又穿,去超市經常採購臨期食品,還不時喫過期的食物。

Ray爲了小店默默付出着她的全部……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晚上9點小店打烊後Ray騎上她的座駕準備回家

“I’ve known ever since I began that it was a risky business. Other people thought it was too risky, so they didn’t do it. That’s why I did, because there was a gap. I have never asked anybody else to invest in it, because I thought if it fails I don’t want to fail with other people’s money. But if it’s my money, I’m prepared to take that risk. So I’m well aware of the fact that it may fail and I’m happy to at least try.”“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有風險的生意。其他人都認爲風險太大了,所以他們都不去做。這也是爲什麼我會選擇去做,因爲我發現存在缺口。我從來沒有讓別人也投資進來,因爲我認爲如果失敗了,我不希望把別人的錢也耗進來。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錢的話,我早已做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其實我是知道它有可能會失敗的,我很高興的是至少我能一試。”

平日裏,她十分關心殘障朋友們的生活狀態,任何關於殘障朋友們的交流她都樂於參與。

今年8月上旬,她在成都參加了一場殘障朋友們關於討論殘障權益的分享交流會。

在會上她聽一些身殘志堅的朋友們分享了他們積極進取,收穫尊重與成功的故事,她高興地說道:

“I’m inspired every time I meet people like these who have to live with a disability but they overcome that. They face it and overcome it. They can show their capacities. We can learn and gain so much from having a contact with people living with a disability.”“每當我遇到像這些不得不身負殘疾去生活但卻克服重重困難的人時,我總是很受鼓舞。他們正視殘疾並克服自身侷限。他們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我們可以從與殘障人士的接觸中學習和收穫很多。”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左四)在殘障權益分享交流會上發言

Ray和成都真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真情。

07


Ray的夢想


英國老奶奶瑞秋在成都的故事


Ray身着她喜歡的母校衛衣(衛衣上寫着“永遠不要小瞧一個老太太”)

Ray曾有過一些遠大的夢想,比如說她曾幻想着有一天能揚帆遠航周遊世界......

後來她意識到把握當下,腳踏實地纔是最重要的。

“I’ve often found that maybe I 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 great. I have dreams of having done marvelous things but actually it doesn’t happen. Eventually you come down to think, well, I’m in this particular place, at this time, and I’ll do what I can within the circumstances. And if that’s not a lot, but at least it’s something I can help other people with. That's what I’ll do!”我經常發現,也許我想做一些偉大的事情。我有夢想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但實際上都沒有實現。最後你會想,好吧,我身處此時此地,那麼我會在當下全力以赴去努力。或許我能做的並不多,但至少我能夠幫助他人。這就是我要做的!

Ray還有很多美好的心願,她希望能有時間去世界各地看看往日的好友,還希望能盡己所能幫到更多的人......

“I always know I need at least three lives to do what I would like to do.”“我一直知道我至少需要三輩子才能做完我想做的事。”

目前,她最大的夢想是小店能有自己的工作坊,這樣就能爲更多的殘障朋友和在困境中的人們提供更多良好的培訓機會。

她有一句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One person may not change the world, but we can all change the world for one person.”“一個人或許不能改變全世界,但我們總能爲一個人改變他的世界。”

或許,連她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是:

她——Rachel Grace Pinniger,未能改變世界,卻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