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标局」的标(标)字并不是错别字,恰恰相反,「镖局」的镖字才是错别字。在文献史料中,保镖一直是写成「保标」的。如《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载:「山东衮州镇总兵索建功奏:客商雇觅保标之人,起程时将各保标人年貌籍贯、马匹枪刀、并来往何处,一一验实,记案,发给路照一纸,以备沿途查验。」

为什么要写成「保标」而不是「保镖」呢?因为「保标」这一行当跟「标兵」有关。标兵,即明代中后期由督、抚、镇、道等统领的士兵。明末魏禧《兵迹》载:「临清北路一带有标兵,善骑射,用骏马小箭,箭曰『鸡眼』,马曰『游龙』,往来飞驰,分毫命中。巨贾大贾常募以护重赀,彼与俱,则竖红标,故曰『标兵』,贼不敢伺。」这些脱离了兵营的游兵散勇,借著高强的武艺,为商客充任保标。也便是镖师的来历。

晚清世俗小说、武侠小说兴起,将「保标」误写成了「保镖」,以讹传讹,以致大家最后都将「保标」「标局」「标客」之「标」,都写了「镖」。


#西安非遗#

首先肯定一点,标局不是错别字,古代却有在用。

先说下镖局的由来。镖局,最早的时候叫镖行,说白了就是「受人钱财,保人免灾」的行当,也就是凭借过人的武功,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古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客旅艰辛不说,还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随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镖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广泛,业务已经不再局限于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财物,就连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也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人们在生意中的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后来,看家护院、保护商号、票号、银行等也来找镖局帮忙,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国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原来古代分为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那自然跟钱有关的就是镖局,而其他的就是标局。当然也没有说很明确的划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只是通俗意义上的解释。这样就很明白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