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本質上是政治的延伸。 所以國防戰略的制定應當服從於中國整體國際戰略的安排。 雖然國際輿論喜歡渲染中美爭霸。但中國當前的國際戰略,包括對外宣傳,仍應當把自身定位為亞太地區的區域強國。 這是因為當前中國仍處於發展階段,工業能力和技術積累仍顯不足。如果盲目轉入與美國的全球對抗,很容易陷入當年蘇聯的困境。而對世界各區域強國來說,美國的餘威尚在,如果現在就讓他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恐怕中國的支持者不會太多。

所以中國不應走蘇聯的老路,而應當學習一戰前的美國。守好自己的家門口,全力提升科技水平,發展經濟,以拖待變。

實際上各區域強國對美國也有諸多不滿。俄國、伊朗就不用說了,法國其實也從來沒真正服過美國,有美國駐軍的德國和日韓更是希望擺脫控制。一旦美國國力繼續衰退,很容易形成羣雄並起之勢。這時中國應當主張各區域由本區域的強國做主,美國勢力退出。這樣就符合了各區域強國的共同利益,易於接受。 如果美國仍堅持不退,則不可避免地會與各區域強國發生矛盾,中國可藉機削弱美國。如果美國開始退縮,中國大陸可按照臺灣-東南亞-朝鮮半島的順序穩步擴張勢力(日本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在,輕易不會放棄)。隨後中國可宣佈東亞實行孤立主義,不主動向西擴張,也不允許他國越界。 手握東亞,中國的國際戰略就完成了一半。剩下就是靜待時機。如果其它區域發生戰爭,中國可效法一戰二戰的美國坐收漁利。如果其它區域不發生戰爭,那麼產業競爭上中國也不怕任何人。 根據上述國際戰略,國防的基本目標也應當是以防守為主,同時做好收復臺灣,以及維護東南亞、朝鮮半島和平的準備。

軍事為國家利益服務,所以我國國防在不同利益地區要不同的建設方向。我國國防壓力來源有幾個大的方面:朝鮮半島、太平洋島鏈、臺灣、南海、印度洋海上運輸線、西部反恐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安全問題。

朝鮮半島問題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各大國在此利益需求難以達成妥協,短期內是無法解決的,以鑫胖與川普的個性,半島局勢因偶然事件急劇惡化也有小概率發生。我國在半島的國防應該以控制局勢為目的,即我國有足夠的能力使半島保持和平,退一步講即使半島發生戰爭,也應該有足夠的力量投送,保障戰火不殃及本土的同時獲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美國在太平洋上給中國設立島鏈目的就是要壓縮中國戰略空間。這個方向發生戰爭必然是大戰,各國心裡也都明白,因此,這個方向摩擦不少,但都在可控範圍。這個方向我國國防建設應該戰時能夠突破島鏈,打擊美日軍事基地,平時能有效阻止美日對我國領空領海的侵犯。

對臺灣我國應該以迅速武統以期最大減少損失為目的進行國防建設。想要迅速武統,必然要有阻遏美日軍隊支援臺灣的能力,即我解放臺灣時第三方勢力(美日)不敢或者不能插手。

南海方向震懾宵小之輩,種幾個島配幾個機場,航母時不時遊盪幾圈足矣

印度洋航線我國以派出護航編隊的名字出兵印度洋。護航編隊不僅護航撤僑,更重要的是我國軍隊的存在可以對不友好勢力起震懾作用。隨著我國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推進,海上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國軍隊肯定會更多的走出去。因而在印度洋,我國將建設租借港口,為海軍建設完整的補給鏈,從而維護海上利益。(中國租借建設的港口也附帶巨大經濟利益 一舉兩得)

西部國防建設目的是為經濟發展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創造穩定環境。因而在國內將以反恐防止恐怖分子對中國滲透為主,在絲綢之路經過的國家,我國會與之在國防尤其是在共同反恐方面加強合作。內外共同發力剷除恐怖滋生的土壤。

當前來看,我國已無法在韜光養晦,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環境,因此國防建設以震懾外敵,使之不敢對我有「非分之想」,為我國發展贏得時間。


國關的同學,作業自己做。
我國國防一防超級強國,二防無賴小國。防禦超級大國,一定要在軍事高科技領域發力,切忌被別人用先進武器壓制住狂揍。防禦無賴小國,要敢於行動,不要打嘴炮。正如普京說的「它(圖-22M戰術轟炸機)扇動一次翅膀強過一千次外交抗議」

