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推進中考改革方案深入貫徹實施,上海市教委公佈了《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有關細則。內容主要包括考試科目,各科考試方式、時長及分值,考試組織與實施以及考試成績應用等四個方面。

  《辦法》自2017年入學的六年級起實行。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涵蓋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科學、社會、藝術(包括音樂和美術,下同)和勞動技術等15門學科,與中考改革前相比沒有增加。

  計分科目和考試方式做了進一步優化與調整,計分科目總分由630分調整爲750分。

  一是將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和歷史納入計分科目。這兩門科目採用日常考覈和統一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統一考試滿分均爲30分、考試時長均爲40分鐘、均採用開卷筆試方式進行,日常考覈滿分30分。

  二是增設外語聽說測試。採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滿分10分,測試時長10分鐘。

  三是強化理化實驗操作考試。採用理化分學科分場次的形式進行,滿分15分(其中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滿分10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滿分5分)。同一科目學生可參加兩組實驗考試,每組考試時長均爲15分鐘,在兩組考試成績中擇優計入總分。

  四是爲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設置跨學科案例分析題,滿分15分。

  1.《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的研製背景和具體研製過程是怎樣的?

  2018年3月,市教委制定了《上海市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以下簡稱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爲落實這一方案,市教委配套制定了《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的考試改革措施作進一步細化設計。

  在研製過程中,市教委積極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先後召開校長和教師代表、區教育行政部門和招考機構、教育專家等爲對象的座談會,聽取和吸納各方意見建議。經過多次徵求意見,形成目前的《實施辦法》。《實施辦法》自2017年9月入學的六年級學生起實行。

  2.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變化有哪些?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總數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在計分科目考試中更加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突出能力導向。

  爲落實全國統一要求,將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和歷史納入計分科目考試。採用日常考覈和統一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統一考試滿分均爲30分,考試時長均爲40分鐘,均採用開卷筆試方式;日常考覈滿分30分(具體考覈辦法另行發佈)。

  爲提升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增設外語聽說測試。採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滿分10分,測試時長10分鐘。改革後外語科目考試總時長和總分值保持不變。

  爲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強化理化實驗操作考試。採用分科分場考試,滿分15分(其中物理實驗操作考試滿分10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滿分5分),考試時長均爲15分鐘。

  爲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設置跨學科案例分析題,滿分15分。

  3.什麼是綜合測試?如何組織實施?

  綜合測試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和實驗操作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閉卷筆試時間爲120分鐘,試題包括物理試題、化學試題以及跨學科案例分析題,採用合場分卷考試。

  設置跨學科案例分析題,主要是爲了提高初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案例來源於學生生活,在探索跨學科案例分析題命題的起步階段,試題內容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學等學科。

  另外再設物理和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分科分場進行。同一科目學生可參加兩組實驗考試,每組實驗考試時長均爲15分鐘,在兩組實驗考試成績中擇優計入總分。

  4.外語科目在改革之後考試方式和時長有變化嗎?

  改革之後的外語科目採用閉卷筆試和聽說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原來的閉卷筆試(含聽力)考試時長從100分鐘改爲90分鐘,另外增設了聽說測試(採用人機對話方式),時間爲10分鐘。改革後的外語科目考試總時長不變。

  5.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兩門學科的日常考覈重點關注什麼?

  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和歷史兩門學科的日常考覈以公平、公正、公開爲原則,堅持過程評價、多元評價、綜合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進步與表現,體現對學生學習態度、習慣養成、關鍵能力和價值觀培育的引導。日常考覈內容包括“學習成績”“學習表現和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三項。學校是實施日常考覈的主體,承擔日常考覈的組織工作及賦分職責,學生日常考覈成績須公示,確保真實性。日常考覈評價信息自2019年9月起採集,具體考覈辦法另行公佈。

  6.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非計分科目的組織實施與成績呈現方式是怎樣的?

