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犢牛蛔蟲病也叫做新蛔蟲病,是由於小腸內寄生有牛新蛔蟲而引起,通常是小於6月齡的犢牛容易發生,主要症狀是消化紊亂,造成腹瀉、腹痛、貧血、機體消瘦以及肺臟病變等,如果感染大量蟲體還可能導致死亡。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1、病因分析

犢牛小腸內寄生的成蟲會在該處產卵,並經由糞便排到體外,當外界環境適宜時,7~9天之後就會發育變成幼蟲,並在13~15天之後於卵殼內發生第一次蛻變,發育爲第二期幼蟲,也就是感染性蟲卵。在母牛採食飼草、舔食異物或者飲水時就能夠吞入這種蟲卵,並在進入小腸後逸出幼蟲,接着穿過腸壁,移行到肝臟、腎臟、肺臟等器官發生第二次蛻變,發育爲第三期幼蟲,並在這些器官中停留。當母牛妊娠大約8.5個月時,幼蟲就能夠移行到子宮,並進入胎盤羊水,發生第三次蛻變後變成第四期幼蟲,且容易被胎牛吞人而侵入其腸中繼續發育。當犢牛產出後,幼蟲會在小腸內進行第四次蛻變,25~31天之後即發育爲成蟲。成蟲一般可在腸內生存2~5個月,之後逐漸被排到體外而變成傳染源。另外,妊娠母牛體內的幼蟲還可經由胎盤移動到胎兒的肝臟和肺臟,接着進入小腸內繼續發育,導致生前感染,從而在犢牛產出時小腸內已經寄生有成蟲。

幼蟲主要是在體內移行時對機體產生損傷,嚴重時能夠導致肺水腫、肝臟脂肪變性等。成蟲寄生在腸內,會對腸黏膜產生不良刺激,引起出血、潰瘍,從而ILIJ現繼發感染,進而發生腸炎,且蟲體分泌的毒素還會導致機體發生過敏、陣發性痙攣等,致死率在22%左右,還能夠導致膽管、胰管被阻塞。當寄生過多蟲體時,有時會在小腸內纏繞成團而引起阻塞,嚴重時可能發生腸穿孔。

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2、活體症狀

該病一般是3月齡以內的犢牛容易發生,尤其是3周齡時最容易發生。當犢牛感染嚴重時,初期精神狀態較好,能夠正常吮乳,排出糊狀糞便,呈灰白色,且通常散發惡臭味;隨着症狀的加重,病犢精神沉鬱,減少走動,往往臥地,食慾減退,吮乳乏力,腹部不斷膨大,有時會伴有腹痛現象,並排出硬結或者水泥樣糞便,也散發惡臭味。當症狀進一步加重後,病犢精神萎靡,停止採食,嚴重消瘦,被毛粗亂,黏膜蒼H,拱背,後驅無力,走動搖晃,無法穩定站立,往往長時間臥地不起或者垂頭呆立,呼出散發有特殊腥臭味的氣體;體溫一般偏低,尤其是耳尖和四肢厥冷,極度衰弱或者陷入昏迷狀態。當寄生大量蟲體時,會導致腸阻塞或者發生破裂,或者繼發引起膽道蛔蟲症而發生死亡。

3、宰後剖檢

對病死牛進行剖檢,發現腸內容物呈淡黃色黏稠狀,並含有大量蟲體;由於蟲體產生的機械損害,會導致腸黏膜大面積發生炎症,並散佈有潰瘍;有時還會發生腸管堵塞、腸破裂、腸套疊、腹膜炎以及膽管堵塞。如果犢牛產出後才食入感染性蟲卵,會進入腸管後孵化出幼蟲,並鑽過腸壁侵入肝臟,在移動過程中就會導致消化機能被損害,使肝組織被破壞,從而造成食慾減退。幼蟲移動到肺臟時,會停留在該處繼續發育,並使肺組織被破壞,出現點狀出血,並導致肺炎,從而在臨牀上表現出呼吸困難和咳嗽,且嗜酸性白細胞明顯增多。

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4、實驗室檢查

取病死犢牛的直腸內容物以及存活的小於5月齡患病犢牛排出的新鮮糞便,用於蟲卵檢查。一般採取飽和鹽水浮集法收集蟲卵,然後進行鏡檢。蟲卵呈淡黃色,接近圓形,卵殼較厚,具有蜂窩狀外層,且表面存在多孔結構的厚蛋白膜,裏面存在1個卵細胞,大小在(70~80)um×(60~70)um,陽性率通常可達到60%左右。

