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賺錢?

本人在股票市場經歷了幾度沉浮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機械式交易系統作為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

我所說的系統,就是把一套成熟的交易方法編寫成程序然後存入計算機,用計算機發出的指令指導我們去完成每一筆交易,系統就是人們由局部間的聯繫認識到事物整體的一種科學觀,系統化即是將這種意識上的認識,以一種有序直觀的方式把它表現和實施出來。

金 融市場是複雜的,越是複雜繁瑣的事物越是需要以這種系統化的方式來解釋和處理。投資也是一個繁瑣而複雜的活動,虧損的交易,除了是因為價格波動本身的複雜 性因素造成的外,還有就是來自投資者自身的各種不穩定因素。要在金融市場上長期生存並能保持穩定的獲利,必須在充分認識市場的基礎上,去建立起一個有效的 系統化手段,以此來幫助排除價格和情緒對交易所產生的各種干擾因素,確保每次的交易是低風險高回報的。

交易系統的理念是交易者長期在市場中摔打摸索總結出的,是對市場規律性一面的理解和總體形成的交易行為體系。

交易系統的原則:價格瞬息變化,用複雜去描述複雜只能適得其反,而且也不利於投資者即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用機械化,條理化,一切數據都要量化的原則,精確而且高效的交易系統去描述市場,才能不被市場表面的大量隨機因素所蒙蔽。

(1)交易系統是否完整和客觀,必須要經過長期統計與實踐,證明其能夠穩定的贏利.系統交易方法屬於科學型的投資交易方法。

(2)交易系統是完整的交易規則體系,它必須對投資決策的各個相關環節做出明確的規定.,這種規定必須是客觀的,惟一的,不允許有任何不同的解釋。

(3) 交易系統的特點在於它的完整性。既一個完整交易周期中的各個決策點,包括進場點,退場點,再進場點,再退場點等條件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決策鏈。

(4) 一個沒有觀望和迴避的交易系統不是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一個優秀的交易系統,不限制贏利,只限制虧損。系統交易強調的是長期的穩定的整體收益,而不是強調一時一地的得失。

在 投機市場上長期地佔有概率優勢,而不是孤注一擲,成功的交易者只是將每次交易看作是一連串可能性和概率中的一個,由於統計樣本分布的不均衡,不利事件的發 生又具有集束性,任何交易系統都必須面對連續失敗時期.在這種逆境時期,面對強大的心理壓力,深刻理解交易系統所依據的投資理念,對於逆境時期保持心理平 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交易採用百分之百客觀的決策模式時,便把人的因素完全地排除在信號發生過程之外。正是這一特點,使系統交易方法能夠有效地排除人的主觀意志,和個人情緒對信號發生過程的干擾,使系統具有較高的操作穩定性,及抗災難性失誤的能力。

交易系統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能夠長期穩定贏利的體系,它是完整的,連貫的,前後一致的;差的交易系統是不完整的,間斷的,前後矛盾的,他們的交易行為是雜亂的,看不出這一筆交易與前一筆交易有什麼聯繫,整個交易過程看上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因而不可能穩定地贏利。

當 交易產生相當贏利時,也是投資人最容易產生心理動搖時期。這時,投資人容易產生強烈的平倉慾望,而不願等待交易系統給出平倉信號,但是從整體而言,百分之 百客觀的系統平倉方法,要遠遠優於個人主觀決定的平倉點。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克服心理動搖,堅持已有的持倉而不被強烈的市場波動震蕩出局,直至獲得更大的 贏利。

交易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而是交易者自己,我們每一次失敗的經歷都說明:不是市場太聰明,而是我們太自作聰明,太自以為是,我們在交易中總是被自己的主觀情緒,慾望所擊敗。為了避免我們被主觀情緒所困擾,我們必須用機械式的交易系統來規範我們的交易活動。


為什麼虧損?

