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街天堂路(2015/08/05)

台北市信义区如要往木栅方向,开车最近的路线,你可以选择信义快速道路,穿越象山隧道至木栅,但是如果要单车通行,享受漫游健身同时也有登高越领赏景的乐趣,有一条单车捷径路可以尝试,骑行崇德街到福德坑下坡到木栅动物园,不过这条路线要经过极乐与富德公墓;往生休息上天堂的地方,如果你不忌讳的话!8/5日夏日午后阵雨前的阴暗天气,似雨不雨,阴天骑来不热,不会有大太阳下的酷热,出发走走吧!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11-2  

 

崇德街gps.jpg

骑行路线示意图如上。

线上地图请复制如下网址贴上Google Map网址列搜寻: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5.0112124,121.56272,13z/data=!3m1!4b1!4m2!6m1!1szEfCetu2MRno.k_Hc6hXuurv8?hl=zh-TW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1.JPG崇德街与信安街路口,循福德坑南港方向前行,静谧的小巷,然清明时节扫墓人潮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好不热闹。别小看这狭窄的崇德街,清朝道光年间就有深坑地区的茶农挑著茶,由木栅翻山越岭往艋舺装船外销,这段山路称做「茶路」。后来叫做「六张犁路」,于民国67年更名崇德街,因山区为示范公墓,寓意「崇敬先人德行」。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2.JPG

缓坡上行,并不吃力,文章标题"天堂路"不是意味著艰辛折磨如海军蛙人的天堂路,车友请勿误会,上骑路旁左侧多有扫墓的石阶小径,被誉称台湾新文化运动之父的蒋渭水先生也长眠在此,宜兰县政府将于2015年10月17日于安葬于台北市84年后,将迁葬回宜兰故乡,迁葬日期即是蒋渭水创办「台湾文化协会」94周年日、10月17日当天,宜兰县政府最近在樱花陵园打造「渭水之丘」,让一代民主先贤荣耀落叶返乡。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3.JPG

水泥石阶,斑驳倾颓的红砖墙,一切犹如过往云烟供人凭吊。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5.JPG回教墓区,白崇喜将军葬于此地。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6.JPG前方极乐公墓灵骨塔,这个与台北市政府有产权争议的殡斌葬业者,靠著承揽过去土葬业务赚了不少钱,移民到美国与中国大陆享受富贵。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7.JPG

路旁也是官宦人家的回教陵墓。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08.JPG

苍劲高耸的二叶松,兀自挺立在路旁。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13.JPG墓园山后突出的台北101。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14.JPG  白崇喜将军的墓园:引用文化部官网

1.白崇禧将军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闻名,素有「小诸葛」之称,从北伐、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都建立重大战功,并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国防部长。民国38年白将军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
2.民国36年二二八事件发生期间,白崇禧将军受蒋介石总统之命以国防部长身份来台宣慰,揭示二二八事件善后处理原则,包含从宽处理、禁止滥杀、公开审判、不得逮捕学生、紧急抚恤公教人员及人民等,多人因此得保全性命,减低二二八事件造成之伤害。
3.白崇禧将军信奉回教,其墓园内建筑采诸多回教文化元素,为台湾少见且具规模的回教墓园,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牌坊及追思石碑内有蒋介石、陈诚、何应钦、于右任等人题刻词句,深具历史见证及文化价值。

民国52年,白夫人马佩璋女士过世,白崇禧将军于回教公墓内辟建「白榕荫堂墓园」,为白将军留学美国学建筑之儿子所设计、大陆工程公司兴建,殆民国55年白崇禧将军过世后亦安葬于此,同葬时增添部分工程已列为台北市定古迹。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15.JPG与逆光下的台北市高楼大厦对照,阴宅比阳宅多所绿化,环境幽美,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16.JPG循右线木栅南港方向。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17.JPG慈恩园生命纪念馆。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21.JPG来到墓园的最高处,六张犁(崇德街)、木栅动物园、南港研究院路的三岔路口,取右走木栅方向。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24.JPG富德公墓办公室。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23.JPG富德公墓办公室前方广场左侧居高临下鸟瞰美丽的墓园。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25.JPG

信义快速道路象山隧道木栅方向出口景色。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28.JPG群山环绕地灵人杰,好山好景好风水,慎终追远先人长眠庇佑子孙。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30.JPG

山上的电塔也愈发显得雄伟,国家的能源政策令人忧心啊!几百亿即将盖好的核四封存不商转,便宜的电力用什么取代?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32_01后薄雾氲霭,山峦起伏,人生在世一辈子,到头来也不过就是挣来这个小位子。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33.JPG生命终归为自己找到出口?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37.JPG这一片的山头如果都是阳宅别墅呢? 景观第一排!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39.JPG大烟囱来凑热闹吧!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41.JPG继续选择福德坑复育园区前行,这里过去是掩埋场,经市政府大力整治为广阔的坡地环保复育园区,提供市民一个休闲去处,可惜无树树荫可遮阳休憩,市民使用率不高,倒是遥控飞机爱好者的飞行天地。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42.JPG

