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梅女士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滿傳奇。

她在少女時期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並且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她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外交官家庭,當她的父親遠赴墨西哥任職,由於工資有限,沒有辦法將她們一家子都帶過去,就讓陳香梅母親帶著陳香梅和她的妹妹們遷居香港,投靠陳香梅的奶奶。這是1935年的事。1938年陳香梅的母親就去世了。

陳香梅與陳納德結婚照

由於受到家庭的熏陶,陳香梅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寫作才華。如果她不嫁給陳納德,很可能中國又出現了一個張愛玲。香港淪陷後,長姐陳香梅帶著妹妹們逃難到桂林。陳香梅進入了嶺南大學讀書,嶺南大學原來在香港。日本進攻香港,嶺南大學搬到了桂林。

陳香梅19歲就大學畢業了,這是1944年事情。並且成為了中央通訊社歷史上第一個女記者。陳香梅的妹妹在桂林的飛虎隊美國陸軍醫院擔任護士。陳香梅去看妹妹,遇到了陳納德將軍,隨即對陳納德將軍進行了採訪。她給陳納德將軍留下了深刻印象,採訪結束後,陳納德將軍請她喝茶。於是兩人開始聯繫。

陳納德將軍1946年離婚,1947年兩人在華盛頓特區舉辦了婚禮。陳納德將軍為了給她一個合法的身份特地將婚禮舉行地點放到華盛頓特區,而不是自己的居住地路易斯安那州的門羅。婚後,陳香梅給陳納德生了兩個孩子。

陳香梅與陳納德婚禮照片

陳納德將軍1958年去世後,陳香梅女士獨立撫養兩個子女成人,並且擔任陳納德基金會的主席。她積極推動美國華人參與美國政治,推動了美國華人協會的成立。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穿梭於北京和台北。為中國大陸加強與美國及台灣的經濟往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正是在她的呼籲下,在上世紀80年代,很多華人科學家、技術專家,紛紛回到大陸,為建設國家貢獻力量。

陳香梅女士的一生是忠於愛情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她與陳納德將軍的愛情是跨越世紀的愛情,她與陳納德將軍一起譜寫了一曲中美的世紀情緣。

陳納德和陳香梅的孩子降生

陳香梅女士自己本人著述頗豐,雖然嫁給了美國的戰爭英雄陳納德,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寫作,依舊以記者身份為媒體撰稿,並且她留下了10本左右的書籍。她不僅僅是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也是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她對兩岸統一所做出的貢獻,值得中國人民永遠銘記。

陳香梅絕不是陳納德的註腳,她自己本身才華橫溢。別的不說,19歲大學畢業,即使放在今天的社會,能有幾人?她和陳納德伉儷情深,在陳納德將軍去世後,守寡整整60年。這樣對愛情的堅貞,有幾人能做到?她從小堅韌不拔,在陳納德將軍去世後,擔任多家公司的負責人,並且是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這樣的女性是值得敬佩的。

作者簡介:季我努學社社長、抗戰史學者 范國平

歡迎朋友們訂閱季我努學社頭條號及悟空問答號。


有這樣一位出身名門的女子,她擁有一段跨國戀情,並且是第一位走上美國政壇的華人女性。她還曾被評選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前後服務過八位美國總統,也是促進中國影響世界的重要人物,更有誇她:全世界也只有一個她。

一個如梅花般,既有梅的香氣也有梅的傲骨的女人,在海峽兩岸,及中美兩國之間無人能出其右,她被稱為真正的中國女兒,她是女人中的女人,活著的傳奇!她,就是陳香梅。

1925年6月23日,陳香梅出生於北平的名門世家,六姐妹中排行老二。父親陳應榮是牛津大學的法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母親廖香詞在歐洲學習音樂和繪畫,會說六門外語。

1937年,七七事變後她隨家人流亡到了香港,戰亂中資金短缺,生活艱辛,隨後母親病逝更是給家裡沉重一擊。45歲的母親廖香詞病逝前曾告誡女兒們:「女人要有女人的氣質,隨時隨地像個淑女。穿著得體,舉止大方,是一個女人最基本的優雅。」

1941年12月,英軍撤離香港,這裡也被日軍佔領。她的父親又遠在美國任職。16歲的陳香梅意識到香港不宜久留,憑著自己的早熟的勇氣帶著妹妹們離開香港,開始逃亡之旅。

