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慢走絲機床為什麼不能達到國外的同類水平?這是一些同行經常說起的話題。為什麼「中走絲」會有市場?那是因為慢走絲好是好,價格太貴了,而國內又沒有在「性價比」上可選擇的慢走絲品牌,儘管有台灣的中檔機可選,但還是滿足不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精密加工需求。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分析,高、中檔的慢走絲機床基本上都是瑞士、日本製造的,價格從總的趨勢來說是呈下降的曲線行,但下降的空間不多。往往只有在國內有同類產品出現,國外相關的產品才會大幅度降價。

曾幾何時,國內的高校像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浙江大學,在電加工基礎理論和快、慢走絲加工技術方面,都有很強大的力量在做。可是,現在的大學重「市場」與「熱門」,大家都願意做「立竿見影」的學術工作和成果開發。像慢走絲這種技術複雜,牽涉門類多的科技,費時費力,開發周期長,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背景與技術挑戰下,很能做成功!

可以很明顯地發現,我們在慢走絲製造人才的培育上是退步了!從這幾年國內各高等院校博士、碩士發表的學術論文來看,很多是「應付」畢業文憑的作品,理論談不上理論,實際談不上實際,大部分是在前輩的研究成果上「滾爬」,對實際慢走絲的製造水平指導意義不大,甚至是半桶水都不到,談何指導!如今很多專業雜誌上發表的那些論文,無非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複雜的事情不懂玄虛化,職稱是評出來了,東西是造不出來的!

能獲得國家的支持,是慢走絲最終能與國外慢走絲竟爭的推動。資金上的支持是一個方面。現在我們國家並不缺錢,關鍵是怎樣從政策上引導企業願意把資金、時間、精力真正投入到像慢走絲製造的項目上來。市場環境不可能等待企業花很長時間,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來「研發製造」!

與國外慢走絲廠家技術相比,國內要差一大截,可怕的是,國外的技術發展從沒有停步,一年一個樣,如今國內高、中端市場完全是國外慢走絲的天下,當一個產業看到落後,而又無視這種落後去改變這種落後,這不能不說是國內相關部門的悲哀。我們的教授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我們的電加工研究人員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國內慢走絲製造廠商在參加各類展會的時候,我們的國內客戶在購買中、高檔慢走絲機床的招投標時,全被國外機床與技術佔領。

要在短期內趕上或達到國外慢走絲的水平,與國外品牌合資是一個好法子。但從目前的慢走絲相關合資現狀來看,也只是為了在價格上有「優勢」而為。100%乾的是組裝,一些無關緊要的部件生產,像外殼在國內生產。涉及慢走絲核心技術的脈衝電源、伺服控制系統,國外根本不會讓你去吸收與消化,國內企業也根本沒人想潛心去吸收與消化!這中間,合資的目的更多的是「商機」,如果在慢走絲的合資中,有國內相關科研院校人員的參與,可能就會不一樣。

國內從事慢走絲產業製造的廠家並不少,都能生產,但都是在單槍匹馬的努力,在產品的檔次上也就是慢走絲「入門機」,還沒有哪一家在市場份額上能成「大器」,這些廠家基本是「各自為戰」。也希望行業能多思考現狀,集中攻關,發揮各自優勢,技術共享,不再面對慢走絲市場的巨大需求「乾瞪眼」!

可視化的金屬加工,盡在工業視頻海報!

歡迎大家關注「鑫機緣」的微信公眾號:xinjiyuancps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