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有十二帝,其中康熙、雍正、乾隆被人稱為三代明君,當然乾隆皇帝也只是在位前期算得上賢明,讓他與祖父康熙帝和父親雍正帝比還是比不了的。康熙帝作為千古一帝,一生貢獻頗多,但到了晚年也是力不從心,尤其是經歷了九子奪嫡後不僅康熙帝經不起折騰了,整個大清也病入膏肓了。好在康熙帝選對了繼承人,雍正帝上位後手段極其強硬,整頓吏治,大清貪污腐敗之風被壓制,針對民間土地兼并問題雍正帝也是採取攤丁入畝的政策,及時將大清從滅亡的邊緣拉了回來。但是在九子奪嫡中雍正帝的實力遠不及八阿哥胤禩,為何還能繼位?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初次被廢后,康熙帝讓大臣們公推太子人選,八阿哥則成了眾位大臣所推薦的皇子,八阿哥也是被稱為八賢王,可見其在大臣們心中的地位是多麼高。而且雍正繼位後也是承認八阿哥能力很強,《清世宗實錄》中記載雍正曾說「胤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但最後卻是實力強的八阿哥沒當上皇帝,實力較弱的雍正卻被康熙選中,根本原因就在於雍正帝會處理好自己與康熙的關係。

八阿哥為人處世十分仁厚,眾大臣都願意依附他,而這也是康熙帝不想看到的。當初胤礽還沒被廢時就有很多大臣向他靠攏,形成了另一個權力中心太子黨威脅到了康熙帝的皇權。而現在八阿哥還沒成太子呢,就有這麼多人依附他,如果讓他當了太子那自己這個皇帝還不是說被架空就被架空。現在八阿哥的勢力比之前太子黨的勢力還要大,稍微處理不慎就會引起嚴重後果。康熙帝也不會容許一個上位後對自己有威脅的皇子當太子。

反觀雍正帝,他當皇子時則表現出了對皇位的不感興趣,做事也喜歡獨來獨往,不像八阿哥結黨營私,相對來說四爺黨的勢力較小,對康熙的威脅不大。康熙帝現在雖然年老,對於國事的處理不如之前果斷,但立誰為太子還是自己說了算的,他不喜歡八阿哥八阿哥就當不了皇帝。況且八阿哥處處以康熙為榜樣,而康熙末年國家出現了很多問題,康熙帝都無力解決,一個以康熙帝為榜樣的皇子怎麼可能會解決的好呢?這也是康熙帝不選八阿哥的原因之一。

最後也正是因為四阿哥胤禛表現出來的與世無爭,又加上自身也是比較有能力的,康熙帝才會敲定四阿哥繼承皇位。


康熙帝由於在位時間特別長,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由於皇子眾多,且多是有才幹,精通謀略的政治新星。晚年造成九子奪嫡的情況,從歷史角度講,四阿哥胤禛繼位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只是由於各種版本的史書最終記載不一,且民間野史又有多種雜說,所以關於繼位一說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關於兩個最有力的競爭者,我們可以分別作出分析,為何雍正能繼位。

先說八阿哥為什麼失敗。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這位有謀略的政治家可以說是才高八斗的評價不為過。最主要的是他善於經營,六部各個部門均有他的親信。在皇子中他的人遍布京城而且發揮著巨大作用,這是他的優勢,後來也成了他的劣勢,康熙帝知曉此事後多次在眾大臣面前訓斥八阿哥結黨營私。第二,就幫手來說。八阿哥主要盟友是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因十四阿哥出征在外不能及時歸來,八阿哥和九阿哥並沒有在爭奪皇位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子以母貴的封建傳統。八阿哥生母非滿洲貴族且出身低微,使得八阿哥輸在了起跑線上,後來即使再想追趕也達不到效果。

再說四阿哥為什麼能成功。第一,小心謹慎,把握關鍵位置。《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病危,康熙召集眾皇子和少數幾位大臣、步軍統領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統,著繼朕登位。隆科多宣布康熙遺詔,著胤禛繼承大統。在此次爭皇位中,十三阿哥、隆科多、年羹堯等關鍵幫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與雍正平時的細心經營有很大關係,他不同於八阿哥的廣交親信,而是量少質優。第二,子以母貴。與八阿哥相反,四阿哥生母德妃烏雅氏是滿洲正黃旗人,貴族出身,使得四阿哥具有傳統繼承優勢。第三,也是後世推測雍正繼位的另一關鍵因素,愛新覺羅.弘曆。康熙晚年身邊常有子孫陪伴,弘曆就是最得康熙喜歡的皇孫,因此也為雍正繼位贏得信心與支持。