路途多有兇險跋涉幾千里,從香港到澳門、廣州……最後輾轉到了昆明。安頓好妹妹們,聯繫上父親,其他五姐妹都要去美國,只有她選擇留在中國。她說:「我不能在祖國受難時離開她。我要工作,要盡我對祖國的責任。」

隨後她先是入讀嶺南大學,被選中19歲的陳香梅就成為中央社的第一位戰地女記者;任職於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也是因為這份工作,她遇到了此生摯愛——美國陸軍航空隊中將,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

1937年春,陳納德應蔣介石、宋美齡的邀請,到中國親察中國空軍。當考察快結束時,中國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將軍看到中國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時,決心要協助中國。他在美國召集了100多名志願飛行員,300多名機械人員和文職人員,組建成了震驚世界的飛虎隊!

飛虎隊到了中國,在中國上空與日本飛機展開激烈的交戰,以寡敵眾,威震長空。讓中國的領空不再是日本人隨意飛行的「花園」。在飛虎隊的保護下一個又一個中國百姓看著那些頭部畫著鯊魚頭的飛機,把這支飛行大隊譽為空中的猛虎,陳納德也成了中國人眼中的保護神。

而蔣介石和宋美齡,無意中成了陳香梅和陳納德的媒人。陳納德有一次舉辦記者招待會,剛剛上班沒多久陳香梅被派去出席,那天她穿著陰丹士林旗袍,美麗而青澀。

陳納德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招待會,他身著帥氣的飛行皮夾克,一頭黑髮讓他帶上了些許東方味道,雖然面容有飽經風霜的蒼老,但眸子卻如鷹般精光四射。

雖然又青澀又緊張的陳香梅,沒能在記者會上提出問題。但在散會時,陳納德卻找到她交談起來。因為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時任中國駐美外交官,與陳納德將軍是故交,飛虎隊員到中國的簽證也都是他協助辦理的。

19歲的陳香梅第一次遇到了51歲的陳納德,陳香梅覺得他:這個人具有驚人的毅力,和無畏的勇氣與超人的智慧。陳納德覺得她:這個女記者和其他人不一樣!

在後來的接觸中,兩人交談的忘記時間,心有靈犀,互生情愫。陳香梅說:「這是我們心靈相融、默契的開始,這種默契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結束。」

在抗戰最黑暗的歲月中,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這樣一支由退役軍人乃至律師、醫生組成的業餘空軍,駕駛著英國人不要的老型飛機,與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作戰,飛虎隊屢戰屢勝,大大提振了,當時正處於抗戰低潮中的中國人的信心,陳納德帶領的飛虎隊功不可沒。

1945年,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時,陳納德提出了辭呈,他雖實現了打敗日本人的抱負,卻沒有機會歡慶最後的勝利,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在與中國人的告別儀式上,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湧來重慶,他們揮舞著飛虎隊的標誌,高喊著陳納德的名字,這是陳納德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刻。蔣介石授予陳納德中國最高勳章,他成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外國人。

陳納德離開之時,陳納德與陳香梅吻別,並清楚的告訴她:「我會回來的!」4個月後,陳納德將軍從舊金山來到上海,並在人群中呼喊陳香梅的名字:「安娜,安娜」,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了一起,許久沒有分開。

當晚陳納德深情的跟陳香梅表白,並告訴她自己已經離婚準備和陳香梅在一起。他握住了陳香梅的手,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而且我想你也一定知道,我愛你,我要你嫁給我。」她眼含熱淚,接受了......

陳香梅不是一般的尋常女子,面對真愛好不怯懦,毅然的嫁給了一位比自己大了32歲的外國男人。為了讓家人同意,陳納德層層攻破, 每次見到陳香梅的外祖母,他就送上美麗的玫瑰花,見到陳香梅的外祖父,他就陪他喝酒聊往事,打橋牌。

陳香梅對自己的父親也表示:「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願意。我寧可要轟轟烈烈而短暫的熾熱愛情,也不願意過一輩子,平平淡淡沒有漣漪的生活。」

1947年12月底,他們在上海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穿上白色婚紗的陳香梅和一身軍裝的陳納德在1000朵白菊花的花架下,互相承諾終生相守。