股票市場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市場,它是在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下,憑自己的決策,判斷而進行交易的一種市場。它的保證金制度給人以小博大的諸多機會,它能使人獲取暴利,的確,能使人致富。人們在加入這個市場前只看到了這一點,原來交易這麼簡單,漲了就買,跌了就賣就可以賺大錢,取最高價和最低價算一下如果自己滿倉去做會賺多少錢,然後自己讓自己算出來的數字感染的興奮不已,激動異常,這麼簡單,然後信心十足的投入市場搏殺。

這個時候的人不知道金融投資市場並不是他眼中屏幕上的圖表那麼簡單,不知道進入金融市場需要掌握什麼樣的知識,眼中只有買和賣,開始也許會嘗點甜頭,初戰告捷自然信心大增,滿倉進滿倉出,漸漸的他發現這個時候市場怎麼老跟自己過不去,賣了就漲,買了就跌,而且反向入場點位時機均佳,好像市場反向的動力就差他自己那幾手交易。這就是交易市場的魔力,賺大錢甚至是連續幾次賺大錢十分地容易,而要保住利潤,長久地保住利潤卻萬分地難。每個人都有過賺錢的經歷,不少人還有過在一段時期內連續多次賺大錢的經歷,但有能力保住利潤的卻少之又少,最後的結果確往往使他們失望,這個結果就是市場只有少數人能夠從中獲利,甚至是暴利。

如果買賣雙方達成交易,一般是"勝——勝"型的雙贏結果,而在期貨市場,期貨合約的交易則是"勝——負"型結果,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必定有一部分投資者將處於虧損的被動局面中。如果投資者想在期市中成為長期,穩定的贏家,就必須確立符合市場條件的投資原則。

市場交易的方式非常多,用五花八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各種交易方式都有獲利的可能,這也是交易的魅力所在。這種魅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來參與交易,人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成功,然而,也正是因為交易方式的多樣性,導致投資者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因為市場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與其相適應的交易方式在獲利,這使投資者產生一種錯覺:市場上到處都是機會天天都有人在賺錢,可自己為什麼卻總也抓不住呢?投資者很容易迷失在這種錯覺之中,這種錯覺的根源在於投資者因錯過任何機會都很後悔,都會自責,因為他自認為這個機會他是有能力把握的,市場的包容性,往往是導致投資者無從確定自己交易方式的根源,而實際操作中,越貼近市場越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市場氣氛,主力的出入,消息的震蕩,行情運行的拉鋸,都可能使一個交易者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做出錯誤的判斷,這就是虧損的根源。【註:交易之道在於捨得之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想要做好交易,需要學會取捨。

一個初入股市的交易者很可能是一個直覺交易者,他們往往依靠自己對市場的直覺去交易,由於他對市場的理解和實踐經驗有限,他們的這種直覺往往是一種錯覺。比如說,在上漲趨勢中,一個新手看見某連續大漲就會迫不急待地想去追高,被套了還要加倉,這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低買高賣的理念有關,還有些交易者看見以前K線中出現了某種看漲形態,後來價格也的確上漲了,便以為出現這種形態都會看漲。其實,他的這種看法是對以前的認知體系所產生的一種依賴性。但歷史不會簡單重複,"這一次"不等同於"上一次",以往的經驗不能完全成為判斷現在的依據。


用系統操作就是定在什麼位置買賣,就在什麼位置買賣,一點誤差都沒有,否則就決不入市。不關心所謂的基本面,技術面,小道消息。用系統操作的理論是:無論是什麼原因影響到價格的變化,都最終要通過盤面反映出來,交易系統只對盤面負責。

(A)用交易系統操作的長處:1.消除人的情緒;2.明確的進出場點;3.一致性交易成為可能;4.讓利潤充分增長,讓損失減到最低。

(B)用交易系統操作的短處:1. 只能跟隨在趨勢之後;2. 無趨勢時容易造成虧損。

法國文藝復興後期的代表人物蒙田說過:"人最難做的是始終如一,而最易做的是變幻無常,做個一成不變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交易時,交易者一定要按照系統信號去進行交易。如果連續遭受挫折,也不應對系統的有效性產生任何懷疑,並且應堅定不移地執行新的交易信號。

比如:當你按照系統信號進行交易而連續兩次作錯,這時系統產生了第三次交易信號,你開始對系統產生懷疑,仍對做錯的交易耿耿於懷,而對下一筆交易又顧慮重重,因此你沒有去執行第三次交易信號,但此時卻產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行情,由於你對系統的懷疑,使你錯失了行情。