作為現代人,我們也只能是從史籍記載和相關影視作品得到一些信息,但是現在多數史學界人士也以不同的視角做出分析推測四阿哥雍正確實為最合適人選,只是缺乏一些有力的佐證,至於雍正繼位是否合法,也只能留給後人去猜測了,也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問答討論,共同學習進步。


近些年來,有很多電視劇都是在講乾隆的故事。通過這些電視劇,相信大家已經把乾隆的家事了解的差不多了。我們今天要來說的是乾隆的一個兒子,作為皇子,他生在皇家,生來就享受榮華富貴,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但是同時,他也非常的不幸,因為他身上有一大缺陷,所以和皇位無緣。也因為如此,他成了皇子當中最長壽的一個,可以說是因禍得福。

他就是八阿哥。八阿哥出生的日子不是非常的吉利,他是在鬼月出生的,但是八哥有兩大優勢不容忽視。首先第一個優勢就是,他的母親是淑嘉皇貴妃。那個時候,皇貴妃正受寵,風頭正盛。母親尊貴了,孩子自然也跟著受重視,所以皇上那個時候非常的看重他。第二個優勢就是,他雖然排名第八,但他的哥哥們都先後早夭,還有兩個被乾隆過繼給了其他人。所以,他就變成了乾隆的長子。

有了這兩個優勢,按理說,八阿哥應該是離皇位最近的那個皇子。但是他卻因為這兩個方面和皇位無緣。第一就是他的皇貴妃額娘去世的非常早。她去世的時候,八阿哥才十歲,母親不在了,皇上也漸漸遺忘了自己的這個兒子,不太怎麼看重他。沒娘的孩子總是可憐,所以八阿哥在這方面吃了虧。

第二個就是,八阿哥是有缺陷的,"李朝實錄"裡面曾經有記載,說他有腳病,也就是他的腿或者腳有疾,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後天造成的。雖然不知道他的這個腳病是如何來的,但是,這確實成為了他的皇位之間的阻礙。

且不說其他的,單說個人素養,八阿哥絕對算得上一個才子,他不僅會寫詩詞,書法也不錯,而且非常聰明。電視劇中將他塑造成了沉溺於酒色之人,或許,他也正是看透了這其中的彎彎繞,才想用這種方法來明哲保身。如果要說他真的是酒色之人的話,卻又和事實不符。因為書中記載,他只娶了兩個福晉,而且他和自己的側福晉王氏情投意合。

王氏再嫁給他之後,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但是王氏在生小兒子的時候,因為難產導致後來不能再生育。所以八阿哥一輩子也只有這兩個兒子。他的正牌福晉一輩子沒能生育,就和擺設差不多。八阿哥活到了87歲才去世,比其他的兄弟活得都要長久。


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康熙四十七年被大臣們公推太子,康熙的大哥福全也極力推薦八阿哥做康熙的繼承人。大臣們的眼睛是亮的,一兩個人有私心可以理解,全都有私心不太可能,也就是說,八阿哥的確是公認的最優秀的皇位繼承人。就連雍正也承認,八阿哥比他能力強。

八阿哥能力強為什沒當上皇帝,而雍正這個能力比他弱的人卻繼承了皇位。根本原因在於雍正把皇帝和繼承人的關係處理得好。

皇帝和儲君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君臣關係,儲君想分皇帝的權力甚至奪取皇帝的權力,皇帝不讓,這就形成了對立矛盾。

胤礽兩歲被立為太子,三十多歲時覺得自己長大了,能立事了,就有了當皇帝的想法。一些大臣也覺得老皇帝老了,將來要傳位給太子,為個人利益打算,不如早點向太子靠攏,於是太子身邊就聚集很多人,形成了太子黨。朝廷出現了兩個權力中心,這是封建專治王朝所不允許的。太子想當皇帝,康熙才五十多歲,不想當太上皇,更不想死於非命,所以他廢掉了太子。