第一,國防應該以防禦為主,防止國防拖累經濟。

第二,軍工民用,提升科技經濟。

第三,小平當時弱化國防,更多考慮的是軍隊對國家政策的影響。當然,現在沒有當年那麼多老將軍,但防止軍頭一定是國防政策的核心之一。

第四,國防需要分權治理。同時,加大學習,軍隊的調動和使用必須嚴格定義和規範,並且進行全民教育。防止軍隊私人化和反動。

第五,科技第一。

學習美國吧,美國的軍隊就有不同體系,不同軍種。同時,後勤,參謀,指揮分離。

關鍵是嚴防軍頭,軍隊這種東西,是把雙面劍,最怕寡頭化。

十分不喜歡張召忠等人的言論,軍隊應該被尊重,但不該被崇拜。當年,小平要是不弱化國防,一羣建國時代的開國將軍都是保守派,他們要是搗亂,改革開放說不定就腰斬了。現在某些人質疑小平的路線,尤其是當時國防的問題,都沒有去想過,當時要是軍方太盛,在公共意識還缺乏當前情況下,改革開放何去何從。

總之,不贊同目前的一些言論。國防,就是國家防衛。軍人永遠都該被警惕,古今中外,軍方都是需要認真治理的地方,因為軍隊太容易成為怪獸。

軍隊戰力,第一是人員不腐敗,軍隊無軍頭。第二是裝備,科技能力,軍事工業能力。

所以,國防政策的核心就是防止軍頭,提升裝備,全民國防教育,形成民意基礎: 軍人嚴禁干政,尊重軍人,不崇拜軍隊。

目前的我國國防政策,在防止軍頭上,這幾年軍改,有一定進步,但防止軍人干政,差距很大。在裝備上,軍工在2000年後也不錯。

個人看法,軍隊建設,軍備建設,都應該學習美國。美國的軍隊訓練,裝備,參謀,編製等等都是分離的,十分不錯。

國防策略上,國防也是內政,中國的當下的內政就是和平環境進行經濟建設。所以,國防政策應該就是維護國家和平環境。


沒人邀請,自己來湊熱鬧,不對之處請輕噴。++++++++++++++++ 從目前的國際政治角度來看,我們主要面臨的戰爭危機比較小,而且國家對於介入國際熱點地區的衝突也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國家的主要精力依然是經濟建設為中心,不過由於國內的快速發展,經濟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少了,發展空間確實也小了一些。而且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國家最近幾年一直在提產業升級,所謂的產業升級就是提高產業的附加值,逐漸搶佔歐美日的高端產業。 現在國家的一帶一路也是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提高國家影響力,影響力就是實力的象徵,美國幾十年來提高影響力的做法是打仗,提高軍備水平,說簡單點就是地痞流氓式的國際影響力,而中國提高影響力的方式是經濟建設。 說了這一點可能有點跑題,實際上國防是為經濟或者說利益服務的,這一點美國是最好的代表,如果不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全球的各種利益,為什麼要建設這麼多航母? 所以目前來看,我過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壓力不算大,無論是中日還是中越目前緊張的關係首先都難以演變成軍事衝突,因為這種緊張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而中美關係不會太好,但也絕對不會太壞,中美之間的經濟利益目前還是大於矛盾的,其他國家都只是棋子。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實力位居第一,日本沒有挑戰中國的實力,其他國家就更沒有。 而一旦中美關係發展到矛盾大於經濟利益的時候,由於中美都是有核國家,直接衝突的可能性也較小,代理人戰爭是最為重要的方式,而哪個代理人具備挑戰中國的軍事實力?日本?如果美國選擇日本作為代理人,那麼絕對是臭棋……稍後繼續


國防的根本政策還是防禦性軍事武器還是側重高精尖武器發展核武器戰略神器,保證足夠毀滅地球一次的當量就可以,做好維護和更新常規武器要逐漸走向數量與質量的雙向發展,逐漸走到軍事強國,從禦敵於國門之外到佈局全球維護國家利益周邊環境聯俄抗美依然是主要路線,俄羅斯不與中國為敵的時間段裡面,中國趁機收拾周邊不穩定因素,一帶一路就是機會來佈局周邊,以經濟帶動軍事需求,合情合理出師有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