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湖之迷雾森林 2014/04/10 

     2014年4月10日气象预测太平山多云降雨机率30%,清晨仍然决定上山走了一趟向往许久的翠峰湖周边步道,回来多日仍沉缅于那美丽的山林景色诸如 : 冰河期孑遗植物山毛榉春天翠绿的容颜、步道旁丰富的自然生态、山岚云雾飘渺在湖面树林与山峦间如梦似幻的翠峰湖、红桧扁柏台湾衫珍贵的高山植物、已停伐林场的人文历史、还有与南胡杜鹃、玉山杜鹃同为乔木状冰河时期孑遗物种;长的像树一样的台湾高山杜鹃等。四月虽然没有秋黄落瑛萧飒,却见到满山生机蓬勃绿意盎然的春天气息;值得为这次的行旅写一篇纪实,记录我的所思所见。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3.JPG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1

从土场到太平山庄24.2K,山路蜿蜒曲折大部分的时间与路段云雾弥漫开车要非常小心,遇云开雾散的路段抢拍一张低海拔不甚美丽的蓝天白云的风景照;真的见笑! 不好说这是云海。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2

8.22分行车至23.2K处见管制站,需左转行驶翠峰湖景观道路;当日站内无人,迳行驶入。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3

一路仍需行驶于蜿蜒的翠峰景观道路,所幸早上时间没有浓雾,景观道路15.5K处抵达翠峰湖环山步道西口,虽多云但阳光依然露脸。

20140410翠峰湖步道

从西口开始今天顺时钟方向的步道之旅,请看今天的旅行地图。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4.JPG  

初行阶梯拾级而上约225m抵大元山林场时代,晴锋线蹦蹦车运材铁道遗迹整修后之平坦步道。

大元山林场.jpg    

引用当年生活在大元山工作站伐木工人小孩陈东元先生回忆录之"大元山运材路线简图",让大家多少了解当年的林场木材运输路线与工作环境印证本文的人文历史说明。
现在大家都认为翠峰湖属太平山,早期大元山林场虽是太平山林场的分场,其实在翠峰湖工作的林场员工及在这里长大的孩童,一直认定翠峰湖不属太平山,应是大元山,翠峰湖附近山区砍伐的木材都经由当时大元山工作站管辖的晴峰线(运材磞磞车)、晴峰索道、翠峰线(运材磞磞车)、翠峰索道、大元山四公里线(运材磞磞车)、 鞍部索道、 中间、古鲁索道、 古鲁(运材卡车)、经寒溪、四方林、广兴运至罗东竹林,与太平山林场之木材经由土场集材运至罗东是两条不同管理单位的运送路线,民国62年,大元山运材磞磞车晴峰线与太平山运材磞磞车三星线在中兴岗接轨,现在太平山庄至翠峰湖的景观道路即是 依照当年二条运材磞磞车铁路接轨的路线加以整修。民国30-60年代,兰阳林区管理处(现为罗东林区管理处)所辖太平山与大元山两处林业砍伐山区, 以生产材积总量,不分轩轾,主要以红桧及扁柏为主,其他树木统称为杂木,不是砍伐对象,现在翠峰湖山毛榉国家步道里冰河时期孑遗的珍贵树林山毛榉之所以能逃过浩劫,便是此原故。因太平山开发较早且名气较大,且大元山林场每逢台风天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惨重,坍了就修,修了又塌,大元山四公里铁路线靠近七号坑索道(翠峰索道)附近大坍方,山壁全面坍塌,民国63年林务局决定裁撤大元山工作站,翠峰湖的管理划归太平山工作站,后来便误以为是属太平山。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7.JPG  

行进到第一个观景台。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6.JPG  

看到翠峰湖景观的一部分,尚未达前方观湖平台的最佳位置。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09.JPG  

第二个观景台。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12.JPG    

看到的翠峰湖景象。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11.JPG  

第二号桥,林务局为方便游客行进于山沟小溪上架设木栈桥,沿途总共有10座。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13.JPG  

晴锋线蹦蹦车运材铁道遗迹。请见楼上大元山运材路线简图。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14.JPG  

以及当时为防火安全用水泥所建造的油库,现外观贴以木片作为生态解说站。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17-1.jpg  

