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茶葉中誰被「黑」的最慘,茶知要為六安茶一大哭,被曠世奇書《紅樓夢》中,善良和藹擁有大智慧的賈母,直接點名不喜,這個鍋真是太大了……

《紅樓夢》書中第四十一回裏講道:賈母在大觀園裡設宴款待眾人後,又帶著大家到櫳翠庵妙玉處。妙玉接進去後,賈母道:「我們才都喫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喫一杯就去了。」當妙玉將泡好的茶捧與賈母時,賈母又道:「我不喫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

六安茶,顧名思義產自六安的茶。在小說《半生緣

》裏,張愛玲給顧曼楨安排的故鄉是安徽的六安。沈世鈞初次聽聞她是六安州人的時候,立即說道「那裡是出產茶葉的地方」。

追溯起來,六安茶在漢代時已有記載,曾用名有霍茶、瑞草魁、仙芽、天柱茶等。到了《紅樓夢》創作背景下的清朝,更成了「金粉裝修門面華,徽商競貨六安茶」,足見六安茶極受追捧。

時移世易,如今若說起「六安茶」,大家的第一反應當是「六安瓜片」,這種說法雖不完全嚴謹,但六安瓜片確屬六安茶的範疇,且是茶中之精華,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由從六安茶中的「齊山雲霧」演變而來,是綠茶特種茶類。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外形單片順直勻整,葉邊背卷平展。幹茶色澤寶綠,起霜;湯色清澈綠兩,清香高長,滋味鮮濃醇甘,葉底黃綠勻亮,色、香、味、形俱佳。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算算日子,還有月餘。

與世無雙一詞,六安瓜片擔得。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其單片形體,而且沒有青草味;它的梗在製作過程中也已木質化,在剔除後,確保了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

此外,六安瓜片的製作工藝也是自己獨有的,在製作時分生鍋、熟鍋、毛火、小火、老火五道工序。

一般綠茶一次性烘至足幹,烘焙溫度先高後低。而六安瓜片分三次烘焙,且各不相同,火溫一次比一次高,場面也壯觀異常。其中,拉老火為六安瓜片製作的一大關鍵——要求火溫高,火勢猛。

木炭窯先排齊擠緊,燒旺燒勻,火焰衝天。由二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2-3秒,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邊烘邊翻。直烘至葉片綠中帶霜時方可下烘,真是好不費事。

有喝過六安瓜片的茶友知道,茶湯色澤上顯碧綠,難免令人生疑其真假。事實上,六安瓜片與其他名優綠茶湯色相比,更加碧綠,這是自然現象。除開獨特的製作工藝不說,更多的是六安瓜片鮮葉具有成熟度,葉綠素含量更高所致。

飲六安瓜片,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還利於減肥和清理腸道脂肪,有利於清熱除燥、排毒養顏。它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絕不容小覷,明代聞龍就在《茶箋》中就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1

奢靡如慈禧,在生育同治皇帝後,方有資格每月享受十四兩六安瓜片茶的待遇;

2

老一輩革命家對六安瓜片多有情鍾,一代偉人周恩來與葉挺將軍曾有一段與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緣;

3

建國後,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軍委作為特貢茶;

4

1971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首次訪華,六安瓜片被作為國品禮茶饋贈,促進了中美關係的發展,被傳為佳話……

話說回來,

六安瓜片究竟是如何惹了賈母的厭呢?

1首先

要明確的是,賈母所說的「六安茶」並不一定是指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於清朝誕生,具體時間說法不一,在六安茶中較晚。在歷史的優勝劣汰下,才逐漸取代了「六安茶」的名號,所以難以肯定此「六安」便是彼「六安」。

2另外

不論是六安瓜片還是「六安茶」,確實具有清理腸道、助消化的作用。因賈母到訪櫳翠庵之前剛喫了酒肉等油膩物,如果直接喫六安茶這種綠茶,容易消化不良鬧肚子,倒確實不如溫潤醇和的「老君眉」受補。

曹公通過簡單一句,便將富貴場中賈母對於茶文化和養生之道的不俗見解,展現的淋漓盡致,足見文筆之高超。想來,倒是糾結「六安茶好不好喝」的我等後人們淺薄了。

可愛如你六安瓜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