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我是小女子躍馬揚刀進東京。歡迎關注。


十九世紀中葉,由一群光棍(窮,娶不上媳婦)領導的一大群光棍,經過不斷發展壯大,組成捻軍。史稱「捻軍起義」。

而太平軍確是:由洪秀全等人領導的一批有著「拜上帝教」信仰的有著遠大目標和理想的年輕人,發起了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朝廷對於當時形勢的判斷比較正確,確立了先剿滅太平軍,後剿滅捻軍的策略。原因如下:

1、太平軍是由知識分子(洪秀全是個教書的)領導的,而捻軍是一批流氓和光棍領導的。

知識分子和老百姓最大的區別就是有點文化,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2、太平軍是有信仰的,凝聚力強。捻軍雖然戰鬥力尚可,但是沒有信仰,很容易就會出現戰敗了就散了的現象。

3、太平軍有著遠大的奮鬥目標,而捻軍的起義口號是:救我殘黎,除奸誅暴,以減公憤。說白了,只是發泄一下內心的不平而已。

而太平軍的目標確是反對清朝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

4、太平軍發展迅速,規模龐大,短短時間內,佔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而捻軍簡直弱爆了,區區幾塊流動地盤而已。

5、太平軍有著一批優秀的將領,數戰數捷。而捻軍雖也有優秀將領,但是實在太少。


天京淪陷後,剩餘的捻軍和太平軍進行整編,但也終究未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如果你在朝廷主政,你不優先選擇剿滅太平軍嗎?


晚清和晚唐其實很像,都是中央權威下降,地方割據勢頭重興。而晚唐滅亡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丟失了江南喪失了財稅來源導致安慰控制不住軍頭,所以江南之地必須死保以壓制地方軍頭。至於捻軍,流寇而已,不像崇禎那樣作死的話,那朝流寇值得一提?更不用提捻軍的組成導致他的成分構成先天性的不具備威脅統治的情況了。是以必須且肯定先南後北處理太平軍和捻軍。


捻軍永不為奴!!!

除非包吃/包住/包娶媳婦

前兩個條件清廷都能給願意給,只求捻軍別折騰,最後一個是真給不起,十幾萬光棍轉變為馬匪,名聲臭不可聞,沒有良民願意把姑娘下嫁出去,清廷雖然黑暗,這一點還是有底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