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部有點年紀的電影了。比刺青多了更多感情細膩的部分,又沒有漂浪青春的苦澀,蠻有風格的都市女同志代表作。

  總評:劇情薄弱,場景美麗。

  這部電影是由四部微電影組合而成,貫穿其中的主線則是這棟公寓,以及一包不知到底要寄給誰的包裹。(汗

  先分別概述一下這四段的感想:

(一)如果南國冰封了

  開頭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失戀的女生,跟一個暗戀著她、自告奮勇要在臺北照顧她的朋友。兩個長髮女生的情侶在臺灣比較少見一點。但它蠻貼切的點出一個同志情侶常常出現的矛盾: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出櫃。不喜歡女朋友在自己打工的地方顯得過度親暱、不喜歡在公眾場合接吻,想必這種苦澀的經驗很多女孩都有過吧!但最後好像也沒有一個解套(例如說兩人深入討論這種心境、加以改善之類的)?以電影來說,劇情就比較沒有張力,但卻是蠻真實的。發生這種問題的時候雖然心裡很酸,但最後真的能討論出處理方式的情侶畢竟不多。深愛著對方所以不願意勉強,即使這種妥協會傷害自己,通常還是會忍受。

  故事最後離家出走的女主角聽了一位老公公說著自己的故事,似乎有所感觸,而究竟是甚麼感觸……喫完一顆糖果後,就進到了下個故事(咦?)這整部電影的節奏就是這樣,有些忽快忽慢,當你覺得好像快進入狀況、或是正要開始精彩時,重心就轉移了。

  「花喫了那女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二)看不見攻擊的城市

  這是我本人最喜歡的一段。除了魏如萱很吸引人之外,我覺得她把兩個主角的性格塑造的很不錯:乖僻、內向、近乎偏執的廚師U,還有豪氣、侵略性強、渴望愛欲的OL林銘。首先……張榕容真的把U這個角色詮釋得不錯,她混血兒的立體五官讓這個角色更添加一種與旁人的不協調感,加上U的一些奇怪動作(例如在水杯裡養金魚、一次用好幾根吸管喝一整排養樂多、堅持杯盤擺放的方向),整個人的怪異感快要跟死亡筆記本的L相比了啊!我最愛這種角色了!

  而相對的,魏如萱飾演的林銘,也是角色非常強烈。有幾次他們在喫飯的時候,鏡頭刻意拍攝桌底下兩人的腳,林銘的腿常常有意無意的越界、觸碰到U的身體領域,我相信這是個蠻明顯的象徵,有著一點情慾氛圍的挑逗,也暗示著林銘積極試圖要越過U所建築起的防禦牆(而U也淡定的毫無反應……這……)。某段,在餐廳裡林銘緊靠著U說出一些調情話語,想激起U的反應,但U的回應依舊是『不知道你在說甚麼』外加不敢看林銘的撲克臉。遇上正值虎狼之年的林銘,實在有點掃興(觀眾也蠻掃興的),但U在家對著鏡子自慰這場蠻驚人的獨腳戲,卻又透露出U其實也有淺藏的情慾,只是無法對外人傾訴,也無法交付外人。

  最後讓林銘抓狂的導火線,是U要去國外學習烹飪了,但她卻連她家都沒去過。於是近乎逼迫的,林銘被邀請到U的家中,稍加打量了一會兒,接著U就被撲倒在她那張冷硬的燈泡牀上。是說輕熟女姊姊的反攻是蠻吸引人的,但看了前部分就知道U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卸下心防?果不其然U反壓回去親了兩秒鐘,就坐起身了。一陣尷尬,然後就甚麼都沒有了。結局不出所料是不好的,「我們結束吧」的一封簡訊。

  跟「如果南國冰封了」比起來,這段的趣味性跟故事性是稍微濃厚一點的;但最讓當初的我感興趣的,的是U的膽怯及沉默。U的膽怯就像是大多數的人在尚未接觸到性、愛之前的那種膽怯的總合體,站在童貞跟成人的交界處時感受到的膽怯。U的情慾像是被這城市埋葬在身體的深處,充滿了自我壓制卻又試圖解放。換個角度想,如果她們最後真的有做愛的話,這段故事可能就變得比較稀鬆平常了吧。