  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學、科學和社會5門科目考試由市教委教研室統一命題、統一制定評分標準,由各區在統一時間組織考試和評卷。

  勞動技術和藝術科目不統一組織考試,由學校依據相關學科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平時表現爲依據,綜合評定其考試成績。

  非計分科目的考試成績僅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第呈現,記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紀實報告中。

  7.哪些學生要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有兩類學生要參加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第一類是本市初中在籍學生,他們需要參加所有科目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第二類是符合當年本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報名條件且參加招生的初中往屆畢業生、結業生以及外省市應屆畢業生,這類學生必須參加計分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即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綜合測試、體育與健身科目考試。

  8.在外省市就讀的本市戶籍初中學生,如果要參加本市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話,怎樣參加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上述學生參加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主要有以下兩類情況:

  第一類:對於準備在外省市初中一直就讀到初中畢業的本市戶籍學生,應在初三階段按要求報名參加本市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綜合測試、體育與健身科目考試。

  第二類:對於已在外省市初中就讀的本市戶籍學生,如符合本市初中轉學條件,可按要求申請轉學進入本市初中就讀,並根據就讀年級等實際情況報考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由外省市轉學進入本市初中就讀的學生,若已參加過外省市省級或地市級教育考試機構統一組織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須經外省市相關教育部門認定具體等第後,持有關證明材料申請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相應非計分科目考試成績認定,計分科目考試成績不予認定。其中,信息科技、科學、地理、生命科學和社會5門科目考試成績,由各區教育局指導本區相關業務部門組織認定;勞動技術和藝術2門科目考試成績由轉入學校組織認定。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

  高中校長和專家這樣解讀

  上海中考改革配套文件《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出臺了,初高中校長等教育界專業人士怎麼看?

  晨報君採訪了上海教科院的專家、復旦大學附中校長等教育界業內人士,來看看他們對於《實施辦法》的解讀吧:

  設置這四個板塊,考慮的是整體反映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情況,特別突出社會實踐。

  首先,此次提供了整體的考察框架,不要求這些方面平均發展,更不要求門門優秀,而是給學生提供了各個方面展示的平臺。

  對於社會實踐和創新方面,給與了比較多的篇幅和比較詳細的填寫內容,因爲對這兩方面的能力要給予傾斜;但也考慮到不增加壓力,所以考慮到初中學生的特點,讓學生提交能提現創新精神的代表作,而且是四種形式裏任選一種來提交,可以寫探究性學習報告,也可以寫社會考察報告,也可以寫科學實驗報告或者創新實驗說明,而且初中四年只需要完成一個代表作品即可。

  記錄評價方法裏強調紀實導入。學生填寫的內容只有自我介紹、參加共青團少年隊德育活動(學校錄入活動,學生每年選兩項),以及探究性學習代表作“四選一”,且四年只做一次。

  但我們特別強調客觀寫實地記錄,沒有學生的互評,也沒有家長的評價,只有探究性學習裏有簡短的教師評價外,其他沒有要錄入評價的地方,也不會折算成分數或劃分等第。

  再次,我們在結果應用上,現在主要對初中來講,可以指導學生的生涯發展,初中畢業時作爲一些調研,對於高中來說,對於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的錄取過程中來採用。我們強調尊重差異的原則,這個評價不是拿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人,不需要學生面面俱到去填寫,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事蹟,某個方面是可以空白不填的,展示學生的不同優勢特長。

  我們提供的是一個比較系統的記錄, 但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記錄作評價;而是由高中學校根據他所要的人才特點來評定。

  而在保障制度上,信息確認、舉報公示等制度的建立,是爲了強調錄入數據的真實可信,我們對數據真實性的要求對比學生能力高低的重視度更高。比如在探究性報告裏,更關注學生講思考的過程,並不要求一定要有多麼高大上的結論。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的推行,將給高中在招生時提供很好的引導,從原有的單向評價走向多元化。

  此前曾出現過這樣的案例,一個成績很優秀的學生,卻連美國地圖和俄羅斯地圖都分不清楚,這個知識點是初中就應該掌握的;還有次考試中有道歷史題,“開羅宣言在哪裏簽訂”,有位高三學生卻不知道開羅在埃及,這也是初中階段常識性的內容,說明知識結構存在欠缺;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爲這些內容不在中考升學中體現,所以學生就不再重視。

  這類例子並不鮮見,暴露出一個問題——以往的單線評價雖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這種“唯分數論”的評價模式會把社會認知往“分數決定論”靠攏;而評價形式的多元化,呈現出更豐富多彩的教育結果和教學培養的價值。也正因此,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更迫切需要推動初中階段教育培養過程中的綜合素質評價。

  此外,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也會推動終極性評價儘可能向過程性評價過渡,更豐富地呈現出學生在初中每個階段的成長性。

  其實高中在選拔時,更關注學生的過程性、成長性評價,但很長一段時間來,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模二模考的分數排名,這不利於高中選拔真正想要的、全面發展的學生。