婚後的陳納德夫婦,始終恩愛得像一個人似的。陳納德常常對人說起:「我數十年來如今才嘗到真正的快樂!」陳香梅則常常對人這樣說:「西洋人以結婚為愛的墳墓,因為兩人相悅到極點時,愛也走到終途,在那時結婚,已淡然無味;東方人以結婚為愛的開端,因為未結婚前兩人相知不深,甚至根本不認識,然後才領略人生的溫暖。陳納德是美國人,我是中國人,我們把東西習俗來一個折衷,恰到好處,永無止境。」

1949年2月8日,第一個女兒在廣州誕生,取名為:美華。1950年3月10日,第二個女兒在香港誕生,取名為:美麗。兩個名字含義接近,是美麗與嫻雅之意。宋美齡還親自當了她們的教母。

遺憾的是,他們的愛情,註定無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1956年夏天,陳納德的慢性支氣管炎,日趨嚴重,每日劇咳不止。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是癌。

當時癌細胞,已經蔓延到了他的喉部,他不能說話,只能筆談。情深至此,卻沒能感動那無情的死神。1958年7月27日,飛虎將軍陳納德離開了人間,享年67歲。

此後,才33歲的陳香梅帶著一雙未滿10歲的女兒,和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情回憶遷居美國。一邊照顧子女,一邊處理陳納德生前的公司和與前妻之間的遺留問題,困難可想而知。但她沒有放棄,她開始學英語,學服裝設計、烹飪和美容。為了維持生計,她到處找工作。

1959年,她開始在喬治城大學,主持機器翻譯的研究。並且開始學習演講口才,隨後以個人經歷和中國問題為題,在全美開始了巡迴演講。還在1961年出版了一本《中英文簡繁字字典》。

身在異鄉的單親媽媽,隨著歲月的沉澱,卻變得更加美麗動人。陳納德將軍去世後,就有很多人向她求婚,如果她找一個男人,託付自己,那她在美國的日子一定會輕鬆很多,但她卻此生不願再嫁,她愛的,只有將軍一人。她告訴其他的追求者「我要葬在阿靈頓軍人公墓,陳納德將軍的身旁,不能改名換姓。」

她將對丈夫的思念寫成了一本書《一千個春天》,在紐約出版後大熱,一年之內就銷了二十版。還成為了1962年《紐約時報》,書評上的十大暢銷書之一。

1963年,她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1964年,她開始進入華人參政的主流社會。1970年,她成為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並加入美國大銀行,成為第一位亞裔董事。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從肯尼迪到柯林頓,先後美國八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她參與並見證了眾多重大的歷史時刻。

但她從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她不止一次地說過:「不管我手中持有何國的護照,血管里流著的是中國人的血。」她在白宮裡「穿旗袍,講中文」。她的名言就是:「只要中國人能揚眉吐氣,我心愿已足」

1980年,她作為里根的親善大使訪問北京,在人民大會堂的國宴上,將她安排在第一貴賓席,位在美國參議員史蒂文斯之前。

她也一直關心著祖國兩岸的和平發展,她向台灣當政的蔣經國,提出開放兩岸探親問題。很快就促成通過了,台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的規定。1989年初,在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制裁」之時,她組織並率領龐大的台灣工商界人士到大陸考察。

陳香梅非常注重祖國的教育工作,1984年開始,在中國大陸設立專項教育基金,設立了「陳香梅優秀校長獎」,「陳香梅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出巨資獎勵中國的優秀校長與教師,支持在艱苦條件下,堅持辦學的教師和優秀學生。

到了92歲高齡,她依然精神抖擻,充滿活力!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永遠不會退休」。

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女士,因病醫治無效,在華盛頓家中逝世,終年93歲,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

一個人的質量其實,是與梅花相似的,是無形的,是一種氣息。陳香梅女士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證明愛情的力量、生命的堅韌和溫柔愛國情懷。致敬,偉大的女性,世紀的奇女子——陳香梅女士!


陳香梅女士,出生於北京。她的家族在當時絕對算是「名門望族」。先說下她的家庭背景,方便理解她後來的傳奇經歷。

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在年少時就去英、美留學,得過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當過教授、編輯、外交家。這個外交家很值錢,很有身份和地位。

陳香梅的母親是廖香詞,也在英、法、意讀過書。她外祖父是廖鳳舒。廖鳳舒有個胞弟,名叫廖仲愷!這個人,大家應該清楚吧。廖仲愷在孫中山創立同盟會時,就是元老級人物。官方給廖仲愷的評價是「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另外,重點來了,還是我黨的摯友!

