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養老產業成爲朝陽產業,護工的需求倍增,儘快建立一支穩定、專業的護工隊伍,既是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需求,也是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屬的願望。

  結合貧困戶脫貧需要和老年人實際需求的“呂梁山護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一人培訓,全家受益,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呂梁山護工”,已成爲貧困農民脫貧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和山西省呂梁市的一張“新名片”。

  培訓讓她找回了生活方向

  2008年,呂梁市中陽縣五家莊的許蓮紅家中傳來噩耗,她的丈夫被查出肝癌,家裏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

  2016年的冬天,她的父親從市裏的“呂梁山護工”中心瞭解到可以免費參加培訓,就攛掇她學習家政技能,靠自己的雙手脫貧。

  “我捨不得家,一直在猶豫。丈夫告訴我,政府都不相信,我們還能相信誰?”許蓮紅說,在家人的鼓勵下,她參加了爲期一個月的“呂梁山護工”培訓,學習了禮儀、普通話、母嬰護理養老服務、醫療護理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她又找回了生活的方向。

  作爲當地脫貧增收的一塊招牌,“呂梁山護工”計劃由來已久。2015年,呂梁市提出了“三個一”扶貧行動計劃,即100萬畝經濟林提質增效、100萬千瓦光伏發電、10萬貧困人員護理培訓。其中,護工(護理)培訓就業計劃被當地作爲精準脫貧的一個重要抓手,着力推動。

  “我們把打造‘呂梁山護工’品牌當成一項重要任務。”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說,圍繞“呂梁山護工”,全市以人社、扶貧、財政、農委、團委、婦聯、工會等爲成員單位,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組織領導體系。培訓計劃、就業實施辦法、轉移就業扶貧等文件先後出臺,從規劃設計、體制機制、資金保障等方面均予以保障。

  深入人心的脫貧路子

  2017年正月,懷着忐忑的心情,許蓮紅第一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在那裏,等待她的是什麼?有大城市的車水馬龍,有熙熙攘攘的人羣,還有老年人等着去照料。

  與許蓮紅同行的“呂梁山護工”還有近百人,不少人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外出打工,未來雖不可知,卻充滿希望。

  “懷着美麗的小康夢,走出大山,走進了城市,不要問我的名和姓,我是您的親人‘呂梁山護工’。面對呂梁山大聲地唱,我是自強的人啊。勤樸誠信好民風,爲夢想能出彩,實幹記心中。辛苦我一人,幸福兩家庭,一顆愛心暖四方,服務最光榮……”提起當年的情景,許蓮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列車上,百名“呂梁山護工”一起唱的這首歌謠,代表着她們脫貧的堅定信心。

  “我們都是政府、親戚推薦而來,都想爲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丈夫分憂,擺脫自己的困境。”另一名護工任曉麗說,“呂梁山護工”在她的村子裏家喻戶曉,許多人都把當護工作爲脫貧致富的好方法。

  培訓10萬名“呂梁山護工”,“十三五”期間完成6萬人培訓任務,實現就業3萬人,是呂梁市定下的目標。2018年,根據工作情況,呂梁市委、市政府進一步細化、量化工作措施,有針對性地制定《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工作行動計劃》,提出32條措施,形成既統一領導又分工負責,既相互監督又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

  宣傳的力度深入到村。現在,一提起“呂梁山護工”,全市的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市民通過當地電視、報紙、網絡,能第一時間得知“呂梁山護工”的各項消息。

  “呂梁山護工服務中心”輻射全市。“互聯網+呂梁山護工”的平臺搭建完成,將服務由現場延伸到網絡,想報名參加培訓的市民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報名。

  培訓的內容不斷完善。圍繞養老陪護、病患陪護、月嫂育兒嫂、家政保潔等重點培訓內容,呂梁市採取分類型、訂單式培訓方式,對學員進行側重化、專業化、封閉式培訓,將職業道德、愛心教育、普通話教育作爲培訓必修內容。

  就業幫扶的網絡覆蓋全國。當前,太原、北京、天津、青島、呼和浩特、包頭、河北等全國各地100餘家家政服務企業都與呂梁市政府建立了合作關係。呂梁市通過召開就業推介會、專場招聘會,通過與家政公司對接合作,幫助廣大“呂梁山護工”外出就業。同時,挖掘本地就業市場,扶持本地家政公司發展,就近就地安排“呂梁山護工”就業,效果明顯。

  塑造誠信、勤勞、專業的文化內涵

  在北航家政服務站,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教授和一位生活能自理的老太太被分配給了許蓮紅。工作雖然辛苦,但她知道只要付出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只有自己保持真誠的服務態度,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許蓮紅說,現在,在她的精心服務下,老教授夫婦生活得很開心,在生活和精神上都把她當成一家人來看待。

  一個個平凡的護工,憑藉着自己的真誠贏得了客戶的尊重和認可,也讓“呂梁山護工”在北京知名度越來越高。

  “‘呂梁山護工’這張名片,已經享譽京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和家庭開始接受,並點名找呂梁山護工。”北京市海淀區養老服務管理協會副會長劉永強說,在北京,一提起“呂梁山護工”,瞭解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

  “‘呂梁山護工’的品牌內涵,就是誠信、勤勞、專業。”李正印說,通過多年努力,“呂梁山護工”已成功在全國打響了招牌。“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淳樸厚道;“勤勞”就是踏實肯幹,喫苦耐勞;“專業”就是技術精湛,服務周到。

  “‘呂梁山護工’能夠走出大山、成就品牌,離不開呂梁兄弟姐妹們勤勞的品德。它的誠信,得益於呂梁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植根於呂梁人民樸實善良的優秀品德。它的勤勞,源於多數貧困家庭,渴望依靠勤勞雙手實現美好生活的嚮往。它的專業,源於‘呂梁山護工’積極參加培訓,獲取專業技能,源於家政公司和廣大僱主的讚揚和肯定。”呂梁市市長王立偉說。

  “我覺得‘中國夢’也是我的夢。我的夢就是做一名傳承呂梁精神、傳播家政文化、傳遞愛心和溫暖的新時代呂梁山護工。如今,站在臺上,我想大聲地告訴即將走出大山的姐妹,做一名呂梁山護工,我很自豪。”2018年12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呂梁山護工”京津冀就業推介會的現場,許蓮紅略帶激動地講述着自己的“中國夢”。

  截至目前,呂梁市已舉行了21期“呂梁山護工”培訓,共計36376人,其中貧困人口16764人;實現就業18961人,其中貧困人口就業7243人。“走出去”的“呂梁山護工”,月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全市形成了“護工光榮”的輿論導向,許蓮紅和其他的“呂梁山護工”用她們的行動告訴了全社會,只要肯培訓、肯努力,不管多貧困,也能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

  接下來,呂梁市還將進一步打響“呂梁山護工”品牌,圍繞培訓10萬名“呂梁山護工”的目標,不斷提升培訓質量,開拓就業市場,做好跟蹤服務,以“誠信、勤勞、專業”的精神,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