  最後一幕,U蜷縮著身體躺在牀上,透明牀版中的電燈緩緩亮起,畫面卻漸漸暗掉。這幕實在是太美了。

「花喫了那女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三)夢見相反的夢

  這個故事的兩位主角回歸了最常見到的TP制,一開頭就是豔冶十足的叫牀聲(呻吟聲並不足以形容其之激烈),可惜只有聲音而已,鏡頭對到兩人的時候都已經穿好衣服了。Spancer(T)送了Summer(P)一個生日禮物:草莓保險套,然後理所當然的說希望她永遠用不到它。這故事背景設計的也蠻日常的,從用到的情趣玩具到面對世俗眼光Summer的選擇,都很合乎常理。但基本上,兩人的諾言其實殘酷無比:Summer希望能去履行社會責任,嫁夫生子,等到十年後再回來與Spancer重聚。

  沒有人會希望聽到自己的伴侶這麼說,光是想到要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嫁給別的男人,即便是假的,T的心理會多麼難受!我認為這是個自私的想法,雖然電影裡沒有交代細節(例如女生的家裡有沒有在逼婚、是否為古版的老式家庭),但會有這種想法,從基本上應該就狠狠傷了Spancer的心吧。但面對愛情時,我們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她答應了,十年後的相聚。

  如果是妳,願不願意為了眼前摯愛對於社會的虧欠感,等她十年?我認為我是做不到的。沒有毅力能伴妳走過這十年的,未必十年後就能伴妳走一生;何況愛情若不是兩人共同經營,怎能持續?

  結局沒有寫的非常清楚(這部戲的特色?)我本來以為Summer的老公會掀起一波戰爭,結果並不是,他其實也是個因為愛著老婆所以忍痛割愛的人,心中明瞭著或許他永遠也得不到她的心。這種事情是真實存在著,因為壓力而被迫跟異性結婚,造就的不只是一個人的破碎,而是一整個感情圈

「花喫了那女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四)像花喫了那女孩

  看到這個標題不禁起了一下雞皮疙瘩,因為最後一個故事正好點到電影名稱,安排得挺不錯的。

  但這個故事是最無理超現實的一個。除了Ricky實在是個有點帥的長髮T之外,整部作品找不太到我喜歡的點,充滿了前女友跟漫畫式的暴力鏡頭,不過有個前女友是蠻正的啦。王心凌我就……不予置評了。(看到她用裝可愛的哭腔撒嬌我實在有點……)首先女生會這樣瘋狂動粗的假設對我來說就有那麼點牽強啊。但其實這個故事如果要詳加交代、再渲染一下,是可以拍成一部長片的吧。建議在看這段的時候不要以劇情片的角度,而是以藝術片的角度來欣賞它鮮豔的創造力,不然妳會被自己逼瘋的。接近片尾時,Ricky跟女朋友們躺在牀上(這邊已經偏向意識表現而非真實了),每個女孩頭上都帶著馬卡龍色系的鮮豔短假髮,這個畫面是蠻不錯的,而且也有呼應到四部短片中間段出現的「糖果」。結局也是蠻飄渺的,沒有一個很踏實的大結局啦。

  「花喫了那女孩」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部片某些地方真的拍得很漂亮,例如說沒甚麼意義的片頭:一羣男男女女穿著黑白色系的衣服,或抽菸或喫糖果;而且漂亮的女主角們也替整部片增色很多。故事的名字也取得非常美,幾乎有點新詩的韻味。但最最值得推薦的是,這部片異常堅強的音樂陣容!

  旁白是我的女神陳綺貞這點已經令人很熱血沸騰了,而許多配樂也都非常有質感、畫面感。例如片頭的『想想』(我是顆糖果,妳要不要喫……)有種哀怨自嘲的甜美,光聽就覺得有種粉紅色的光暈籠罩啊。而第二段故事中,林銘載U回家的路上唱的『香格里拉』(你抱著小貓咪,藍眼睛不再憂鬱),更是堪稱經典。第四段故事的配樂,陳珊妮的『當傾斜的傾斜重複的重複』(黎明比愛陌生,愛比死冷),超級切合這段故事的超現實感。最後的最後,則由張懸的嗓音來收尾,帶著神祕詭譎氛圍的『TRISTE』(妳是我的靈魂,但不是我的眼神)。TRISTE,歐語的"悲傷"。算是個接近哀悽的美麗。

 

  總結:要看花喫了那女孩,千萬別抱著看一般劇情片的心情,它沒有糾葛複雜的多重關係,沒有激情赤裸的牀戲,只有一些讓妳思考的問題,跟一點哀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