有了這個背景,就能對陳香梅的社會地位有一個很好的判斷。所以,當我們看到陳香梅19歲時,就成為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記者時,一點都不震驚。家世好,又有才學,肯定會在事業上平步青雲。

太平洋戰爭後,陳香梅從廣州逃亡到桂林。中間路途艱辛,就不贅述了。到了桂林,父親就安排她入讀嶺南大學,並以優異成績考上中央通訊社,當上戰地記者。由於她英文非常好,於是中央社安排她採訪飛虎將軍陳納德。(在此處,心疼劉翔三秒鐘,CCTV給劉翔安排的女記者是冬日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陳納德從美國召集100多名年輕飛行員和機械人員、以及文職人員300多人,組成了著名的"飛虎隊"(原名美國空軍志願隊)。飛虎隊起初的任務是協助訓練中國空軍。到中日正式宣戰後,飛虎隊改為十四航空隊,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

陳香梅和陳納德結婚是在抗戰勝利以後。陳納德將軍在抗戰勝利回國後,不久又重返中國,在上海成立了中美合作的民航空運公司。兩人於1947年,舉行婚禮。當時,陳納德54歲,陳香梅23歲。這就是愛情的魅力吧。

1958年陳納德將軍不幸病逝後,陳香梅於1960年,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了美國華盛頓。

剛到美國時,陳香梅遇到了「車位之爭」一事。當時,陳香梅在喬治亞城大學找了份工作,做一個小部門的主管,副手是一個男性白人。當時,由於美國流行種族歧視,學校把部門唯一的一個停車位,給了白人副手,而沒給陳香梅。陳香梅很生氣。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拉少數民族選票。陳香梅放話,誰給她把車位要回來,她就支持誰,就加入那個黨。結果,共和黨先拿回來車位,於是陳香梅加入了共和黨。

從此,陳香梅開始進軍政界、商界。得到美國上流人士的接納,從肯尼迪到柯林頓,先後八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

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1991年,她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美國內政部環保委員會委員、美中航運總裁。2004年10月,出任海南大學名譽校長。2011年6月10日,被浙江大學聘為名譽校董。

1980年,陳香梅帶著美國總統里根的親筆信訪問北京,對於中美關係緩和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她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下榻。除夕夜,陪她吃年夜飯的是領袖鄧先生和陳香梅的舅舅廖承志。吃飯期間,陳香梅還一邊吃一邊講笑話,還模仿領袖鄧先生講四川話。

(文|勇戰王聊歷史)


陳香梅,1925年6月23日出生於北京,世界著名華人華僑領袖、社會活動家、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早期在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後與中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指揮官陳納德結為夫婦,二戰後一直活躍在美國政壇。

陳香梅的一生是開掛的一生,她所取得的成績讓很多男性汗顏,作為一個獨立的女性,她不僅支撐其姐妹們的生存,還成就了自己一番事業,並且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她開掛的人生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逃亡之路,展露女性獨有的鋒芒。

七七事變發生後,陳香梅一家逃亡香港,在1941年12月香港被日軍佔領後,她在母親去世,父親在美國工作的情況下,陳香梅6姐妹再一次踏上了逃亡之旅。1942年7月逃亡到廣州,後到桂林。1944年她加入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成為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抗戰結束後被調到上海中央通訊社工作。

第二部分:婚姻生活,生活中的小女人。

1947年12月21日,陳香梅與陳納德在上海完婚,1949年隨丈夫陳納德民航公司離開大陸,安家台灣,專事寫作,協助丈夫寫作回憶錄《一個鬥士的自述》。1958年陳納德去世,她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赴美國華盛頓定居。

第三部分:美國開掛人生,小女人大作為。

1.學習演講,以自己和中國為題開展全國巡迴演講,她的《一千個春天》出版成為暢銷書,一年內重印二十版。

2.1963年受肯尼迪總統委任到白宮工作,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1964年在華府參加支持高華德參議員競選總統委員會發起人委員會,開始進入華人參政的主流社會。

