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礙解是什麼意思?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四辯成就”,海公上師這裏是用“四無礙辯”(也叫“四無礙解”)來配這個頌子的。“一切如來語清淨”是法無礙解,“一言具衆音聲海”是義無礙解,“隨諸衆生意樂音”是語無礙解,“一一流佛辯才海”是辯無礙解。這裏總的是趣入佛語,佛的受用身,“雖一語言,亦能具足六十支等如海音聲”。[1]

四無礙解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諸法的異名、法之性相、方言,還有法的差異處,(得無礙解,)配爲四無礙解。無礙解的行相有四種,分成兩類:一是所詮或者所說無礙(即前兩種),還有一個是能詮無礙或能說的無礙(即後兩種)。對於煩惱、清淨的諸多異名,以及諸法的自相、共相還有性相,了知且入無滯礙之等持與智慧,是爲法及義無礙解,這是前兩種。講說隨順各地之語言,所有衆生之地方言,以及對於法本質行相的差異處,了知且入無滯礙的等持與智慧,此爲語無礙解和辯無礙解。[2]這四種無礙解是佛陀的功德。

它的名詞解釋,在《大毗婆沙》裏面有講,什麼叫四無礙解?它的自性是什麼?“自性是慧”,是慧心所。剛纔講的是大乘的《心要莊嚴疏》裏的,大乘的講解加上一個定,是定和慧兩個。《毗婆沙》解的是慧爲體性。爲什麼叫作無礙解?“於所知境通達無滯,名無礙解”。法無礙解,對於什麼沒有滯礙呢?是對於“名句文身”沒有滯礙。義無礙解對於什麼沒有滯礙呢?對於“涅槃勝義”沒有滯礙。詞無礙解對於“諸方言辭”沒有滯礙。辯無礙解對於“正說及道”沒有滯礙,“以不退智,解無滯礙”。這就是四無礙解。[3]

這是講說了佛陀的語功德,聯繫頌文看,“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隨諸衆生”,這裏的衆生是“眷屬中圍所有有情”,佛陀所化的有情。隨諸衆生的意樂——種種衆生的種種意樂。“音”,“以其各自言音相狀而令趣入”,就是以他能聽得懂的聲音,令他能夠趣入。“一一流佛辯才海”“謂諸佛語清淨音支,成就各自了解言音,決除疑惑,一切功德普隨諸趣,如其意樂所希求果而令趣入。即於如是如來語言,我以淨信趣入聽聞”。[4]

這裏講說了佛陀的語功德具有四無礙解,就是說佛陀在講述的時候,所講述的內涵無礙解,能講說的語言也無礙解。我們在表達一個東西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聲音所表達的內涵,通過內涵瞭解本體所表達處,表達了什麼東西。然後,通過瞭解所表達的內涵的本質以及它的差異,這樣就了達一個宗(即一個觀點)。了達一個觀點還要通過一個正因——用“爲什麼”來成立,成立以後可以生起這樣的量知。

——《普賢行願品講記》宗宙法師

註解:

[1] 出自《聖者賢行願王釋義》

[2] 《心要莊嚴疏》:無礙解有四種,於所說無礙有初二種,及於能說無礙有後二種故。此復於諸染淨之法衆多異名之門,與諸法之自共性相智無礙轉之定慧者,即是法與義無礙解;於順各說自土方言之一切有情之語境、諸法體相差別之境智無礙轉之定慧者,如其次第即是詞與辯無礙解。

[3]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問何故名無礙解。答於所知境通達無滯名無礙解。謂法無礙解於名句文身義無礙解。於涅槃勝義詞無礙解。於諸方言辭辯無礙解。於正說及道以不退智解無滯礙。

[4] 出自《聖者賢行願王釋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