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說,孩子最近老愛跟人家要東西帶回家,

結果就被爸爸先責罵一頓了。
問:之後該如何調教?

 

當你想要調教孩子任何不當的行為時,

父母請先放鬆自己,別帶著興師問罪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是首要之務。
否則下次要調教的問題就是,孩子,你怎麼會說謊?!

 

先給孩子笑臉,找一個什麼事件,可以讚賞他的
然後牽著他的手,或環抱著他,(私下兩人獨處的空間)
問他:今天被爸爸駡了,你是不是很難過
媽媽看了心裡也是一樣不好受,但是爸爸是愛你的。
爸爸是不希望看到你老是和人家要東西,媽媽也覺得這樣是比較不好。

 

母:你喜歡那個玩具嗎?(同理心)
子:嗯
母:玩具的主人,應該也很喜歡吧!
子:。。。。。
母: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玩具很喜歡,你可以和小朋友說:可以借給我玩一下嗎?(說話教育)
但是不能和人家要哦~
因為老是和人家要東西,別人會不喜歡我們。(社會化)

如果,別人一直跟你要玩具,你會喜歡嗎?(角色扮演)
子:不喜歡~
母:這就對了,所以一起玩就好,別把別人的玩具要回家哦~(正確認知)

母:爸爸是不喜歡你和人家要東西的行為,不是不愛你。
你看,爸爸也是會買玩具給你們玩啊~對不對?(幫助重建父子關係)

你是很棒的孩子,還會畫圖送媽媽,還會……(讚賞他對你的體貼事件)
好了~去玩吧!媽媽愛你(抱一下)(補充愛的感覺)

 

孩子的行為可能是出於愛不夠,(情緒欠佳),

而轉移到物質需求或是社會化不足,

不懂人際互動模式,

大人是有責任去調教孩子社會化的部分。

如果大人不先去理解原因,只是一昧的否定孩子,責備他們的行為,

就沒有對症下藥了,而且越打駡,行為就越差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