  此外,一直以來,高中在選拔時既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自主招生方式,但也存在隨意性較大的問題。各個學校都結合各自的特徵、他們對優秀學生的理解來進行選拔,但這也不能充分全面體現一個初中畢業生所能具備的素質。

  比如,有些高中比較關注孩子的奧數能力,奧數確實起到了一定特長培養的作用,但如果學校在自主招生時以奧數的單一模式來選拔和培養,那顯然不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

  有些學校會給學生做心理測試、讓學生長跑測試堅毅性;或者在門口放幾張紙屑,能主動撿起來的學生說明品質良好……這些方式確實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隨意性大的問題。而高中學段的選拔和人才培養,需要在規範和科學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升學選拔。

  從這點來說,初中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評價辦法的實施,將對高中在選拔和培養上更有引導性和規範性。

  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綜合體,此次實施辦法用比較綜合的、科學的方式去評價,鼓勵他們具備綜合的素養,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向。我對於“綜合”的理解,包括:

  一,綜合的能力和知識。這次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對外語聽說的注重、對理化實驗的重視,對多學科綜合案例分析的關注,也會推動教學的改變,指向學以致用和能力的綜合。

  二,綜合評價。在這四年中,通過四個過程性的綜評,能促使孩子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勢,讓家長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促進孩子能力的綜合提升。

  三,初中生社會實踐辦法方案的出臺,也是促使各方形成合力,促進教育的優質發展。

  四,我們學校最近也在醞釀製定綜評校本化的實施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學校本身也有一定的資源和優勢,特色課程、活動,也有比較成熟的評價方式,怎麼把學校原有的綜評積澱來配合此次的綜評改革?這也是學校對已有資源和積澱的一次良好的梳理。

  總之,希望通過這場改革的平穩推進,真正促進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

  這一方案,既突出價值觀的導向,道法和歷史進入計分科目;也突出能力導向,英語,理化,案例分析,雖然分值不大,但能促進學校轉變教學方式;更突出過程導向,明確評價要求,對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的發展。

  作爲學校,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把握改革配套方案的精神要義;全面培訓指導,學校在市教委和區教育局的指導下,已經在製作培訓指導方案,對家長和老師進行全覆蓋的培訓,將具體改革要求指導到位,讓老師和家長明白改革步伐和舉措是適度適當可操作的,避免不必要的畏難情緒。

  此外,學校還將制定校本方案,在從2019年9月開始實施前,我們的相應校本都要制定到位。

  同時,學校還將進一步落實課程計劃,改進學業評價,研究改進相關學業評價變化;同時根據綜評實施辦法要求做好落實工作。事實上,很多學校此前在綜合素質培養上都已經有大量的積澱,比如我們在品德公民素養上,就聚焦核心素養培育展開了許多活動;而在體育藝術科技活動方面,我們分成不同課程羣的打造,讓每個孩子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提供豐富多彩的系列課程;關於探究性學習報告,我們各年級也都已有自選的探究性學習項目,與德育結合,綜合人文、科技創新、藝術創意等不同類別的探究性學習課程,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已經滲透在四年的初中學習中。

  也正因此,我認爲,綜評方案的推出,正是對上海基礎教育多年來以人爲本的理念和實踐的凝練。

  閔行區已經成立了相關的工作小組,對如何培訓做了準備,不僅從政策層面出發,更從中考改革的大背景出發,詳細解讀,緩解家長和學生的可能會有的緊張情緒。

  上週,我們已經組織全區班主任,進行教師層面的培訓;確保教育系統內部關鍵人羣全面瞭解政策措施;這周起,我們也在收集梳理學校反映的問題和情況說明,也在制定下週家長會的相關方案。因爲這一方案在六七年級涉及到的具體改革內容不一樣,所以我們也將分羣體對學生家長進行宣傳,並且儘可能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培訓,避免各校之間不同步。

  此外,區裏還將做好政策落地。比如對於此次新增的跨學科案例分析,一方面要圍繞課堂教學改進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同時,相關學科的地理和生命科學教師已經開始進行聯動,教研室也梳理並給予了資源支持,並支持進行聯合備課教學。

  而在社會實踐方面,我們已經進行了社、企、校聯動,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服務保障,確保這項改革的平穩有效推進。

  來源|新聞晨報(shxwcb)綜合周到上海 李星言、上海發佈

  編輯|羅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