3.1967年被尼克松委任為全美婦女支持尼克松競選總統委員會主席,併兼任亞洲事務顧問。尼克松獲勝後,1986年被任為共和黨行政委員和財務副主席。

4.1970年,她擔任飛虎航空副總裁,為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並加入美國大銀行,為第一位亞裔董事。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5.1978年她為里根競選總統鋪路。1980年出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並兩度被選為美國共和黨少數民族全國主席,是共和黨亞裔委員會主席。陳香梅曾經深得美國8位總統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參與和見證了眾多重大歷史時刻。1981年元旦前後,作為美國總統里根的特使訪問北京,這成了她政壇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歷。

6.1989年布希總統上台後,她繼任總統府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1991年,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美國內政部環保委員會委員、美中航運總裁。

同時,她想享有「中美民間大使」的美譽,她說:「只要中國人能揚眉吐氣,我於願已足」她對養育過她的中國一脈情深,為中國的發展不遺餘力。她是中國海外交流協會顧問,中華全國婦聯名譽顧問,中國國家旅遊局特別顧問,陳香梅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還是北京師範大學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女士因病醫治無效,在華盛頓家中逝世,享年93歲。


據華盛頓郵報4月3日報道,飛虎隊將軍陳納德遺孀陳香梅過世,享年94歲。

作為晚輩,對先輩的一生十分敬佩,未敢妄議,所以我來簡單說下陳香梅女士的主要經歷吧!

陳香梅女士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幾多波瀾,顛沛流離!1925年,陳香梅出生在北京,父親母親都是知識分子,都是留學歐美的新青年。

陳香梅的青少年時代,是戰亂的時代,「七七事變」以後,她隨家人流亡香港,後來香港被日軍佔領,而此時她母親去世,父親遠在美國,年少的她只能擔下重任,和姐姐一起帶領著幾個妹妹一路顛沛流離,輾轉多地,最後來到昆明。

對於幾個年少的女孩來說,戰亂時代逃難,是難以想像的,個中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話語權!父親要求她們去美國學習,但是陳香梅卻拒絕了,她說:「我不能在祖國受難時離開她。我要工作,要盡我對祖國的責任。」

再次經歷逃難之後,她成功到達桂林,聯繫上了父親,並且成功考入嶺南大學,後來又考上中央通訊社,成為戰地記者。

一個偶然的採訪,她認識了陳納德將軍,後來二人結為夫妻,成為一段佳話!

1949年,陳香梅隨丈夫遷居台灣。陳香梅女士還是一個作家,曾出版過詩集,在台灣,她協助丈夫撰寫回憶錄。

1958年,陳納德將軍去世,兩年後,她帶著子女移居華盛頓,靠著不斷努力,生活開始轉變,她進軍商界,政界,並且大獲成功,幾十年來,美國八位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

再後來,陳香梅女士的人生仍然精彩無比,所獲頭銜無數。

總之,陳香梅女士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光輝燦爛,令人仰視!


陳香梅一生絕對是傳奇的一生。一個女人,年近百歲,自然舉止優雅,妝容精緻,證明她從沒放棄對美的追求。

陳香梅是世界著名華人華僑領袖、出生於中國北京,是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第一任女記者。其後嫁給「飛虎隊」將軍陳納德,成為美籍華人。長期活躍在美國政壇,是美國政壇最被人熟知的華人面孔。陳香梅女士也一直致力於中美友好的推進工作。並為之努力終身。

陳香梅女士傳奇的一生和丈夫陳納德分不開。正是由於陳納德,陳香梅才有機會進入美國政界,先後成為尼克松競選總統班子成員。飛虎航空副總裁等職位,是美國最受重視的華人面孔之一。

陳香梅出身世家,其外祖父與廖仲愷是親兄弟。曾是中國駐古巴大使和日本大使。所以陳香梅英語很好。這也為她以後的人生打好了基礎。

正是因此,她被派遣採訪飛虎隊將軍陳納德,並隨後與這個大她31歲的男人產生感情而成婚。只是這場婚姻沒有維持多久,隨著1958年陳納德去世,陳香梅成了兩個孩子的單身媽媽。並由此拉開了她奮鬥傳奇的一生。

具體不多描述了。陳香梅女士作為民國到今天算是最後一位大家閨秀,現今先去,是值得我們尊重和紀念的。陳香梅女士為了中美兩國的友誼做出的貢獻也值得中美兩國人民銘記。斯人一路走好。


謝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巾幗英風,千載流芳。陳香梅女士記者出身,在採訪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後,為之心折,1947年,23歲的陳香梅與54歲的陳納德喜諧連理,結為夫妻,婚後生有二女。

