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抱怨月光族

現在出現月欠族

他們比月光族還慘

不僅每個月工資花個精光

還欠了一屁股債,越欠越多

月欠族們的債主

大多是網貸平台

中國有2243萬人在這些平台借過錢

截止至2018年底

各平台累計借出8萬多億元

大多數人不了解網貸的水有多深

這行業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沒有最坑,只有更坑

網貸APP等手機軟體

它讀取了你手機上的通訊錄

市面上超過半數的網貸APP

都會強制讀取手機通訊錄

不然就無法註冊或者借款!

網貸逾期 炸通訊錄

27歲的小媛從未想過生活會這樣失控。回想最初,債務從一兩萬元滾到近三十萬元,只是短短28天。

二十多天里,她下了90多個借貸App,一些錢是到手了,可是網貸的口子一旦打開,隨即而來的是意想不到的「無底洞」。

還款期一到,當天催收電話就來了。隨後開始爆通訊錄,家人朋友相繼接到電話威脅恐嚇,這意味逾期者通訊錄里的所有人,包括家人朋友甚至是並不熟悉的聯繫人都可能成為被催收的對象。

更讓她感到驚恐的是,一些帶有侮辱性的簡訊和不雅P圖也被群發到各處。當個人通訊等隱私信息曝光在網貸平台和催收公司面前,小媛此刻不如意的生活人盡皆知,名譽毀於一旦,隱私和尊嚴更是無從談起。

一旦逾期被爆通訊錄,頻繁遭到催收騷擾,日子不得安寧但卻無計可施。

曝光借款人隱私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早在下載網貸App點擊同意授權「讀取通訊錄許可權」、「同意交出通話記錄」開始,通訊錄里所有人的信息已成透明。而這樣的同意授權,往往始於借款人的無意識與疏忽。

通常當你打開App時,一個允許讀取聯繫人,允許讀取定位等信息的頁面是一閃而過的,隨後才進入貸款申請環節。

而且有些網貸App並非從應用商店下載來的,而是通過掃描指定的二維碼,繞過蘋果手機的App審核機制安裝到手機上的。在掃碼下載網貸App後,用戶需在手機里選擇「可信任」設置才能打開。

進入網貸App之後,還需經過信用評估才能結款。信用評估即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大都包括個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證、學歷、婚姻狀況、緊急聯繫人、手機運營商網上營業廳的賬號信息、銀行卡、芝麻分授權等。

另外,一些App會使用大量的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可以理解為一種植入App的第三方工具包),這些SDK也會獲取使用許可權,例如融360也嵌入了49款SDK。不少SDK會直接獲取用戶的網路連接、精確地理位置、手機狀態與身份等用戶信息。

這些數據一旦交出,意味著個人隱私盡被網貸平台掌握,而且有可能分享給催債公司或是其它第三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P2P平台 「你我貸」 被曝65000條貸款數據在暗網被明碼標價售賣,賣方稱數據是從線下渠道流出。從目前賣家公開的截圖可以看出,售賣的貸款數據有三個維度,包括用戶真實姓名、手機號和所在地區。

如何解決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

今年2月,《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修訂草案中特別新增了「不得強迫收集個人信息的要求」。

此次《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修訂草案提出的新方案,即當產品或服務提供多項需收集個人信息的業務功能時,平台不得違背用戶的自主意願,強迫用戶接受信息收集請求,不得通過捆綁各項業務功能的方式,要求個人信息主體一次性接受並授權同意各項業務功能收集個人信息的請求。

當我們的個人信息真的被泄露時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也可以向中國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台舉報(jubao.nifa.org.cn/ipnif

網貸這行業的現狀

不是我們哪一個人就可以輕易改變的

我認為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謹慎再謹慎

不要隨便從網貸平台借錢

就算是急需用錢

也要考慮後續自己的還款能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