太子被廢了,康熙讓大臣們公推太子,結果八阿哥全票當選。原來八阿哥黨的勢力比太子還厲害。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都跟著八阿哥跑,這麼多大臣都是他的黨羽,他要是當了太子,不得把自己架空啊!康熙一定會這麼想。廢掉一個太子胤礽,上來一個比太子更厲害的八阿哥,康熙怎麼能允許。

雍正完全不同,他表現出對皇位不感興趣,而且他喜歡獨來獨往,看不出他會結黨。所以,在雍正這裡,康熙的權力沒有威脅,皇位沒有威脅,生命更沒有威脅。這反而成了他的優勢。

確定繼承人,這是老皇帝的權力,老皇帝喜歡誰,誰就可能成為繼承人。康熙晚年比較喜歡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這兩個人成了繼承皇位的最後競爭者。最終胤禛勝出,成了雍正皇帝。

歡迎加關注,互動討論!


表面上看雍正確實不如八阿哥。八爺黨羽眾多,光一品大員就有,李光地、佟國維及馬奇甚至康熙的哥哥福全也對他讚賞有加多,在阿哥當中有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簇擁左右。支持雍正的大臣僅有年羹堯和隆克多等少數官員,而在阿哥中也就是一位十三阿哥支持他。不管是從人數還是品級上雍正都遠遜八爺。那為什麼最後卻是雍正君臨天下呢?

我認為有如下三個原因;

第一,八爺雖然為人謙虛待人友善,有著「八賢王」的美譽,在大臣眼中這是他的優點,而對於康熙來說則不然。就拿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令大臣舉薦新太子,大家幾乎一邊倒的支持他,這反而讓康熙感到後怕,因為太子被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結黨所致,而八爺黨竟然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康熙才會打壓他的黨羽,最後才有佟國維被罷、馬奇被貶。雍正人稱「冷麵王」在朝中沒那麼得人心,因此也就不會引起康熙的警惕。

第二,八爺雖然愛惜名聲但處世圓滑,朝廷上很多棘手、得罪人的差事都不願意去做,而雍正則剛好相反,主動去攬這些差事。例如;江南籌款和追繳國庫欠庫。而對於一些能為自己贏得名聲賺得體面的差事則搶著去做,比如,審理刑部冤案和爭但沒爭到的帶兵(大將軍王)的職位。在這裡雍正走得和他要不一樣,推薦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

我相信通過這些事情雍正則比八爺更得康熙的青睞。

第三,八爺黨人數雖多,在康熙駕崩的關鍵時刻能起作用的親信少得可憐也就一個程久運,而雍正親信不多但每一個都能發揮巨大作用,隆克多掌管京城所有兵馬,既能防內憂又能擋外患,年羹堯是陝甘總督能很好的牽制十四阿哥這個手握重兵的大將軍王。

因此,八爺敗於雍正看上去你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雍正能夠繼位原因有三:心計、運氣、關係

1.雍正深藏不露,處事小心謹慎。胤礽被廢掉之後,其他皇子便覬覦儲君之位,其中最具實力的便是八阿哥胤禩,他得到絕大多數朝臣的鼎力支持,但他鋒芒畢露的舉動讓康熙對他大為不滿。胤礽被廢之後,胤禩便搜集其所謂謀反之罪名,建議康熙殺掉胤礽,這種手足相殘之舉動讓康熙大為失望;同時胤禩託人找張明德為其面相之事泄露,使得康熙大為惱火,終將其關進宗人府。反觀原「太子黨」的鐵杆成員,雍正就比較低調,從不表露出自己覬覦帝位的野心。太子第一次被廢時,雍正依然堅決支持胤礽,為其說好話,這讓康熙甚為欣慰;太子第二次被廢時,雍正開始有奪取帝位的慾望,但從不表露,其在公開場合以及詩詞中經常透出與世無爭之洒脫。

2.雍正親信控制要職,信心大增。相對於八阿哥胤禩得到朝中文官集團的強有力支持而言,雍正在廟堂之上幾乎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可謂是勢單力孤。但是,雍正的幾位得力親信均位居要職,在關鍵時刻會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一點是胤禩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年羹堯任川陝總督,掌管西北軍後勤供應,牽制著胤禵幾十萬遠征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隆科多任北京九門提督,掌管京師守備部隊,沒他命令任何人將難以出入北京;胤祥所部人馬多在古北口,北面雄視京師。