 

从木栅方向上来的大门口景观意象。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43.JPG

公园中名称为太阳广场的图腾印象。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46.JPG原住民的图腾点缀其中。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47.JPG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50.JPG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51.JPG福德坑复育园区大型原住民创作艺术三座。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55-1离开前眺望深坑方向群山环绕白云出岫,景美溪出山蜿蜒而过。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57.JPG下山的坡道上遇岔路,左边是转进焚化炉高耸烟囱的道路。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58.JPG

下山后在万福桥回望这只木栅最高大的地标长颈鹿。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59.JPG桥下景美溪潺潺流水,经动物园、政治大学向西南流去。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60.JPG动物园门口,非假日游客不多,远方山峦点点缆车身影。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61.JPG景美溪左岸自行车0K起点。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65.JPG左岸自行车道上捷运木栅线列车进站。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72.JPG

适时有人散步路过,格主请其按张快门。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73.JPG逆光下的景美溪流经木栅景美间,两岸人车分离,车道步道都整理得非常漂亮。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75.JPG恒光桥右侧连接老泉里,后方山头为政大校园。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77.JPG景美溪自行车道终点处,左侧往新店溪自行车道。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78.JPG

跨景美溪通往新店溪自行车道便桥。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1.JPG午后选择树荫下优闲看书的年轻人,背后栉比鳞次的公寓大厦与交通要道的环河道路。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2.JPG

最近的新闻话题:蟾蜍山下的焕民新村,以下引用文化局网路文字:

大安区「焕民新村」位在公馆蟾蜍山山麓,依据提报人所撰资料,「焕民新村」系大安区罗斯福路4段119巷78弄3号等39栋建物,土地及建物所有权人分属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及国防部空军司令部所有。焕民新村39户,由国防部空军司令部依规定腾空点还给土地管理机关台湾科技大学,并于102年5月27日核发拆除执照,原预计于102年8月份动工拆除,后因文化聚落及建筑等相关争议而暂缓。

 

位于公馆圆环附近,焕民新村沿山坡建筑住家未经规划而形成的自然布局。焕民新村的建筑配置为长条型,建筑物狭小,且多有很大的加建,构造及材料均属非专业营建;1950年代美军协防台湾时的空间见证之一,虽然军事建筑或设施已不存,但仍有相关遗迹可追寻。

 

由于焕民新村与蟾蜍山聚落共生,蟾蜍山标高128公尺,为台北盆地南缘之丘陵地,清领时期位处景美与新店地区进出北盆地的唯一要道上。当地隘口地形提供了军事防守的优势。蟾蜍山除了独特的山城景观,并紧邻空军作战指挥部,在长期低密度使用下,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生态体系,且是台湾少数列管眷村与自力营造眷村同时并存并保留之地景样貌,可呈现多元台北历史变迁的地区,人文自然景观非常丰富。

 

文化局于接获提报后启动文资程序,于103年3月10日组成专案小组进行文化资产价值鉴定会勘后,于今(7/30)提报大委员会讨论,决议将蟾蜍山登录为文化景观,后续保存之规划,将在山坡地安全前提下,以自然生态、集体生活记忆、学校后续活化运用为原则。

20150805蟾蜍山.jpg焕民新村路口广场披露的文化看板,解说蟾蜍山为公馆发源地的由来,很有可看性(请网友放大来看)或亲临了解公馆的历史,台北不需要太多蚊子馆,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需要被保留。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3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4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5蟾蜍山下的眷村将提报为文化景观,这三张照片说明了公馆发源地过去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请网友参考了解。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7.JPG蟾蜍山山顶为军方管制,焕民新村的现况。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89.JPG

20150805崇德街天堂路_91.JPG引用文化局文章:

市定三级古迹「芳兰大厝」位于大安区基隆路三段一五五巷一七四号,是台北盆地四周近山地区仅存少数清代古宅之一,屋主陈家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在清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0六年)建造芳兰大厝,其后代又陆续建造另两座大宅,分别称为玉芳居与义芳居。芳兰大厝的原始平面格局属于三合院,俗称正身带双护龙。它的建材采用台湾本地的石材与大陆运来的杉木与砖头。外墙水车垛以泥塑装饰,门额及窗上亦有泥塑字样,虽经岁月腐蚀,仍可见其精致之手工艺术。

 

1.为陈家开台祖陈振师创建于嘉庆十一年(西元1806年),为近两百年之古厝,乃台北盆地拓垦史之见证。
2.建物采三合院配置,具清代原貌,其外并有防御性石墙,反应当时移民建筑之特色。

蟾蜍山与芳兰大厝典故有兴趣请再自行Google。

今天骑乘的路线不长,虽有越岭坡道不觉吃力,骑来轻松愉快,虽会经过墓区,然心存诚敬何惧之有?又有这么多的古迹文物可让我更加了解台北历史,知性与感性充实了一下午的心灵旅程。网友也来骑骑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