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跟我吐槽,說現在生孩子有啥用,好吃懶做的。平時下班回家,讓他幫忙倒杯水都不樂意。

我問他,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因為感覺孩子在幫倒忙,就讓他待在一邊?

或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捨得讓他動手,自己包攬一切?

問題拋出來,朋友沉默了。

教育學家早就發現,孩子天生就有想幫父母的意願。之所以會變成貪圖享受、散漫的模樣,其實有很大責任都在父母身上。

在孩子需要學做家務的年齡,不去認真引導,當他們長大了再去抱怨,這是為難孩子,更是為難自己。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曾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份詳細的《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

我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0-5歲,5-12歲以及12歲之後。每個階段,父母教小孩做家務都有一個致勝點。

9—24個月:給孩子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臟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自己刷牙、使用馬桶、睡前整理玩具、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幫忙拿取東西,把衣服掛上衣架、澆花;

3—4歲:除了以上技能外,還要喂寵物、睡前幫忙鋪床、飯後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裡、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準備餐桌、飯後把餐具放回廚房、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歲之前,父母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由於孩子要學會的家務活非常簡單。因此,很多人覺得,教孩子做,還不如自己動手來得方便。

然而,學齡前是引導孩子開始學做家務的最好時機。

這個時候,我們的「命令」要簡單明了,讓孩子能聽得懂。

比如,讓孩子「整理餐桌」,這樣的話說出來,孩子是不明白究竟該怎樣做的。如果你

說「吃完飯記得把碗筷送到廚房的洗碗池」,那一下子就簡單了。

陪孩子看動畫片時,我們也可以有意地引導他們,去注意做家務活的鏡頭,這樣,效果會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旁邊看好孩子,一是及時糾正,二是防止意外。

過了5歲之後,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5—6歲: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學會收拾房間;

7—12歲:會做簡單的飯、掃地、擦地、清理洗手間、會用洗衣機、幫忙洗車;

13歲以上:會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

在5到12歲這個期間,孩子要學會的事情就更多了。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怎樣做好每一件事。

告訴孩子,不要因為事小就隨便對待,只有干好一件,才能去完成另一件。那麼當孩子們長大了,也會養成工作耐心的習慣。

12歲以後,孩子會慢慢進入叛逆期,變得不再聽話,有時還喜歡和我們對著干。

要記住,這是正常的心理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把要做的家務講一遍,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做,過程和方法就不要再去多問了。

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事後分析解釋就行,千萬不要隨便指責、打罵。

當孩子長大了,試著給他們安排一些稍微超過他能力的家務,孩子會很樂意去嘗試挑戰的。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有專家提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即使孩子未來很成功,那偶爾做些事也能為生活增光添彩;如果不幸出現意外,那也能自食其力,不會被生活的瑣碎為難。

要想教會孩子實際生存的技能,教會他們領悟人生的道理,讓他們更好地長大,那就對照著家務年齡表,幹起來!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在一個有愛的家庭里成長對一個人影響有多大?

當一個家庭選擇要了第二個孩子,可能會對第一個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見過世面的孩子,活得有多漂亮


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變懶就OK了。

我們家2個孩子,自從老二出生家裡雞飛蛋打的時候比較多,只有不斷讓他們做事情,才能能好一些,怎麼辦?看書,不行,老二太小;看電視,肯定不行,那就只剩下干點啥了。

我洗衣服的帶著他們洗,當然實際上只是他們在玩水;我做飯,讓他們幫忙洗菜,實際上還是在玩。時間久了以後,對於幹家務這件事,他們完全不陌生,回老家跟著姥姥各種事情都願意嘗試。

現在老大在上小學的時候,確實能幫著一些家務,刷完,洗鞋子,洗襪子、拖地、涼衣服基本都能單獨完成,當然咱不能要求孩子乾的咱大人一樣,要對孩子鼓勵和包容。

每天我做完飯,老大自覺的幫忙給每個人盛飯,收拾桌子放碗筷;每周收拾自己的房間2次;給老二吹頭髮啥的,都是家常便飯。

老二上幼兒園了,每天都會把鞋子放整齊,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到一起,雖然還是亂七八糟的,但是她確實有意識的在收拾。

說實話,我確實是一個很懶的媽媽,經常就是讓她幫我干著干那的。目前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勤快啥的,但是至少他們有意識在會幫忙做一些家務,搭把手的事,在他們看來非常正常,不太需要刻意提醒。

所以你就自己懶一點,多包容孩子,多相信孩子,慢慢的就孩子就變得勤快起來,動手能力也搶起來了!

泰博斯創新實驗室-青少年科學素養平台?

www.tabs-lab.com圖標

我兒子。

我們自己帶身邊讓幹啥幹啥,當然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過年回老家有爺爺奶奶慣著就不一樣了,讓做點什麼,總要理直氣壯分辨幾句,要麼就「哼」一聲直接扭頭走人,壓根不搭理我們,氣的我呀,心頭火蹭蹭蹭往上冒,拉著他先是口頭教育,但人家心裡有依仗,頂嘴又撒潑,搞煩了我就要開打,但旁邊老佛爺可不是吃素的,顛過來拚命護,最後只好不了了之。不過也有那麼一兩次實在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把門反鎖了開揍的,反正每年回老家不是我就是我老公,總要被我們揍一頓的。

現在在外面,他奶奶來電話還會很不放心叮囑我們莫要使性子打娃娃,莫管太嚴了。事實上只要他跟我們待一起,根本就不招打啊,只要我臉垮下來一教育,就老老實實該幹嘛幹嘛了。

所以小孩子沒有什麼勤快不勤快一說,你讓他幹什麼,就必須拿出手腕狠得下心來,不能他一有抵觸情緒你就放他過關了,那樣他永遠也不會按你的要求來,小孩子都賊精賊精,摸得准身邊人對他容忍的底線在哪裡,頭一回你哪怕使用武力也要讓他按你說的來,第二次你使個眼神他就知道了,後面你什麼都不用說他自然而然就做了,時間一久就成習慣。

當然我說的都是針對十歲往下的小孩子,不知道你孩子是多大,到了青春期就一定不能用我這樣的方法了,容易適得其反。


有獎罰性的做事

平時是不給他零花錢的,但比如他做多少家務給多少零花錢,幾點之前寫完作業給多少零花錢,看多久的電視扣多少零花錢,玩多久手機扣多少零花錢......其實就是換個方式給零用錢,但這樣家長心裡會舒服點,孩子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多「賺」點零花錢

以上家長要協調好其中的量和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然就沒有激勵的作用了


大人太勤快了孩子就不會勤快,親身體驗 。

老媽太勤快,導致我現在超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