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下調對進境物品徵收的行郵稅稅率,促進擴大進口和消費,其中對食品、藥品等由15%降至13%;紡織品、電器等由25%降爲20%;皮革服裝及服飾等從25%下調至20%;箱包及鞋靴等由25%下調爲20%。

  具體見表格:

  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的進口稅。也就是說,行郵稅的徵收對象主要是超過海關規定數額,但仍在合理數量以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

  該政策對個人消費者的影響最爲明顯,尤其是海淘一族,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境外優質商品。業界稱,此次降稅的品類包括了消費者喜愛的進口商品,比如食品、紡織品、藥品、電器等,比如紡織品、電器等物品降稅達5個百分點,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據瞭解,行郵稅在去年11月便經過一次大幅度調整,總體將進境物品進口稅率由15%、30%和60%三檔調整爲15%、25%和50%。降稅物品共涉及260個稅號,約佔稅號總數七成,基本上覆蓋了消費者常購的菸酒、箱包、紡織品、化妝品、鐘錶、家電、影音設備等物品。

  從跨境電商角度來看,進口模式主要有保稅進口和直購進口,其中保稅進口模式約佔70%-80%。儘管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都引用了保稅進口模式,但也存在部分個人或團隊直購模式,即個人(團隊)買手從海外商超掃貨,然後集中運回國內銷售,這類跨境電商羣體同樣可以享有此次稅收禮包。

  北京一位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這一降稅政策對跨境進口企業來說,釋放了進一步利好信號,消費者可供選擇的進口商品越來越多,稅收負擔也有所下降。

  目前來看,國家對跨境電商企業主要徵收含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等在內的跨境電商綜合稅,其中已經對跨境電商部分商品實行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按法定應納稅額70%徵收,由此支持、鼓勵跨境企業發展,擴大境外優質商品的進口。

  總體上看,新政策對居民消費者購入進口商品構成利好,有助於進一步擴大進口和消費。而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行郵稅的調整影響有限,它們目前最關心的還是《電商法》實施後,要求跨境電商企業與海關係統對接交易數據,這意味着,跨境電商企業系統應根據商品發貨海外倉、清關口岸、貿易模式自動對商品進行拆分,分別生成不同的訂單無縫對接海關,三單合一直接申報。業內人士稱,如果是買手代購模式,很可能無法提供相關購買單據或產地證明等原始憑據,影響相關業務,但從長遠來看,系統對接後將進一步提高清關效率,引導跨境電商行業更加透明化、規範化經營。

  新金融記者 袁誠

  責編:大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