任何系統都不是絕對完美的,我們不是神,假如一個交易者能夠準確把握入市和離場的時機,投資不就輕而易舉了嗎事實上,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也做不到這一點。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握市場的大勢,在市場逆轉之前,獲利出局。

沒有失敗的交易信號是不可信的,沒有任何"噪音"的交易系統也是不可信的,因此當我們把剛才所說的前兩次錯誤交易看成是捕捉第三次大行情信號的成本和代價,你就不難理解了。我認為在交易時出現虧損是無可厚非的,但錯過行情卻是不可原諒的致命錯誤!成功的交易者就是那個連續失敗後,還對後續信號充滿信心並果斷執行。

放棄預測,放棄恐懼,也放棄貪婪和歡喜,一切由交易系統決定出入市。而在受到挫折後絕對不可放棄,因為成功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投資者問到價格走勢問題,一般都是如下兩種形式:1、持多倉的人一般會問"請問,價格會漲嗎 ";2、持空倉的人一般會問"請問,價格會跌嗎 ",對於此類問題,我們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不對價格走勢進行任何預測"。我們只對價格變動做出反映。我們恪守交易原則,系統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如果事後市場證明你是錯誤的,修改自己的交易系統就可以了。交易系統本來就需要在實踐中修整在實踐中完善的,不可能有永遠有效的且放之四海皆準的系統。

交易系統的建立是人性化的,而系統的執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人性化的。緊跟計算機的交易指令,是一種機械的,單調的,枯燥的,寂寞的工作,需要交易者具有極大的耐心和意志。長時間地持有巨大的單量,長時間地經受市場劇烈的波動,交易者的情緒往往要承受極大的壓力,這需要交易者運用堅強的意志,去壓抑自己強烈的平倉了結慾望。真正做到機械的,堅定不移的,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執行計算機發出的每個指令。

交易行為的本質就是一種人性之間的交鋒。只要在市場中顯露了人性的弱點,則市場就會給你以相應的懲罰。因此,在踏進這個市場以前,首先就應該了解自己,了解自身(人性)的弱點,如貪婪,恐懼等等,然後找出合適的方法去克服它,而使用交易系統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使用交易系統就是要把自身的弱點限制在最小的程度,因為系統是完整的,客觀的,有序的,定量的,所以它在某種程度上會讓人達到知行合一。

使用機械式交易系統應注意的問題:

(1)交易中的止損

生存法則是什麼?第一時間無條件止損,並要始終堅持而不心存僥倖。

當持倉的方向與市場運動背道而馳時,時間的代價將變得越來越昂貴。在交易不利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採取正確的行動,那麼時常會面臨這樣的情景:⑴投入的保證金剛好被擊穿;⑵帳面盈利可能全部喪失;⑶因反趨勢全部資本金面臨災難的結局。由此可見,要想生存就必須學會止損。止損應在交易系統出現買賣信號時就應當設置,在交易之中按某種方式全程跟蹤和推進。止損的寬窄主要是與市場正常波動的幅度相匹配,有時亦附加一定的時間條件。作為中長線交易者,要避免頻繁地觸動止損,從而保證在決策正確的前提下操作計劃能夠有效進行。

止損就意味著放棄。放棄的也許是機會,更有可能是災難。止損出局的好處有二方面:一)進場時機不當,這在決定出場的當時並不能確認是否犯了方向性錯誤,但我們必須選擇離場,一方面,迴避重大錯誤的可能,另一方面,為再次尋找更安全,更好的入場點提供機會。

方向性判斷錯誤,在反趨勢情況下,如果沒能夠及時出場,那麼時間將對交易構成致命的打擊!避免這種情況的唯一辦法就是及時止損,所以止損永遠是對的,錯了也對.。死扛永遠是錯的,對了也錯。

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願下決心止損是許多人的通病。然而,投資者如果對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念,那麼當前的割捨將變得微不足道,因為時間會給成功的投資者帶來財富。損失是暫時的,必須的,它是成功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暫時地放棄金錢是為了保存資金實力,也是為了將來得到更多,更好的回報.可見,止損是生存之道,是"飛行員的降落傘",是市場第一原則的體現。

