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是從山茶科(Camel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樹種子中獲得的,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佈最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產基地。茶油名稱在秦時稱甘醪膏湯,漢末稱膏湯枳殼茶,唐代始稱油茶,沿用至今。據史料記載;楚漢之爭,漢高祖劉邦受傷,行至武陟,食之傷愈體健,遂封為宮廷御膳。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食後,曾為茶油賦「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衝出安昌春」的詩句。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視察黃河險工,知縣吳世碌以油茶進奉,雍正食之大喜,稱讚「懷慶油茶潤如酥,山珍海味難媲美」,並傳旨廣開茶油館,茶油由此盛名遠揚。

茶油具有悠久的歷史記載具體如下:

一:公元前三世紀的《山海經》緒書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這裡所說的「員木」即油茶。

二: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肝血虧損,驅蟲。益腸胃,明目」又雲「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病垢。」

三:《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潤腸、清胃、解毒、殺菌。」

四:《農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五:《農政全書》記載:「茶油可療痔瘡、退濕熱。」

六:《隨之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七:《中國藥典》(1995年版)將茶油作為藥用油收載,茶油因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內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茶油有清熱化濕、殺蟲解毒的作用。經常服用,能抑制衰老,對慢性咽炎和預防人體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血管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長期服用,能清胃潤腸、可治痧氣腹痛、急性蛔蟲陰塞性腸梗阻、習慣性便祕。茶油能抗紫外線,直接搽用有防止曬斑及去皺、防止頭癬、體癬、頭屑、脫髮的功效。茶油可做洗髮劑和護法素中的配劑使用,能防止皮膚瘙癢、慢性濕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