3.雍正之子弘曆(乾隆)深受康熙喜愛。趙爾巽編纂的《清史稿》中談到:「隆準頎身,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受學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復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庄親王允祿。木蘭從獮,命侍衛引射熊。甫上馬,熊突起。上控轡自若。聖祖御槍殪熊。入武帳,顧語溫惠皇太妃曰:「是命貴重,福將過予。」說的是,在木蘭圍場狩獵時,弘曆臨危不懼,面對傷熊反撲之時依然「控轡自若」,頗具雄才大略之風範。康熙第一次在雍王府見到弘曆時,便十分喜愛這孫子,並將他帶回宮中撫養,親自授課,此等榮恩,就此一人而已!可以說,雍正能後最終繼承皇位,弘曆絕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康熙覺得乾隆一定會是一代英明之君。


在康熙晚年,由於太子胤礽失德被兩立兩廢,最終無緣帝位,所以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四阿哥胤禛(雍正)和八阿哥胤禩是皇位最有力的角逐者。

當時八阿哥的呼聲最高、人氣最旺,光是上書房大臣就有兩個,另外康熙的哥哥福全和皇子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支持者。而支持四阿哥的人卻少的可憐,除了皇十三子胤祥,基本上沒有一個是有影響力的,倒是恨他的官員不在少數。為什麼實力相差這麼大,雍正還能逆襲?

第一,兵不在多、在於精,雖然支持四阿哥官員很少,但都在要害部門,像陝甘總督年羹堯和九門提督隆科多,都是手握重的人物。

第二,有個好軍師,八阿哥雖然支持者很多,但沒有一個幫著出謀劃策的智者,雍正特意從江南請來足智多謀的鄔思道為軍師,幫他謀劃一切。

笫三,槍打出頭鳥,八阿哥一早就表露出當皇上的野心,而且還么得人心,犯了康熙的忌並遭到打壓。雍正則一直隱忍不發,還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樣子,而得到康熙的賞識。

古人說的好,先勝不是勝,誰笑到最後,才笑到最後。


雍正能在康熙末期的九子奪嫡之中脫穎,勝過人氣頗高的老八胤禩而出原因有許多,既有自身謀劃,亦有外部助力,還有適合機會,下面詳細道來:

1.胤禛作為曾經偽太子黨,早進入康熙視線。早在胤礽還是太子時期,就協助太子處理政務,有很多的實際經驗,也受到了康熙的好評。

2.康熙末期,國庫虧空嚴重,大臣像國庫借銀子還不起的很多,需要一個嚴厲鐵面無私的皇帝討債,而八王的人緣頗好,明顯不適合做這事,《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就是這時候被抄的。

3.老八胤禩生母地位低,不符合子憑母貴。老八身後良妃最早為辛者庫浣衣女,是清朝出身最低的妃子,康熙二十年胤禩出生,三十九面因胤禩受康熙喜歡才得封妃位。而胤禛生母德妃出身就高很多了,烏雅氏是滿族八大貴族之一,起父祖也有功勛。

4.太子兩次被廢之後,許多大臣擁護人氣頗高的胤禩為太子,惹起了康熙的不滿和警惕,反而是能省發大財的胤禛獲得了康熙的好感。

5.幼年的乾隆弘曆破得康熙喜愛,覺得未來會是好皇帝人選,為胤禛加分很多,類似於明成祖朱棣選朱高熾也是看好孫子朱瞻基。


清同冶朝以前,皇帝乾綱獨欖。皇帝是總旗主,其他滿人也僅僅是奴才。漢大臣連自稱奴才的機會也沒有。皇位的承接與皇子的實力毫不相干,除了被皇帝青睞外,其他一文不值。皇帝最恐懼別人覬覦其位,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皇子們。八阿哥不會韜光養晦,結交大臣,聲望越高,對皇帝現實危脅越大。八阿哥的行為與其說是積聚實力,不如說是自挖陷井。他不是在與與皇子們斗,實際上是在與皇帝較勁。若不是康熙帝隱忍,不想背殺子之惡名,那會留下八阿哥這條小命。故曰:小心亦亦為皇子,舉止謹慎知奉迎,孤家寡人唯從君,無為方能成有為。#凌遠長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