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538_697074750314230_1056802962_n  

 

        端详最近国产米混充包装的新闻,好像不少米商都喜欢把其它米伪装成台梗9号,借此赢取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市售米的陈列观看,确实到处可见9号的名字,醒目地张贴或放大于米袋上。台梗9号有何好处,就个人听闻,据说多吃可抗癌,还有储放久时比较不会变质。我对这些说法都有保留,也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国产米的品种,以及寻找米的多样性。

 

        我想举不久前,在池上旅行的故事为例。

 

        有一回,火车抵达池上,月台上好些著制服的妇人在贩售饭包。一个七十元温热的饭包,接近十种食材的丰富菜色,用木片典雅地包裹著。木片上面还附有一张宣传薄纸,简单地介绍便当的特色。其中有几个字,我觉得特别重要,却印在不显眼的侧边。除了强调肉品经过CAS认证,那一排还写著:139号良质米。

 

        一群慕名东海岸风土的香港文化团体在车上,我特别告知,这是一种小镇的自信,池上人以最著名的稻米品种做为招牌。他们不解,池上米就是品牌,为何还要写个品种139?但知道这纸的说明意义后,吃得更加悉心,也纷纷把纸保留下来。谁会吃完便当,还留下包装纸呢?池上饭包就有此一魅力。

 

        我带他们前往大坡池散步,广场上有一老汉骑摩托车前来。车后载著一个自制的长形木箱。木板上用毛笔写著「正统池上糙米麸」。他跟游客宣传,自产自销,每包糙米麸都写上自己的名字:黄信雄,还有地址和电话,以示负责。一大包一百元实惠而便宜,还让大家试吃。但最重要的是,他也标榜139。

 

         139即高雄139,是池上最具代表,最适合此间环境栽种的稻米品种。月台上做便当的厂商,深谙此米的美好特质,因而才会在包装上特别注明。但一个老人在风景点贩售,一样强调此特色,对此米侃侃而谈,那更教人惊喜。

 

        这个数目字其实透露一个讯息,各地乡间都该有对在地物产细腻的论述能力,把那独特和唯一性强力地包装出来。

 

         139适合做寿司,冷了口感也嚼劲十足。海拔二百五十公尺的池上,最适合栽种。很可惜,池上人仅此于此地步,并未继续把139做大,强调它做为饭包的特色,仍知足于池上米这一二十年的荣光。

 

        池上都如此,更何况其它乡镇。我却很敏感,也很遗憾,很多地方的特产都缺乏包装。譬如以花生为例,北港九号花生、澎湖条纹花生便少了文字的叙述。再以肉圆为例,彰化肉圆人尽皆知好吃,但制作肉圆外皮的蕃薯,到底是哪里来的蕃薯品种,知名店家好像也未特别著墨。

 

        现今最善于包装,小题大作的,莫过于当红的台中日出乳酪蛋糕,光是一个「二号仔」凤梨就有五百字的散文诠释,夹在礼盒里。处处小题大作的包装,巧妙地为食物本身拉抬身价。这个食品公司遂成为中部文创成功的典范。

 

        139应该有更多稻米文化的论述,带领大家提升旅游品味,不是停留在池上饭包的赏味阶段,而是更该拓展台湾稻米的田间美学。从月台饭包和一个老人的兜售,我看到这样朝正面前去的契机。

 

        很期待池上米由此再更积极,找到更多米之内在,其它米的品种亦是。台梗11为何适合东海岸台十一线的水梯田,中南部山区何以要选择新种的台农79,好吃的浊水米怎么是台梗8号或台农67,当初栽种时,应该都有其针对天时地利而决定的因由,以及产出的特色,或者比台梗9胜出的优点。

 

        但谁来包装宣传,针对食材,创造美丽的想像和感人的故事呢?

希望每个稻米产区,都有自己稻米品种的文化包装,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多多食用国产稻米。

 

本文作者为刘克襄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article/9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