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設計.png

 

這次要推薦的其實都是舊片了,但各有其深刻之處。一部是創下金馬影史首次雙料影后的《七月與安生》,將友情和愛情的寫實與錯綜描寫得絲絲入扣;另一部是在爛番茄拿下98高分的《愛情昏迷中》,將愛情和親情的各種問題、文化因素呈現得同樣現實且動人。兩部電影都是以「真實」打動人心,觀眾可以從迭起的故事情節,漸漸帶入電影中角色們的情緒。

 

七月與安生2.jpg

 

1. 七月與安生 Soulmate (2016)    ★9.5/10★

 

這是一部在2016年非常熱門的電影,但我直到2018年纔有機緣觀賞。

七月與安生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她們兩人根本可以說是同一個人。我很佩服電影將她們兩個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呼應的關係呈現地很棒,就我的感覺來看,這部電影高端之處,就在於如何把一條線的情感,運用交叉狀的方式詮釋,這樣的方法讓電影升級,也讓兩個角色更加立體。簡單來說,七月前半生追求的安穩生活,根本不是她所嚮往的,而安生前半生的漂泊、闖蕩,也不是她的終生志願,兩人在後半生似乎交換了人生,但彼此也早就知道,這纔是最適合對方的生活方式。

 

七月與安生4.jpg

 

電影沒有觸發我極度激動的情緒,但卻給我一個綿長的餘韻,許多臺詞都觸動我的心。「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這句可以說是電影裡最揪心的一句話了,頓時兩人自小相處的畫面在腦海裡奔馳,她們從來只有彼此,即便同時愛上了蘇家明,卻沒有人比七月更愛安生、比安生更愛七月。

七月與安生打動人的是一種真實感,除了故事清新而流暢,兩位女主角周冬雨、馬思純更是將電影的自然感帶到了高峯,年紀輕輕便能有這樣生動而深邃的演技,真的不簡單,難怪當年金馬獎評審難以抉擇出一位影后,所以只好兩個都給。

 

愛情昏迷中2.jpg

 

2. 愛情昏迷中 The Big Sick (2017)    ★9.0/10★

 

這部電影是第90屆奧斯卡獎許多人心目中的遺珠,有人是喜愛演員的精湛,也有人欣賞劇本的優秀編排,雖然本片並沒有抱走任何一個獎項,但卻也意外引起更多人關注。

中文片名的翻譯似乎將電影聚焦在「愛情」的部分,然而看完電影之後,再回頭看看英文片名,會發現重點圍繞著「病sick」這個字,這裡的病,代表了故事中許多家庭上、愛情上、心態上的問題,就家庭來看,男主角Kumail是從巴基斯坦移民美國,然而家庭的傳統思想依舊,不但逼迫他一次次的相親,還認為律師纔是最有前途的工作(當然也排斥他喜劇表演者的嗜好)。而女主角Emily的父母,則因為個性上的分歧、外遇事件而常常拌嘴,特別是母親給人一種蠻橫不講理的感覺。

 

愛情昏迷中3.jpg

 

女主角Emily因為一場病昏迷了好一陣子,但是透過這場昏迷,我們可以更加瞭解Kumail的家庭壓力、喜劇興趣,也能透過Kumail跟Emily的家長互動,看見更多值得省思的點。儘管我認為電影有些拖沓,但是結尾的兩個亮點拯救了不少,首先是我最害怕的親情溫馨場面,當Kumail決定去紐約發展的前夕,他的父母特地送了Kumail最愛喫的東西來,還支支吾吾地和他道別,母親坐在車上雖不發一語,想必內心還是充滿了支持與愛,這樣的橋段即便許多電影都有,然而我還是每每為此觸動。

另外,結尾Kumail和Emily關於打擾喜劇演員的對話,呼應了一開始他們認識的頭一個話題,這樣的結局令人心裡更是暖了一下。

 

總結來說,這部電影雖然想走喜劇風格,但更多的是一些唏噓和揪心,電影的步調雖然有點緩慢,但是故事交代的非常完整。很多影評人說這部電影為愛情電影寫下新的篇章,我想也是因為其真實性,畢竟他是改編自男主角的真實故事,劇本也是由他一手操刀。這一段特別的愛情故事,並不特別浪漫、也不起伏跌宕,但是很有意思,給了愛情電影一個新的視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