陳香梅出生於1925年(一說1923)的北平,其父親陳應榮在英、美受過教育,得過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當過教授、編輯、外交家,與陳納德是舊識,常有書信往來。

抗戰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中國深表同情但遲遲不落實援助,直到1938年美英兩國才分別同意二千五百萬美元和二百萬美元的對華貸款,隨著反法西斯聯盟的強化,開始加大援助力度,1941年後期,按照約定,一支由陳納德指揮的空軍小分隊「飛虎隊」投入亞太戰場。在連場戰事特別是長沙會戰中發揮重大作用。

1943年,中國空軍中美混合飛行聯隊成立,在陳納德指揮下轉戰各地,成為抗戰後期中國空軍的主力。抗日戰爭期間,共擊落敵機2600架,擊沉、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擊斃日軍官66700餘人。

這樣的英雄人物,自然吸引了媒體的目光,1944年10月,陳香梅與陳納德第一次相遇,那時陳香梅剛從嶺南大學畢業,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女記者,但兩人卻相見如故,此後,陳香梅成了中央通訊社專門負責採訪陳納德的女記者,他們開始了頻繁的接觸,每次採訪由於言語投機,經常超出規定時間。

從相識到相知相愛,有情人終成眷屬。1947年12月21日,陳納德與陳香梅在上海虹橋路陳納德的寓所里舉行了婚禮。之後,國事複雜,二人遷居台灣,陳納德逝世後,陳香梅帶兩個女兒遷居華盛頓,之後以驚人的毅力進軍政界、商界,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得到各界青睞,從肯尼迪到柯林頓,先後有八位總統對她委以重任。

1963年,她受肯尼迪總統委任到白宮工作,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的華裔。尼克松1968年競選美國總統期間她也是著名的女性籌款人,被尼克松委任為全美婦女支持尼克松競選總統委員會主席,併兼任亞洲事務顧問。

陳香梅有「中美民間大使」之譽,在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作出過積極貢獻。1980年,她作為里根的親善大使到中國大陸和台灣訪問,積極奔走溝通,促進了兩岸交流。她說:「只要中國人能揚眉吐氣,我於願已足」。

近年來,陳香梅積极參与中美交流事務,成為改善中美關係的重要聯絡人,2015年獲得國家領導人頒發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她的一生,為國捨身,敢愛敢恨,拋棄小家國觀念,致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奔波,在海外享有盛譽,也受到多位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讚揚。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陳香梅那傳奇的一生,因戰爭顛沛流離,嘗盡人間冷暖,又因種族歧視、女性歧視嘗盡世態炎涼。然而最終,她先後在美國擔任了八位總統的聯邦政策顧問,中國政府、一偉人的座上賓。33歲以前她因陳納德而聞名,33歲以後她因她自己而令人側目。

陳香梅是家中姐妹六人,父親是資深外交官,畢業於牛津和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外祖父系廖仲愷的哥哥,可謂是書香門第。然而陳母早逝,父親在美國出任外交官。抗戰爆發後,姐妹六人正在香港讀書,然1941年12月日軍入侵香港,父親卻借故不歸,姐妹六人顛沛流離,無人照顧。此後日軍侵入香港後姐妹六人更是心驚膽戰,此時陳香梅身患瘧疾、命懸一線。最後1942年總算得以逃離香港,輾轉回到昆明。此後陳納德受陳應榮所託照顧姐妹六人,自此年僅17歲的陳香梅見到了「大英雄」陳納德,愛慕由此而生。1947年兩人結婚的消息轟動中美。

然婚後僅僅十年(1958)丈夫去世,陳帶著兩個女兒在美國獨自打拚,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由於當時美國種族歧視嚴重,陳香梅連停車場的停車位都被白人搶去。陳香梅最終進入的尼克松的競選團隊,雖最終競選失敗,但表現出色。此後從肯尼迪到柯林頓,歷任總統都對陳香梅青睞有加,而咱們的鄧爺爺則說到「全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為了中美關係解凍、兩岸關係解凍,陳香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陳的傳奇一生見證了中國的獨立和崛起。


陳香梅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傑出女性,若要評價她的一生,可以引用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陳香梅,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

