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讀報感想:蘋果日報─〈響應待用麵,善心男送百碗〉
臺灣社會熱心而且很有行動力,相對來說,信任薄弱和三分鐘熱度則是主要的問題。為此需要建立一套可長可久的穩定機制。


義大利待用咖啡的理念上網一週,就有臺灣人落實到更需要的食品上面。隔天,媒體採訪、廠商跟進、大家開始說「我要捐十碗」。然後,可以透過其他事件往下推敲出兩種可能性:
1.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幾天後網路爆出某貴婦騙喫待用麵、壞老闆貪汙善款;民眾馬上卻步。
2.這件事幾天後被更大的社會新聞蓋過去。好老闆煮完了待用額度,小本經營無以為繼。
殊途同歸,待用理念在臺灣從此消亡。

信任問題跟三分鐘熱度在臺灣算是民族性了;只能設法彌補它造成的問題。這樣的「運動」要維繫下去,唯有靠政府或是大型民間團體介入。可以先由民間團體建立待用麵驗證機制;爭取時間讓政府完善社工扶助體系。待用麵精神永存,實踐者被更健全的機構取代。新北市今年元月啟動的「幸福保衛站」,就是一份可行的修改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