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筆記《封氏聞見記》裏有一個《第宅》的故事,讀來感覺非常有趣。故事裏講到,曾經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役中立過大功的郭子儀,有一天外出辦事的時候,看到給自己修建住宅的工匠,於是吩咐道:“好築此牆,勿令不牢。”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那名工匠把手裏夯牆的錘子丟到了地上,不緊不慢地回答說:“數十年來,只見人自改換,牆皆見在。”郭子儀聽了之後,臉色慘然,隨後堅決辭職。

  古往今來,販夫走卒一類的人,往往因爲身處下層,對世態炎涼體會深刻,經常說出一些具有真知灼見的話語來。這位夯牆的工匠,說的自然是他能夠看到的真實。而這種真實,卻往往爲位居高位者所忽視和忽略。故而,這種真相一旦被道破,就往往能夠產生醍醐灌頂的效果。

  爲郭子儀家築牆的那位工匠,說出了至少兩個真理:其一,沒有永久的恩寵與顯赫;其二,貪婪是保持長久平安的大敵。郭子儀憑藉平叛安史之亂而得以擢升,被封爲汾陽郡王。他家的宅子,佔據了長安西仁裏的四分之一。他的兒子娶了公主,與公主吵架,居然說出“我爹如果想當皇帝,你爹就必須靠邊站”的話來。皇帝也拿他沒有辦法,聽了女兒的小報告只能暗暗垂淚。這種權勢,可以給人長臉面,其實也是身敗名裂的由頭。

  牆在,主人卻變成了別人。這句話也可以推廣到其他領域。比如珠寶,比如爵位。這些東西都還在,有時候也就是變化了一下名稱而已。但是,這些東西的主人卻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由此看來,如何保證輝煌的延續,確實是一個讓人傷腦筋的問題。

  郭子儀是一個知道權變的人。因此,他的子孫得以保持榮耀。但是,郭死後數十年,情形就大變了。唐代詩人趙嘏曾經寫過一篇《經汾陽舊宅》,詩裏寫道:“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影夕陽多。”其宅第已經相當冷落了。

  只是,這個時候,也有人想到過當年那位築牆的工匠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