解说站内珍贵的图片说明,有兴趣的读友请放大阅读;尤以中间图层山地运材轨道图,足以说明当年大元山林场的运送木材方式从砍伐、集材、铁道或流笼或索道辗转运送之艰辛程度。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19.JPG  

最佳翠峰湖全貌位置,参考楼上翠峰湖步道地图左侧上方之观湖平台图示。翠峰湖当地居民在林场时代称之为"埤仔"台语发音,是全台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1,840公尺,翠峰湖水源是附近山区雨水汇集而成,而本区雨季九月至十一月仅三个月,湖面最宽达25公顷。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0.JPG  

春天盘古蟾蜍出来伸伸腿,步道两旁这个季节经常看到。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2-1.jpg  

阳明山仰德大道上也常会见到的行道树,叶子一束两针极易辨识。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3.JPG  

因湖的东侧有页岩渗水层,湖水不易蓄满,干季水位降低,水位差4公尺左右,露出大片主要植物为灯心草之水草地,晨曦雾气弥漫,日出彩霞万千,晴日山林倒影,偶有自湖面升起缥缈水气,梦幻景致,宛如置身仙境。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5-1.jpg  

集材柱上尚残留钢索,见证伐木时期吊挂木材的痕迹。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6.JPG  

步道旁附近残存废弃钢缆。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9-1.jpg  

开始进入桧木林区,见到桧木杀戮战场遗迹,中空或砍伐后的树头横尸遍野,见证伐木时代大元山林场对红桧扁柏的斩尽杀绝。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27.JPG  

伐木遗留下的树头;大元山林场是台湾林业砍伐破坏最彻底的林区,包括腰围是阿里山神木两倍的数千年神木,以及每棵都是千年以上的二代木等台湾珍贵神木都没有遗留,当时对红桧及扁柏等的摧残,只能以“满目疮痍”来形容,剥削得整座山赤裸裸的。民国63年大元山林业结束时更进行有计划的毁灭性摧毁,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让后人追踪,连刻意留下的神木及整片原始台湾杉森林全被尽数砍伐,大元山林场最后的惨状是连一根运材铁道枕木都没有留下。摘录陈东元先生"被遗忘的台湾大元山森林开发史"。现在知道了为什么这里看不到一棵神木的道理了!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1-1.jpg  

台湾铁杉为松科植物俗名油杉。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2.JPG  

初遇台湾高山杜鹃,在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最常见的杜鹃是台湾杜鹃,冰河孑遗物种在峰高谷深、隔绝性高的山区中演化成台湾特有种,与南湖杜鹃、玉山杜鹃同为中高海拔的树状杜鹃花。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3.JPG  

砍伐后的桧木再度生长出第二代。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4

 奥陶纪为寒武纪之后的地球较新的另一地质时代距今约4.4亿至5亿年前。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5

因本区域多云雾、终年潮湿,造就丰富的苔原生态。本区中多低湿小块状平地,溪沟内苔藓类生长茂密,翠绿而质地柔软且保水性强的泥炭藓遍地,丛生在高大耸立的桧木林间,形成一特别的环境景观。哇! 无法想像4.4亿年前的物种遗存,就像这些吗? 姑且信之?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6 

步道在此特别利用低架高栈道来保护此地特殊的苔原植物相,也由于全年降雨日约半年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百分之90以上,属于重湿度型气候,步径含水量极高未免泥泞难行,林务局在平坦路段以枕木铺设。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7

苔原区解说之立体四方牌。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8-1

多雨潮湿的气候生态根茎枝枒上包覆著苔鲜植物。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39

红桧木易中空腐蚀折倒,游客从中低头通过以彰显古老神木的伟大。扁柏(黄桧)较不易受莲跟腐菌侵蚀。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0

另一颗中空腐蚀桧木被伐去上半段可用木材。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1

枯木树头再度生长二代桧木。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2

间或有利用自然的工法,让设施融入地景当中,与当地环境形成协调的景致,且能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的碎石步道。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3

扁柏又称黄桧其枝叶鳞状向下垂生较为浓密,与红桧枝叶狭长较为稀疏向上生长有很多地方可以分辨其不同,两者都属柏科桧木。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5-1