在這裡,需要特彆強調的是:進場和出場的條件是不對等的。進場的理由必須是充分的,明確的;但是,出場卻不同,理由可以是簡單的,朦朧的。如果試圖尋求充足的退場理由,那麼交易必將因擔擱而陷入困境。過度地追求利潤最大化,使得我們容易挑戰行情的極限,從而走向貪婪。我們應當留有餘地,忽略邊際利潤趨低的後續行情,從而使投資立於不敗之地。許多人不了解這點,始終想通過研究市場來尋求最佳的平倉方法,但至今無人知曉。為什麼因為沒有答案,答案不在市場,而在每個人的心裡.追求完美就是貪婪的表現,不完美的離場方式才是最完美的,才有生存與發展的可能。

鑒於此,機械式交易系統能夠做到:

首先,在剔除眾多情緒干擾的同時,舒緩交易者的心理壓力。交易者在操作時只需依照機械交易系統的信號入市就可以了,這樣的交易過程自然沒有情緒的干擾,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其次,它有助於控制風險,憑藉帶有情緒的猜想或所謂的「直覺」去交易,結果只能是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而依照機械交易系統去交易,卻只需承擔有限的風險(執行止損價).顯然,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再次,它保證了使用方法的一貫性。只有連續的使用相同方法,勝算率才能得以體現;而失算部分則可以通過執行止損指令加以彌補,從而實現總體利潤的最大化。

(2)交易中的等待:

對於在交易海洋中博殺的投資人來講,等待意味著一種原則,一種大道,一種自信。在我看來等待的人至少是清醒的,休息等待是一種積極的防禦狀態。許多投資者並不了解其內在的意義,我們之所以無所作為,是因為"不交易"也許就是最好的交易,這是一種捨棄,是一種順從與尊重客觀市場的表現。可見,學會休息與等待是決定投資能否取勝的重要一環。

我們需要明白:市場是行情變化中的主角,而投資者的表演不過是個不起眼的配角。應當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給市場,而不是自己忙忙碌碌;應當等待市場給出明確的方向,否則,忙碌的結局只能是虛空一場。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忙碌這是慾望驅使的結果,當人把眼睛盯在金錢而不是市場與自身時,總是會臆想行情的發生,並希望抓住而不願喪失。但是,能夠發覺市場沒有行情,其意義更加重要。因為只有認識到這點,才會懂得休息與等待的價值。

《孫子兵法》中有句話:"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之所以不作為,是為著安全起見,為著大的戰略計劃服務,而不是因為眼前的小利或是在利誘下的盲動。華爾街著名的投資(投機)大師索羅斯曾經說過,"休息其實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遠離市場,才能更加清晰地看透市場。那些每天都守在市場的人,最終會被市場中出現的每一個細微的波動所左右,最終根本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被市場給愚弄了."投資與其它工作或投資存在的最顯著區別在於:從事其它工作時需要勤奮才能有所成就,而投資除此之外更需要的是理解和感悟。這是投資的特點造成的。行情波動大,速度快,行情來臨的時候也很突然,但更多的時間是在等待。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懶惰"或許能夠取得良好的收益,在一輪上升行情中,長時間"懶惰"的持倉者,其所獲取的收益往往多於頻繁短線進出的投資者。所以是智者的遊戲,投資重在對市場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以及由此做出的投資決策。如果投資決策正確,一年能把握住幾個大的行情既能獲利不菲,如果投資決策不正確,交易越多虧損往往會更多。

事實證明要想在交易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用機械式的交易系統來規範我們的交易行為,防止我們迷失於直覺交易的"陷阱"中。它的作用應當是我們思想的明燈,行動的指南,機械式的交易系統意味著約束,而我們必須接受這種約束,並使之成為投資生活的一個部分,一個自然的習慣。財富之路是一條隱匿的道路,正如《聖經》中的一段話:通向滅亡的門是寬敞的,路是寬闊的,所以走上這條路的人最多,但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通往永生的門是窄小的,路是狹隘的,找到他的人很少。

(3)交易中資金的管理

資金管理調節是市場賦予投資者的自由,這種許可權的自由選擇會帶來人性最直接和最充分的暴露,人總是有用滿倉的強烈傾向,這種非常態現象的產生是心魔驅使的結果,這不是投資的正道,其最終結局無一例外被市場所淘汰。