陳香梅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有著顯赫的身世,父親陳應榮年少出國,擁有著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母親廖香詞也在英、法、意讀過書,主修藝術;外祖父廖鳳舒是廖仲凱的親兄弟,當過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在這樣一個家庭出生的她從小就聰慧過人,有著卓越的寫作才華。陳香梅生於北京,但由於戰亂輾轉香港、桂林等地,戰火與流離充斥著她的整個少年時代。1944年,年僅19歲的她從嶺南大學畢業,成為了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記者。她與陳納德相識於戰場上的採訪,一個是藍天馳騁的猛虎將軍,一個是戰地鏗鏘的美女記者,兩人迅速墜入愛河,於1947年結婚,而後生育了兩個孩子。

1958年陳納德將軍去世以後,1960年陳香梅帶著兩個孩子移居美國,開啟了她在美國的生活。雖然她以陳納德夫人的身份為傲,但她一切全靠自己起步打拚,她在大學工作,學習演講技巧,做巡迴演講,出版書籍,以過人的才華和堅強的毅力挺入美國的政界、金融界和教育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多位美國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1987年她組織發起制定了《華人參政宣言》,1989年獲得了美國「傑出華裔獎」,1990年又組織美國知名華人創立了「百人委員會」。此外,她還在中美交流和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她於1984年設立的「陳香梅教育基金「20多年來為中國教育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用以修建學校、提高教師待遇以及開展對外交流。當然,才華橫溢的她從不曾停止寫作,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學藝術作品。

陳香梅傳奇的一生是難以用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這樣的符號進行評價的,她作為一名女性,用她漫長的一生高密度地耕耘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事業,值得我們永久地敬重和懷念。


謝邀

陳香梅於前不久,即3月30日去世,令人扼腕嘆息,又一位為抗日戰爭做出巨大貢獻的老人離開了。更可嘆的是,提到飛虎隊,提到陳納德,大家都感慨他們的功績,可是對於陳香梅,很多人卻一無所知,其實她對中國作出的貢獻,完全不下於她的丈夫陳納德。

陳香梅出生於1925年6月23日,是個地道的北京人。抗日戰爭爆發後,她隨全家逃難,一路輾轉,途經香港,廣州,桂林。最終抵達中國陪都重慶。接著以十九歲的年齡成為了中央通訊社的第一位女記者。而陳香梅與陳納德的結緣,就是因為她作為戰地記者給陳納德做了一篇人物專訪。情投意合的兩人上演了二戰期間最美的一段異國忘年戀。1947年陳納德與陳香梅在虹橋舉行了婚禮,兩人在櫥窗邊擁吻的照片一時成為焦點。

1949年,陳香梅隨陳納德遷往台灣,幫助陳納德撰寫回憶錄。到了1958年,陳納德病逝。這是陳香梅人生的一大轉折,原本一直站在丈夫身後的賢內助變成了獨當一面的女強人。

陳香梅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於1960年移居美國華盛頓。在這裡,她從頭開始,孤身奮鬥,她曾入喬治亞城大學工作,並師從特別教授學習演講術;她以個人經歷和中國生活為題,在全美巡迴演講;她用英文寫的《一千個春天》在紐約出版後成了暢銷書,一年之內發行了20版。

之後陳香梅開始進軍商政界。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為全美婦女支持尼克松競選總統委員會主席,併兼任亞洲事務顧問;尼克松獲勝後,她於1968年被任為共和黨行政委員和財務副主席。1970年,她擔任飛虎航空公司副總裁,為美國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總裁;並加入美國大銀行,為第一位亞裔董事。1972年,她被選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陳香梅享有「中美民間大使」之美譽。她曾在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作出過積極貢獻。1980年,她作為里根的親善大使到中國大陸和台灣訪問,在兩岸之間積極溝通,促進了兩岸交流。她說:「只要中國人能揚眉吐氣,我心愿已足!」

同年她出任白宮出口委員會副主席,並兩度被選為美國共和黨少數民族全國主席,是共和黨亞裔委員會主席。

1989年,布希總統上台後,她繼任總統府白宮學者委員會委員。1991年,她出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美國內政部環保委員會委員、美中航運總裁

她一生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她對養育過她的中國一脈情深,為中國的發展不遺餘力。她為改善中美關係,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輾轉交往於各國元首與政要之間。恰如鄧小平對她的高度讚譽:美國有一百個參議員,但世界只有一個陳香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