台湾杉,松科植物针状叶型摸起来有刺痛感;其他见解说牌说明。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6-1   

桧木死亡后屹立不倒形成白木林。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49

白木林折倒的桧木一景。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50


这一颗桧木三代同堂。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51

这些新生代桧木林应属伐木场停止后的人工栽植区。林务局除了继续经营高山祖先遗留下来山地资源游乐区赚容易财外,也应该将曾经砍伐殆尽的林场,有计划性种植林木回复生机,好像也看不到台湾未来的林业政策。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52

行走至此叉路约2.95K,右行1K到翠峰湖环山步道东口,取左平元原自然步道0.85K达道路封闭处。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01.JPG 

平元自然步道前身也是林木生产时期的运材轨道,后期更有部分路径整建为林道。在林场经营年代,由此地出发经平元林道、经索道或流笼、古鲁林道经大元山工作站到寒溪,是当时运材重要道路全长26K;但伐木时代结束,本段路线因维护困难废弃,且伐木殆尽已无经济价值,今日整修较无安全顾虑的一段作为自然步道,提供游客健行,并可遥想当年林场时期的点滴。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02.JPG 

进入后左边就是板劈理的地质景观。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04.jpg 

不懂地质看右下角解说牌吧!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06.JPG 

由于也是运材轨道整修后的步道平坦易行。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14.jpg  

步道两旁长满翠绿而质地柔软且保水性强的泥炭藓遍地,以为踩踏柔软的草地,溢出的水却能将你的鞋面淹没。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08.jpg  

沿途有多棵尚未成材的二叶松,应该是林场结束后栽植。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10.jpg 

步道封闭处,却封闭不了当年大元山林场的工作人员的记忆,林场的精华全部尘封在禁止进入栅栏后荒烟蔓草耐人寻味的长廊,另一头的寒溪古鲁也仅开放短短的步道供人凭吊曾经有短暂辉煌的大元山林场的历史岁月。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13.JPG

步道终点这里设有休憩平台,可以眺览南澳北溪上游的溪谷,可惜此时已迷雾茫茫没有展望,栅栏边有种植两颗新生代乔木,你看出来熟为扁柏孰为台湾杉?右边扁柏左边台湾杉。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17.JPG 

回程路上看到背部有朱红色斑块的盘古蟾蜍。

20140410平元自然步道18.JPG 

又回到平元自然步道与翠峰湖环山步道的交叉口。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57-1

往东口方向路边有台湾赤杨林,林地的先锋植物固定氮素改善地力的植物特性。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61

续行经过休息区有一棵长的像树一样的台湾杜鹃。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58

树高大多在二~五公尺左右,不过仍然超过一个人高,跟矮小的杜鹃类比较起来更称得上是巨树。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60


叶子丛生在枝梢,呈倒披针状长椭圆形,长8至15公分,叶背有灰褐色至白色毛茸。台湾杜鹃的开花季节约在四月至五月,花朵聚集在枝条顶端,7至15朵一丛,花朵白里透红,花瓣与其他杜鹃花一样有明显色斑,有时末端或中心会带著渐层的淡紫红色,甚或整朵呈现粉红,显得十分娇嫩。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63

从西口一路行来看到这个展望台意谓著环山步道将近终了!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66-1

揽翠倚峰诗情画意,但当地靠林场伐木艰苦生活的人都称呼为"埤仔"(台语),林场伐木时期的蹦蹦车铁道称为埤仔线。这里也是最多游客从东口就近走约300m最近的观湖景点位置,但非最佳拍照位置。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65

每年一月及整个春天则为枯水期,这时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一大一小两个湖面相连的葫芦形水域,周边露出不少的草泽泥地。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69

自拍时湖面已经起雾朦胧,翠峰湖已迷迷蒙蒙,若隐若现,山风吹来,云岚散去,湖景乍现,而忽焉又从眼前消失,今天几无游客,可以静静享受湖面的宁静与梦幻!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71

休息拍照后11.27分续行木栈道走东口方向可至望洋山步道支线登山口。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1-1.jpg  

步道左侧望洋山支线登山口约距东口250m,阶梯拾级而上即看到这棵幸存巍峨的扁柏;桧木的珍贵如此说明;红桧要长到树干直径50cm要120~130年,扁柏(黄桧)更长则需350~400年。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2.JPG 

