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文揚“過去我們都是把最好的海鮮運到其他國家,現在我們想變‘輸出’爲‘輸入’。”4月3日,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以下簡稱“遠洋協會”)黃寶善對經濟觀察網透露,近期,中國遠洋漁業正在佈局電商業務,意圖將更多的遠洋海鮮產品搬上中國老百姓的餐桌。

  遠洋漁業是海洋水產業的組成部分,指遠離本國漁港或漁業基地,在別國沿岸海域或深海從事捕撈活動的水產生產事業。據《2018中國漁業統計年鑑》數據,中國全年海水產品總產量達3321.74萬噸,其中遠洋漁業產量爲208.62萬噸,比上年提高4.97%,中國已成爲世界遠洋漁業第一大國。

  4月3日,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味庫海鮮&山東省中魯遠洋(煙臺)食品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新聞發佈會上,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黃寶善對經濟觀察網介紹,未來三方將從源頭把控品質,發揮電商渠道的銷售潛力,讓更多中國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買到品種豐富的、可信賴、可追溯的深海遠洋產品。

  黃寶善介紹,消費者可通過味庫海鮮在與其合作的京東、天貓、順豐等300多家電商上設立的“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官方電商銷售渠道”,選購貼有“中國遠洋漁業產品”證明商標的遠洋捕撈產品,主要包括金槍魚、阿根廷紅蝦、魷魚等多種自然環境生長的遠洋海產品。協會承諾其產品捕撈自遠洋深海,來源可追溯,對上述海產品的特定品質提供保證。

  佈局電商

  山東省中魯遠洋(煙臺)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爲“中魯食品”)董事長孟凡勇前一陣子很頭痛——在嘗試自身轉型海鮮電商的過程中,他驚訝地發現,每月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金槍魚等海鮮產品所賺的錢,還不夠給僱員發工資的。

  這並不意味着中魯食品在質量上存在問題。事實上,這家公司擁有國內首座超低溫(-60℃)冷庫20000噸,及首座超低溫變溫冷庫30000噸,擁有高標準生產加工車間8000㎡,日生產能力達60噸,已形成金槍魚存儲、加工、交易的綜合平臺,生產的多種產品遠銷海外,其品質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

  問題在於,傳統的海鮮公司雖然精於捕撈、硬件設施發達、實力雄厚,卻往往無法快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對產品的認知,或者通過更高效便捷的渠道吸收C端用戶。這也是遠洋漁業協會下近248家會員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以金槍魚爲例,目前市場主要以出口日本歐美爲主,國內加工企業雖然在捕撈和生產方面專業性十足,卻相對缺少零售環節的經驗和人才,這使得行業內大批優質深海遠洋產品尚未真正走進消費者生活。

  隨着生鮮電商的崛起,生鮮冷鏈物流的迅速發展,海鮮電商化成爲了新的趨勢。孟凡勇對經濟觀察網介紹,在這方面,與味庫海鮮這類專業電商平臺合作可以彌補這個短板。

  北京微酷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味庫海鮮”)是經由中國遠洋漁業協會認證的深海捕撈漁業產品的官方銷售電商,目前爲天貓、京東、順豐、本來生活等300多個電商平臺、社區團購、媒體電商等流量平臺提供專業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海鮮運營服務,已累計服務超過50萬中國家庭。味庫海鮮創始人兼CEO顧東君的祕訣是用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她介紹,目前,味庫海鮮已經發布了相關視頻5000多條,總播放量達20億播次。

  佈局電商,是因爲行業看到了中國人對於金槍魚等深海產品消費需求的改變。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黃寶善發現,近年來,特別是4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對於金槍魚製品的接受程度很高;同時,這類消費羣體更青睞於依託電商的消費渠道。

  國內市場

  中國消費者對於金槍魚的認知和接受並非一日之功。據孟凡勇介紹,金槍魚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開拓上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他們至今已經花了19年的時間來培養市場。

  而到現在,據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黃寶善透露,中國市場對於金槍魚的需求量已達15萬噸;並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漲。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是由從事遠洋漁業的企業、事業單位、經濟合作組織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組成的全國性遠洋漁業行業社會團體,幾乎涵蓋捕撈加工、冷藏貿易、運輸物流、食品餐飲等全產業鏈。

  目前,國內市場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顧東君介紹,隨着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購買食品時越來越注重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這點在選購海鮮時尤爲突出。問題在於,海鮮行業魚龍混雜,如何在市場上買到放心的海產品,成爲消費者痛點。

  在黃寶善的辦公室裏,可以看到中國約2600艘船的實時動態,協會旗下200多家會員企業所有的船隻信息都在此有跡可循。他介紹,每條船在哪裏捕撈和生產,遠洋協會都是實時監控的;對於每條魚都實行“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以保證產品質量。

  黃寶善認爲,由於網絡商家衆多、監管難度大,很多產品存在着商品信息缺失、產地難追溯的問題。“未來三方將從源頭把控品質,發揮電商渠道的銷售潛力,讓更多中國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買到品種豐富的、可信賴、可追溯的深海遠洋產品。”黃寶善如是說。

  轉型邏輯

  目前,中國的遠洋漁業很大一部分面向的是海外市場。“以前,韓國是全世界金槍魚罐頭的最大生產地,其次是臺灣。現在,金槍魚罐頭的最大生產地在中國。”黃寶善介紹,歐美西方國家對於金槍魚罐頭的需求量很大,比如歐盟和美國的軍隊供應方面的需求。

  新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遠洋海鮮將駛回中國。黃寶善說:“現在運回國內的在總產量中約佔60%-70%。”

  中國企業顯然有自己的邏輯。黃寶善介紹,“十三五”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地依賴于海洋,國家也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也有一些相應的政策鼓勵;與此同時,國外市場經濟的波動也讓越來越多的遠洋企業意識到國內市場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遠洋行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黃寶善介紹,雖然近年來中國遠洋捕撈業發展迅速,但相對於遠洋漁業發達國家,中國的遠洋捕撈業發展仍較爲落後。爲此,遠洋協會還去日本等國家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目前,黃寶善介紹,與成立初期相比,遠洋協會不但新增加了公海拖圍網漁業等新生遠洋漁業項目,而且在魚貨運輸、產品加工、市場開發、行業履約、國際漁業規則認知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進展。

  近年來,中國遠洋漁業加快了對於遠洋捕撈的進程。遠洋捕撈是指在200米等深線以外大洋區進行捕撈作業。據遠洋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年,中國擁有遠洋漁業企業資格的捕撈企業170家,經農業農村部批准的遠洋漁船約2538艘,總產量約203萬噸,總產值約214.5億元。

  味庫海鮮創始人兼CEO顧東君介紹,中國是海洋捕撈業大國,但隨着近海環境惡化與漁業資源枯竭,近海捕撈業發展已陷入困境,遠洋捕撈業成爲海洋捕撈業新的增長點。遠洋捕撈產品營養豐富,同時遠離人類活動區域,具有無污染、綠色健康的優良特性,對保證人們飲食健康和消費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