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音、圖像識別,到直播答疑、一對一輔導,再到智能教育機器人、AI學,問吧科技從To B與To C 全面切入,服務中國的學生。問吧科技CEO張凱磊認為,用技術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本質上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的一個最好的方式。

近年來,問吧科技全力投入技術研發與教學研究之中。是市場上最領先的圖片搜索公司之一,擁有著龐大的K12體系的題庫和內容體系,而新推出的一對一業務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

接下來的5-10年,問吧科技依舊會在技術提升教學效率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雖然可能會碰到很多事情,但他們堅信,這就是未來。

高考機器人,不是噱頭

2017年,問吧科技推出了一個機器人Aidam,陪學生一起高考,並考出了134分的好成績。當時很多媒體質疑這只是一個噱頭。但張凱磊說這絕對不是,這代表了AI可以解決教學裡面絕大部分的問題。

高考時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最神聖最嚴肅的考試,代表著對學術能力的認可,而其他的考試,都很難獲得公認。機器人挑戰高考,就如同Alpha GO與圍棋大師對弈一樣,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代表著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有了重要的突破,能得以有效運用且經得起社會大眾的檢驗。

張凱磊表示,Aidam參與高考所用到的技術,實際上跟日常教學的技術有非常大的關聯性。拿高考自動解題來說,背後的技術能夠清楚的判斷,每一道題目考了哪些知識點,然後依據標準的步驟和動作,將題目解出來。而日常教學,特別是在理科方面,也都是通過教授知識點來一點一點完成的。

老師其實是判斷學生在哪個知識點有薄弱項,並針對這個問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而當機器能夠判斷學生錯了哪些題目,並且判斷出哪一個知識點有缺陷的時候,藉助推薦引擎演算法,就實現個性化的教學。

不是師徒制,也能實現個性化教學

張凱磊認為,師徒制的教學模式,是最理想最完美的。用鐵匠為例,就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最大的價值在於高速的反饋,徒弟操作的過程中,師傅看整個動作做的是否到位是否有缺陷,然後及時做出反饋,徒弟也馬上知道應該如何去修改。

而最理想的學習模式,也應該是六個特級老師,語數英、物化生或政史地,學生做每一份作業的時候在背後站著,當學生寫一道題目錯誤之後,能夠迅速提醒是哪裡錯了。每個學生每天的作業是不同的,只去訓練那些有問題的地方。這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做不到,因為沒有那麼多的老師。

但是今天機器可以做到一個核心的事情,就是通過每一天書寫的作業進行自動評閱,評閱之後挑選一套最適合訓練的題目,去補足缺陷。此外歸納總結錯題,將每天的錯題記錄下來,到週末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與訓練。

高中數學有7個大方向,22個章節、550個知識點和3529個考點,而在整個高中將近3萬到4萬道作業題目,平均一個考點需要10道題目去訓練。事實上如果能有精準的訓練,就可以將作業量降低一半以上,並且能夠達到一樣甚至更好的學習效果。

這背後涉及相當多淺層和深層的技術,光一個OCR光學文字識別技術就有一大堆細分出來的東西。比如說手寫識別、聯機手寫識別、聯機的中英文的手寫識別、聯機的公式識別、離線公式識別、離線的手寫識別、離線中英文混合識別。再往下一層,還有大量的深度學習的這一系列技術。要達到個性化教學,背後必須有這樣全面的複雜的綜合性的技術去做支撐,這也是學霸君將持續做下去的事情。

機器只是工具,不能替代老師

張凱磊認為,機器不能替代老師,未來老師在教學中發揮的能力和空間將會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

用醫學來舉例。老中醫什麼都能處理,望聞問切後開藥。診斷過程與治療過程都是一個人。現在醫學是將疾病切分成各種各樣的科目,診斷和治療也分離開來,診斷該還拍CT拍CT、該做核磁共振做核磁共振、該抽血就去驗血,得出很細的指標,醫生再根據這些指標,綜合溝通的情況,進行下一步動作。

現在機器這麼發達,也沒有代替一個醫生,技術進步只是把老中醫進化成現代醫學。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機器發揮系統的力量,發揮數據的力量,幫助教學過程中的效率提升,教學依舊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深度的交流,機器無法替代老師,只是老師的CT、核磁共振、驗血儀。

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如果有系統、有技術來幫助,將不再是老師腦海中一個模模糊糊的感覺和印象,比如在學三角函數的時候,由於前面的函數的基本定理有一塊掌握沒有清楚,所以在解三角函數的時候對於正週期的區間的問題,你掌握的是不夠好。然後那麼在未來,無論是自己複習、還是找一個朋友解決、還是找個課外輔導班,要解決的就是這一點事情,不用再去找一個老師,從頭再講一遍整個的函數,而是直接對症下藥。

AI最有機會本質性的提升教學效率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教學的效率完全由老師個體進行決定。要實現效率的提升,關鍵要解決教育完全依賴老師的問題。這涉及到一系列的改變,要將紙質資料電子化,電子化之後進一步數據化,數據化之後在系統化,所有的過程缺一不可,但是傳統的教育,連電子化都做不到。

但可喜的是今天的80後的家長,已經越來越接受純在線的教育,電子化已經不是問題,而AI能夠進一步將其數據化、系統化,機器纔能夠真正有能力去協助老師,提升他的教學效果。而AI在其中起到一個相當核心的作用。對於一些優質的積極主動擁抱新技術的學校和培訓機構,AI不會擁有較大衝擊,但是對於思想僵化不太願意改變的學校,將會有較大衝擊,進而倒逼其改革。

AI也在賦能一對一教育。之前地面一對一教育難以做大的原因,除了管理問題,還有教學效果的問題。一對一教育原先只能依賴於碰到了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認真負責的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聽莫名其妙的課,浪費金錢時間,成績也沒有提升。

在AI的幫助下,系統能夠準確判斷學生缺陷並分析具體原因,再匹配合適的老師。系統也會幫助老師備課。這意味著可以大規模的為每個人提供個性化的一對一服務,把每一個個性化的服務,變成能夠標準化。

教育要理想主義,也要商業化

對於張凱磊來說,這已經是他的第二次創業了,依舊選擇在教育行業。他說,之所以做教育,因為做老師本身有吸引力,當你能夠真的教好一個人的時候,他的命運被改變的時候,你做老師的這種喜悅是發自內心的,而這種喜悅是可以形成強大的自我的感召力。他作為一個老師最大的驕傲,並不是培訓班教出了幾個清華北大。而是改變別人的命運,讓每個家庭為他的孩子感到驕傲。

與此同時,學霸君的商業化進展也非常好,張凱磊表示大概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就已經是去年收入的5倍,而全年的目標是往10億的流水沖。

對於好未來的張邦鑫,張凱磊覺得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企業家,在教育這個不好做的行業內,做出這樣一個公司,就值得被尊重,好未來也在教學質量、商業化,在長期與短期的發展上平衡地非常好,也希望能夠有合作。

請回答2028

今天我們所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普魯士教學法,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場地、規定的內容,老師講規定的課之後進行考試,然後根據你的排名,決定誰去好學校、誰去差學校。張凱磊希望通過技術,未來的教育能夠進化到個性化的教育,整個學習生涯的過程中,都能遵循自己的需求。

他預想在未來,實體的學校將被弱化,而虛擬學校則會被強化,更多的是讓你接觸自然,完成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知識的傳遞通過智能神經與物理神經聯網等技術,直接把知識信息,向腦袋裡面進行寫入。以此來看的話,問吧科技今天在做的只是非常非常淺的一個層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