续行经过木栈桥。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3.JPG 

支线入口到达气象观测站约300m。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4.JPG 

路标指示到望洋山观日台650m,左转东口停车场250m。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6.JPG 

续行路旁常有连根拔起倾倒的植物,继续展现无穷的生命力,活得好好!不知为辟路破坏或天灾倾倒?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7.JPG  

由于是登顶到观日亭,一路阶梯陡坡直上。

20140410望洋山步道10.JPG 

望洋山海拔2050公尺,位于翠峰湖旁,在附近的山系中海拔高度仅次于三星山, 天气晴朗时,从山顶可以远眺兰阳平原及太平洋上的龟山岛。望洋山也是翠峰湖地区欣赏日出的最佳景点,山顶建有一座观日台。清晨破晓之际, 山顶望见远处兰阳平原灯火阑珊,而霞光乍现,照映云海,旭日冉冉升起,金光闪闪,瑞气万千, 穿透云间,景色极为壮观。今天对不起因云雾全部没有,以上说明下次再来或能看到。

20140410望洋山步道09.JPG 

望洋山观日台(亭)自拍一张,真的没有半个人影?

20140410望洋山步道11-1.jpg 

观日台上有太阳能板收集电力猜测为供应下方气象观测站使用。

20140410望洋山步道14.JPG 

回程850m处见高山杜鹃花开花谢,满地的花瓣化为春泥,大地循环生生不息。

20140410望洋山步道15.JPG 

林黛玉小姐看到此景恐怕会暗自饮泣活不下去了! 思忆台湾名谣望春风"花谢落土不再会" !

20140410望洋山步道20.JPG  

好佳在 ! 这棵枯萎了那颗盛开,林黛玉安啦!。4.5月是台湾高山杜鹃的开花季。

20140410望洋山步道19.JPG 

黛玉小姐!癞虾蟆又来了,你会害怕吗?盘古蟾蜍。

20140410望洋山步道21.JPG 

走回到了翠峰湖东口停车场,望洋山步道标示牌正在做清洁整修工作。

20140410山毛榉步道02.JPG 

望洋山下来后左行至翠峰山屋,以豪华山屋名义经营旅馆之实,只有林务局才有办法! 时间约12.30分下午起雾时间,山屋静谧的被大雾垄罩,入内休息享用自己带来的简餐与补给饮用水。

20140410山毛榉步道01.JPG 

12.45分入口处,继续今天的第四条步道,台湾山毛榉步道入口就在翠峰山屋旁,山毛榉族群面积约900公顷,是温带落叶树的代表,也是冰河时期孑遗植物,大多分布在温带地区,而台湾是山毛榉全球分布的最南界,也是北降现象的树种。

20140410山毛榉步道04.JPG 

步道入口处不远看到左边四季色彩大型解说看板,山毛榉步道四季景色迥异,各具风采,春天吐出新绿、夏日碧绿盎然、秋天黄叶耀金、冬季叶落枝枯。台湾山毛榉又称台湾水青冈,属台湾珍稀植物。

20140410山毛榉步道05-1.jpg 

山毛榉步道前2K为大元山林场时代运材铁道"埤仔线"整修完成,故仍遗留有工作铁皮屋、铁轨、转辙器等遗迹等。

20140410山毛榉步道07.JPG 

过木栈桥左边土石流冲刷痕迹尚未复原。

20140410山毛榉步道08.JPG 

午后云雾霭霭,一个人行进在台湾杉罗列两旁静寂曲幽的山径内,不仅活动筋骨也疗愈被都市尘嚣禁锢已久的心灵。

20140410山毛榉步道10.JPG 

埤仔线铁轨遗迹。

20140410山毛榉步道11.JPG 

疏忽未看到左后方平台的转辙器遗迹,看到左方岔路方想起应是从遗迹过来的小径。

20140410山毛榉步道12.JPG 

2.7K附近,前方原来的步道因坍方封闭,林务局另辟腰绕新路先下后上,回程要叫苦了!

