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山海經》是一本講述了上古時期的地理人文和風俗的志怪奇書,因爲它並非傳統的地理學著作,而是以無比奇幻的手法描繪了海內外無數個國家、河流以及大山。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山海經》一書被列爲“奇物志”,沒有被學者們當做是一本研究信史的典籍。可到了現代,隨着一系列考古大發現,人們才意識到《山海經》的重要性。

  《山海經》的《大荒經》裏,提到了華夏周邊一帶大量的方國的位置和地理人文風情。方國,也就是上古時期的諸侯國,這個概念一直延續到了西周時代。《大荒經》記載的年代大約距今在4000年以上,現代學者驚人的發現,那個時代的亞洲,包括北非和美洲北部在內,都是大一統的!《山海經·海外東經》裏提到有三座豎直分佈的大山,跟北美由北向南分佈的洛基山、海岸山、內華達山驚人的相似。

  然而,西方學者卻不認可,他們堅稱《山海經》裏的古地圖純粹是古代中國先人的臆測,不過是巧合罷了!近些年來,居住在北美西部一帶的印第安人遺址上,出土了大量充滿着古代中國特色的陶器和石器。其中一個叫“易洛魁”的神祕印第安人分支,藏有一幅“軒轅酋長禮天祈年”的鹿皮畫,上邊繪有他們對於黃帝軒轅氏的祭拜。

  對此,我國的考古專家聲稱,古代中國人曾遠達美洲,一部分跟印第安人融合,將上古時期中國先進的製陶技術傳授給了他們。這一點,印第安人跟中國人同屬黃種人無疑從側面予以了應證。既然古代中國先祖能遠赴美洲跟當地土著交流,那麼瞭解那裏的地形地貌也不在話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