有個類比可以說明:小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120碼的速度算是安全舒適的話,那麼每增加10碼,其事故出現的概率將會呈現指數上升。當速度達到220碼以上,不論駕駛技術如何,事故出現的可能性提升至百分之百。

由此來看,自由並非都是好事,人更需要自律。就資金管理而言,自由與安全之間應當有其統計意義上的平衡點。

實踐經驗表明:當資金的利用率達到30%時,對於交易而言是最恰當的。盡 管投資者技術水平的高低可適度調節這一比例,但30%的利用率是資金管理的基準原則。在實際交易時,應當樹立"安全第一,盈利第二"的思想,可以說,資金 管理狀況是交易者內心世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資金管理有助於投資者與市場維繫和諧的關係,有助於交易者水平的充分發揮,有助於交易質量而不是數量的提高。

其 實,所投入的資金就是一粒種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生根,發芽,開花和結出豐碩的果子.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急功近 利,總是試圖加大保證金量的投入,希望短時期取得優異的戰果。這種急於求戰求功的浮躁心態,導致危險,恐懼與失敗的陰影從未離開其左右,直至被徹底打敗. 其實,掙錢的奧秘在於時間與平和的心態,在於投資者耐心等待與分享趨勢的伸展.空間的打開需要時間,時間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制勝三把斧:技術、原則、人性

交易的真諦是什麼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參與市場的交易員都需要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我這裡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們所談的保證金的槓桿作用,而是在交易中「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搏擊較大的利潤」的問題。

以小博大的代名詞便是投機,投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投機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期市中有投機,現貨市場也有投機,甚至一個生命的生存過程,便是一個投機的過程。單從金錢佔有的角度來給投機下一個定義,便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幾倍於投資的回報。投機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賺錢。想歸想,努力歸努力,但事實是有的人賺了錢,有的卻倒賠了本。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賠錢的人沒有學會以小博大。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願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數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學會了「以小博大」,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中便產生了兩類人。一類人,稱之為「大智若愚」型。這種人豁然大度,眼光遠大,不計小利。一類人,稱之為「大愚若智」型。這種人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斤斤計較。

以小博大的交易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人性修鍊的過程。

技術、原則、人性三者之間的關係,在交易中到底是怎樣的呢?我以為,技術所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原則所解決的是萬一做錯「怎麼辦」的問題;而人性所解決的是原則能否真正執行的問題!

所以,人性是交易成敗的關鍵,是根本所在。一個交易員水平再高,預測市場的準確度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怎麼辦?靠原則去彌補技術之不足,但一個交易員的原則制定的再完備,如果在交易中不嚴格執行,也形同虛設,毫無意義。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原則不能執行的情況呢?這便是人性的問題了。從事過期貨交易實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那就是「紙上談兵」與「真刀實槍」是兩回事。不交易時看市場往往準確率較高,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不錯,為什麼?因為輸贏都與自己無關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時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來,即「想贏怕輸」的思想充斥著人的頭腦。於是事先制定的計劃,事先制定的原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結果往往賺小錢、賠大錢,最終導致失敗。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決定交易成敗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把交易看作一場戰爭的話,技術是戰術,原則是戰略,人性則負責把原則融化貫穿到戰術中,從而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如果把技術看成水,原則便是容器,人性負責把水裝在容器中,使之不致於泛濫無形,而是有規有矩。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種宗教信仰,原則便是無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執行者,當宗教信仰出現危機時,用法律來無情規範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把寶劍,它應該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殺敵,使用不當時則有可能自殘。而原則是鎧甲、是防護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礎上去進攻,才能戰無不勝,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性負責在寶刀出鞘之前,穿好鎧甲,然後披掛上陣。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員工大將許楮殺得性起,赤搏上陣,結果挨了一箭,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活該」。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所具備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便是技術、原則與人性三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沒有技術的原則是空洞的原則,沒有原則的技術是盲目的技術,人性修鍊不夠的交易將會是失敗的交易,失敗交易歸根到底是人性出了問題,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備的原則、嚴密的技術,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以小博大!

平時閑暇之餘與股友們交流學習「雙龍短線戰法」「漲停複製擒牛戰法」「中線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有興趣自願學習的股友歡迎找我交流學習,定當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大家可以關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復「戰法」免費領取戰法和交易系統一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