5、防治措施

藥物治療。鹽酸噻咪唑,患病犢牛可以按體重灌服12~15mg/kg,通常2天之後就會排出蟲體。或者使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每頭病犢口服300mg,驅蟲效果也較好。或者使用依維菌素片進行驅蟲,按每10千克體重服用50mg,這是一種廣譜、低毒、高效藥物,治療效果也較好。如果該藥配合使用驅蟲淨,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即先服用一種藥物進行驅蟲,2周之後冉服用另一種藥物進行驅蟲。如果患病犢牛持續腹瀉,要及時口服補液,即在1000mL水中添加20g白糖、3.5g鹽、1.5 g氯化鉀、2.5g小蘇打粉,混合均勻後自由飲用,如果加用矽碳銀、瀉痢停,並配合使用木炭末或者炒糊的高梁,都具有較好的止瀉效果。如果病犢伴有腹痛,可肌肉注射10mL添加有100萬IU青黴素的50%安乃近注射液。

預防性驅蟲。犢牛蛔蟲病通常是在生前通過母體胎盤感染,使其較小日齡就會出現發病,通常在30日齡左右就會由於發病而死亡。兇此最好採取早期預防性驅蟲,一般在20~25日齡和60~65日齡各進行1次,能夠有效控制病情,並減少經濟損失。通常選擇使用敵百蟲片,按體重服用們~50mg/kg,或者按體重服用8~10mg/kg鹽酸左旋咪唑片,且驅蟲後適宜供給健胃劑。

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犢牛蛔蟲病的防治

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發生於5個月以內的犢牛。成蟲在犢牛的小腸中可以寄生2~5個月,以後逐漸從宿主體內排出。成年牛隻在內部器官組織中寄生有移行階段的幼蟲,尚未見有成蟲寄生的報道。蟲卵對乾燥及高溫的耐受能力較差。土壤表面的蟲卵,在陽光直接照射下,經4h全部死亡;在乾燥的環境裏,蟲卵經48~72h死亡;感染期的蟲卵,需有80﹪的相對溼度才能夠生存。但蟲卵對消毒藥物的抵抗力較強,蟲卵在2%的福爾馬林中仍能正常發育;在29℃時,蟲卵在2%克遼林或2%來蘇爾溶液中可存活20h。

症狀與病理變化

犢牛出生兩週後爲受害最嚴重時期,蟲體的機械性刺激可以損傷小腸黏膜,引起黏膜出血和潰瘍,並繼發細菌感染,從而導致腸炎。

症狀表現爲消化失調、食慾不振和腹瀉,早期會出現咳嗽,有特殊的臭味,排多量黏液或血便,患畜虛弱消瘦,精神遲鈍,後肢無力,站立不穩。成蟲大量寄生時,會奪取大量營養,使犢牛發生消化障礙,可造成腸阻塞或腸穿孔,引起死亡。蟲體的毒素作用也可引起嚴重危害,如過敏、陣發性痙攣等。成蟲聚集成團可引起腸道阻塞或腸穿孔。出生後的犢牛受感染時,由於幼蟲的移行,可造成腸壁、肺臟、肝臟等組織的損傷、點狀出血、發炎,血液和組織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

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診斷

犢牛有腹瀉、排大量黏液並具有特殊惡臭、咳嗽、消瘦及生長髮育停滯等現象時,均可作爲疑似蛔蟲病的依據,進一步確診可採用直接塗片法或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糞便中有無蟲卵。也可結合症狀、流行病學資料分析,進行診斷性驅蟲來加以判定。死後剖檢可在小腸找到蟲體或在血管、肺臟找到移行期幼蟲。

防治

1.治療

左旋咪唑:劑量爲每千克體重4~6mg,肌肉注射;或每千克體重8mg口服。中毒可用阿托品解除;左旋咪唑還可引起肝功能變化,嚴重肝病患畜禁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時,對組織有較強的刺激性,尤其是鹽酸左旋咪唑;泌乳期動物禁用;休藥期內服給藥爲3d,注射給藥爲28d。

阿苯達唑:劑量爲每千克體重10~15mg,口服。

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類藥物:有效成分劑量爲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針劑)或口服(片劑)。用藥後28d後所產生牛奶,人不得食用;牛屠宰前21d停用藥物。

哌嗪:也叫驅蟲靈。劑量爲每千克體重250mg,一次口服。

精製敵百蟲:劑量爲每千克體重100mg,總量不超過10g,溶解後均勻拌入飼料內,一次喂服。出現副作用時,用阿托品解之。

2.預防

應對15~30日齡的犢牛進行驅蟲,許多犢牛儘管不表現臨診症狀,但可能帶蟲,而且此時成蟲數量正達到高峯。早期治療不僅對保護犢牛健康有益,並可減少蟲卵對環境的污染。還要注意保持牛舍的乾燥與清潔,每天定時清理糞便並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將母牛和犢牛隔離飼養,減少母牛受感染的機會。

犢牛蛔蟲病的活體症狀 犢牛蛔蟲病的檢疫、診斷及其防治!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衆號:(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