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新週刊(微信號:new-weekly)

作者:箋言

/韓國,《The Show4》節目錄製/

抄襲

不過是負責背鍋的保護色

國產綜藝的套路從來都是不止於抄襲

正是因為腦殘粉常以

「綜藝就是圖個樂呵

不必過於較真」

為託詞縱容

製作方纔有勇氣婉拒自我提升的要求:

不了不了,能用

錢和明星

解決的事情

我們還是不用腦了吧

今年1月底

韓國國會通過立法保護綜藝版權

試圖阻止拿來主義者繼續抄襲韓國綜藝

如今大半年過去了

高仿韓國綜藝

的節目不僅沒有絕跡

反而

愈模仿愈兇殘

近日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發布了一篇名為

《中國電視臺對國內版權抄襲問題現狀》的分析報告

列觀點擺數據,最後精準打臉:

中國電視臺已經抄襲了

韓國

多達34個綜藝節目

看到這一結論

相信不少綜藝迷會拍案而起:

只有34部?貴國這是在質疑

國綜藝製片方的抄襲力?

畢竟羅英石PD一人

就養活了大半個中國綜藝圈啊!

的確

「不買自取」

已成國產綜藝的最大特色

然而刷屏的

抄襲、翻版和漢化

暴露的不過是國產綜藝泛善可陳的腦洞靈感

抄襲,不過是負責背鍋的保護色

國產綜藝的套路從來都是——不止於抄襲

/韓國著名綜藝節目導演

羅英石/

/全員皆戲精/

國產綜藝不管題材類型

都特別愛刷

「戀愛」

副本

在滿天飛的劇本和人設已經

無法滿足觀眾的下飯需求

硬湊CP發狗糧

成為了第一生產力

鹿晗+迪麗熱巴

把勢不兩立的

媽粉、女友粉

直男粉

都拉到了一起

這是世紀和解還是戰爭升級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節目

重返熱搜榜

更有甚者,還找齊了鎮魂(朱一龍x白宇)

流星(王鶴棣x沈月)、傅瓔(許凱x吳謹言)

和山花(白敬亭x魏大勛)等五大熱門熒幕搭檔

試圖把今年剛養肥的西皮粉一次性收割完畢

/王鶴棣飾演新版《流星花園》的道明寺/

可撒糖賣腐的套路多了

觀眾也就膩了

深諳

狗血八點檔劇情

的製作方

又有了新思路:

朋友,戀愛談不成

們還可以

互甩嘴炮嘛

畢竟古語有云:

「沒有熱搜是一場互撕不能承包的

如果有,那就再加一場

撕到上熱搜為止

不久前

袁立心懷不滿手撕某綜藝節目組

新一期張小斐和孫茜的戰火

甚至燒到了節目之外

由此開啟了嘉賓互看不爽的內鬥

業務能力的PK變味成了人品高低的交戰

/國內綜藝節目的臺前幕後,還有一番鐵齒銅牙的大戲/

即使嘉賓足夠佛系

也依舊躲不過別有用心的

靈魂後期

為了博關注,就連隱居幕後的

剪輯師

也被拉入了

戲精的戰場

黃子韜化身奶爸累到葛優癱

正片裏卻成了無心幹活只想睡覺的巨嬰

伊能靜和秦昊的情深姐弟戀

播出後居然只剩下喪偶式育兒了

女嘉賓們更是深感

被神剪輯支配的恐懼

有的被剪成公主病,還有的變成暴脾氣

節目組的視角真是比前置攝像頭還要有毒

幕前幕後,

全員皆為戲精

如果綜藝節目要靠扯皮打架來撐起看點

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換臺到

《1818黃金眼》呢?

