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華中敵佔區大部相繼被收復。但國民黨集團妄圖搶佔勝利果實,勾結誘使盤踞在江蘇高郵、邵伯一帶日僞軍拒絕向新四軍投降。12月19日至26日,我華中野戰軍集中15個團兵力,向駐高郵日僞軍發起全面進攻,一舉拔除殘存日僞據點,殲滅日軍1100餘人、僞軍5000餘人,創造我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紀錄, 被史學界稱爲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審時度勢,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爲執行黨中央“堅決、徹底、乾淨地消除一切敢於抵抗的敵人”的命令,時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與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人聯名致電中央軍委發起高郵戰役。粟裕原計劃集中第6、第7、第8縱隊攻敵,而後北上會同山東野戰軍發起隴海路東段戰役,挫敗國民黨軍進攻我解放區圖謀,把華中和山東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但情況突變,國民黨軍集結兵力欲打通津浦路,新四軍軍部遂令華中野戰軍主力執行津浦路作戰任務。後因國共和談需要,作戰行動暫時擱淺,粟裕再次建議,“可趁我主力集結之機,進行高(郵)邵(伯)戰役”。這一建議很快獲上級批准,但第6縱隊仍因形勢需要留在淮海地區,第7、第8縱隊和蘇中軍區部隊投入備戰。12月15日,作戰準備一切就緒,南線之戰一觸即發,新四軍軍部突然發來電報:“調七、八兩個縱隊迅速北上,即返津浦路方向。”此時,國民黨軍第25軍先頭部隊108師已到達揚州及江都一線,企圖集結重兵在日僞軍掩護下進佔高郵。情勢危急,粟裕親自起草長達千言的電報,詳細陳述利弊,再次建議舉行高郵邵伯戰役,最終獲上級同意。正是堅持這一戰略構想,觀照戰略全局利益和戰場實際,爲戰役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圍城打援,靈活運用攻堅戰術。高郵南臨揚州、北扼兩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被稱爲“運河大門的鐵鎖”。自1939年10月淪陷後,日僞軍在高郵部署重兵,歷年加修工事。高郵城頭碉堡林立,城外工事密佈,護城河環繞四周,形成嚴密外圍防線,城內則利用廟宇、公園、工廠構成防禦據點。粟裕及時調整作戰部署,將作戰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以第7縱隊和蘇中軍區部隊從南面攻打邵伯及揚泰線上日僞據點,控制國民黨軍北援通道運河大堤,並以第8縱隊肅清高郵外圍。第二階段,以第8縱隊從北面向高郵發動總攻,全殲守敵,以第7縱隊及蘇中軍區部隊堅決阻援,並相機殲滅揚泰線增援國民黨軍。戰鬥打響後,粟裕率精幹人員到一線指揮作戰,第7縱隊採取“圍三闕一”戰法,從北、東、西3面發起猛攻,網開南面一角,誘使日僞軍突圍,伺機聚而殲之。攻打高郵時,粟裕指揮部隊聲東擊西、避實擊虛,通過佯攻營造聲勢,避開敵防禦工事和火力配置的重點,同時靈活運用交通壕、低胸牆工事作戰,集中火炮和機槍火力對敵實施火力壓制,並特別囑咐部隊:“力爭偷襲,準備強攻。偷襲不成,立即強攻,以收神效。”當時雨夜漆黑,粟裕命令部隊突然發起猛攻,打得敵人措手不及,經一番激戰終於突破日僞防線,順利攻破高郵城。

  以打促降,積極開展政治攻勢。戰役發起之初,中央軍委指示華中軍區,盡力爭取僞軍反正。外圍據點被掃除後,日僞軍龜縮高郵城內負隅頑抗,我參戰部隊一面積極做好攻城準備,一面大力開展政治攻勢。我軍製作大量勸降標語,貼在民房醒目位置,上書“日本天皇早已宣佈無條件投降了!”“你們的父母姐妹正等待着你們!”“放下武器,保證生命安全!”等字樣。當地軍民還別出心裁地發明出“風箏散傳單”的方式,即用厚牛皮紙糊成的大風箏綁住傳單,點燃長短不等的線香以定時燒斷綁繩,綁繩燒斷後,傳單就像雪花般飄進高郵城。有的傳單上寫道:“天寒地凍破衣裳,你爲誰人守城牆。趕快走下城頭來,棄暗投明獲解放……”同時,軍區敵工部還請來“日本反戰同盟”“朝鮮獨立聯盟”的友人,用日語高聲宣讀日本天皇投降詔書,播放日本人民十分熟悉的《思鄉曲》……這些到處可見的標語、隨風飄落的傳單、情理交融的勸說、幽怨柔和的曲調,漸漸攻破敵心理防線,敵士氣明顯低落。

  深入動員,充分凝聚民衆偉力。蘇中地區曾飽受日僞軍肆意欺凌,當地民衆抗日熱情十分高昂。在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長達數月時間裏,高郵、邵伯一帶殘軍仍囂張跋扈、胡作非爲,拒絕向我軍繳械投降,導致當地民怨沸騰,人民羣衆強烈要求解放高郵,消滅拒絕投降的日僞軍。12月15日,華中軍區發佈《高郵戰役政治命令》,提出政治上的要求,強調全軍指戰員“應發揚‘猛打’‘猛攻’‘猛追’的拼搏精神,以達到乾脆徹底殲滅來犯之敵”,各參戰部隊傳達學習後羣情振奮、鬥志昂揚。蘇中地方政府專門成立支前總後勤部,動員廣大人民羣衆積極支前,爲部隊提供物資,幫助運送彈藥,先後調集民船500餘隻、民工1.5萬餘人,組織民兵3000餘人直接參戰,運送糧草7.5萬餘噸,有效保障戰役順利實施。當地羣衆不僅主動給新四軍戰士騰房讓鋪、燒茶送水,還將許多桌子和棉被送給部隊作攻城防身的“土坦克”用……蘇中大地處處呈現“戰士勇往直前衝鋒陷陣,老百姓肩擡擔架、車送彈藥”的動人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