20140410山毛榉步道13.JPG  

3.2K新路与旧路会合处已达棱线路段,开始出现山毛榉的踪迹;一棵、二棵然后接近终点处一片纯林出现。

20140410山毛榉步道16.JPG 

每年的十一月开始,山毛榉叶片开始转黄,映著秋高气爽的蓝天,形成台湾难得一见的景观,此时也是最多游客造访的时节。地处亚热带的我们总是欣羡著温带地区整片山的枫红,其实入秋后最美的变叶木,非山毛榉莫属了!

20140410山毛榉步道18-1.jpg 

春天山毛榉的翠绿树叶锯齿状的叶缘微黄,为山峦增添几许春绿。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0.JPG  

沿著山棱木栈道继续上行。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1.JPG 

山毛榉生长在这片山区的东北棱线上,被北方的三星山系及南方的南湖山脉群山所环绕,形成东北低西南高的畚箕地形,长期东北风吹袭有风剪现象。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2.JPG 

朦胧美丽的山毛榉棱线步道。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9.JPG  

3K+800 到了!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7.JPG  

步道终点休憩平台。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5.JPG 

平台景一。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6.JPG  

平台景二。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5.JPG  

平台景三。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6-1.jpg 

平台景四。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9.JPG  

平台边上最粗壮的山毛榉,林场伐木时代只取红桧扁柏,其余认为是杂木,铜山这一代山毛榉得以存活下来。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1.JPG 

午后云雾飘渺与翠绿山毛榉辉映。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3.JPG 

整片山头为山毛榉纯林蔚为奇观。

20140410山毛榉步道34.JPG 

台湾山毛榉是温带树种,此地是全球山毛榉分布的最南界,而且只生长在面对东北方向的山棱线附近。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8.JPG 

山毛榉林一。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4.JPG 

山毛榉林二。

20140410山毛榉步道23.JPG

在平台上一个人静静地沉醉在这迷雾的森林里,大地静寂时间仿佛停止,想起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刻无江无雪却有山岚朦胧与翠绿,思古之幽情作诗一首: 雾白迷离向阳处 春绿暄染满山峦 山岚轻烟飘翠峰 云雾霭霭锁铜山,午后2点离开下山回程。

 20140410翠峰湖环山步道72-1

 约午后3点回到翠峰湖东口,停车场空无一车一人,休息片刻续行柏油马路1K回到西口停车场3.30分开车回家。结束丰富充实知性的翠峰湖步道之旅。

注1:此篇文章2014年4月18日首Po文于Mobile 01登山与健行论坛内,2014年9月1日再贴回Pixnet.net老家。

注2:2015年3月8日修订内容,将2014年11月5日与内人特意前往翠峰湖欣赏山毛榉的秋意,再加入本篇文章如下: 

满山秋黄山毛榉(2014/11/06发布Facebook) 

提及太平山山毛榉不禁要让人对它肃然起敬,冰河时期孓遗植物,北半球纬度最南端的生长林区就属台湾宜兰太平山区与北插天山,翠峰湖边有一条原为林场运材轨道舖设的步径,3.7公里的长度前2.3公里为平坦步道,是观赏山毛榉最容易到达的地方,北插天山要攀爬山径非健脚级之勇脚者无法到达,秋日11月5日天晴开了3小时约145公里的车程,忍受著土场到翠峰湖41公里的九弯十八拐的危险山路,幸运的是上午天气晴朗,山路尚未被云雾笼罩来到翠峰湖东口停车场,当日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大家都被山毛榉四季各有风情的美景吸引而来,尤其是秋天的山景,到达步道终点处休息平台已人满为患,步道2.7公里处因旧有路径崩塌,林务局修筑另一条腰绕碎石阶梯步道供游客通行,整个步道长度缩短了百余公尺,棱线上整片山毛榉秋黄一片,间歇而来的山岚飘过,萧飒之情由然而生,今年春天也曾来欣赏到满山的翠绿,相较起来春天的绿意生机盎然更令我著迷。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01.jpg

 没有起雾的空档,往翠峰湖的产业道路捕捉一张太平山庄的风景图。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14-1.jpg

以下的图片都是到达步道终点看到满山的秋黄与间歇山岚吹拂。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17-1.jpg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20-1.jpg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23.jpg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25-1.jpg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28-1.jpg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32-1.jpg

 20141105山毛榉步道 _029-1.jpg  

步道因为旧有山径崩塌改道后短了100多公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