/《1818黃金眼》劇照/

/慢綜藝,只能快進看/

國產綜藝喜歡

向友鄰看齊

更喜歡聚焦國內同行

力求將同質化競爭進行到底

《跑男》大紅的那些年

各個頻道都是

把嘉賓往死裏整

的挑戰類綜藝

生喫牛眼活蚯蚓、冰河打魚鏟牛糞的招數層出不窮

甚至讓生理期女星跳水、逼恐高症爬樓

每檔節目都在

虐嘉賓

上互相較勁

試圖以強行刷新的心跳指數

來奠定國綜大哥的地位

而後

萌娃當道

星二代和素人萌娃

又成了製片方競相爭搶的對象

星爸星媽輪番帶娃

就連

未婚未育未成年

的藝人

都加入了親子類綜藝

雲養娃

一度成為了最火熱的日常消遣

/韓國綜藝《爸爸!我們去哪裡?》首播於2013年/

今天,當

詩意和慢生活

成為剛需

國產綜藝居然又扎堆開啟了

田園牧歌式的暢想

找一處民風淳樸、景美人稀的安靜地

書寫

一生兩人三餐四季

的簡單生活

是當下最火爆的綜藝節目模式

這種畫面唯美、劇情鬆弛到

幾乎沒有矛盾點

的綜藝

已經自稱一派:名為

「慢綜藝」

慢綜藝雖然各自代言的景點不同

但操作方式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以拍記錄片的耐心

做飯

以撒雞湯的方式

嘮嗑

哪怕是

經營

客棧或餐廳

都以

開心為主賺錢為輔

處處散發著

農家樂

般的溫暖

/想看旅遊紀錄片嗎?看慢綜藝吧/

文火慢燉的烹調

再配上吳夢知式的

神文案

心繫虎撲的鋼鐵直男看了都會眼角帶笑

生活在別處

的吸引力就是這麼

硬核!

慢綜藝潮水洶湧

目不暇接的同款卻讓人審美萎靡

明星雖多,風景雖美

過於緩慢的節奏和無處不在的尬聊

總是會節目整集垮掉

知道這是慢綜藝

可這節奏確定

不會太慢了一點嗎?

要劇情白水,又要內容有趣

這大概是比

「麻辣燙不要麻不要辣」

更難解決的問題

/慢綜藝紛紛上演農家樂。圖為甘肅的一戶農家樂/

/從漢化版到中國創意/

用互撕喜提熱搜,靠撞款挽救收視

說到底,還是製作方不願在

節目的內容創意

上下功夫

正是因為腦殘粉常以

「綜藝就是圖個樂呵,不必過於較真」

為託詞縱容

製作方纔有勇氣婉拒自我提升的要求:

「不了不了,能用

錢和明星

解決的事情,

我們還是不用腦了吧

走舊路玩套路

固然可以輕鬆躺贏

但真正能讓觀眾長久記憶的

還是那些全球獨一份的中國創意

《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

分享過一個

打臉瞬間

「年初去戛納電視節做原創節目推介

和海外購買方洽談時

人家的第一反應居然是

你們又想買什麼?

/賈靜雯身著繡花旗袍參加《

聲臨其境》/

買買買

的標籤

短期之內註定很難摘下

但我們或許可以學習優酷總監宋秉華的思考方式:

「抄光了歐美綜藝,買光了韓國綜藝

這是我們所有中國製作人之恥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此時此刻

我們

是否已經開始在自主研發了

?」

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說過: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

其次是現在」

十年模仿抄襲路

國產綜藝幾乎已經

消耗完了他國可供借鑒的模式

抄無可抄之際

原創綜藝也在以猛烈的勢頭崛起

致力於推廣中國歷史文化的

「央視爸爸教做人」

系列

把鏡頭對準自然萬物的《奇遇人生》

無一不是值得反覆品味的

原創良心綜藝

苔花如米小,尚學牡丹開

五千年的文明沉澱如若淪為閑置品

小心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大豬蹄子

都穿越時空把你揍哭哦

本文來自新週刊微信公眾號。《新週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為定位,享有傳媒界"話題策源地"的美譽。關注新週刊公眾號(id:new-weekly),每天瞭解最新銳的話題和生活方式。

賣安利的正確姿勢瞭解一下

女人都是善變的,老媽也一樣

「菊花」一詞是怎樣變污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