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收入分配更為平均,底層勞動者也可以有良好待遇和體面生活的社會,人們會不會更加傾向於不接受高等教育?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直接引出了「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收入更平等有可能會讓人傾向於不接受高等教育。因為高等教育是個投資,投資回報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相比他們假如不受高等教育的工資差。假如社會上所有工種工資相似,則高等教育的回報率更低,大家會更傾向於投資其他方面。

收入更平等也有可能讓人接受更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除了是投資,還是種消費 - 花錢學習和社交讓很多人得到樂趣。而智商高的人更容易從學習和社交中得到樂趣。這些高智商的人在工資差大的社會裡,更有可能選擇花精力去賺更多錢。但在平均主義社會裡,花精力也賺不到更多錢,所以還不如去參加學習得到更多樂趣。

所以,平均主義既有可能讓人接受更多高等教育,也有可能讓人接受更少高等教育。這種長篇大論說廢話的功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


以美國為例(小國因為人口少、產業單一、受外界勞力和資金衝擊大,可比性差)我來說說。裡面很多數字不保證準確, 但是大概有個基本概念吧。所有數字的單位為美元。

先舉一個華裔的例子,大概一年前的2017年,有個新聞(Link隨便找的:

舊金山地鐵華裔清潔工年薪27萬美元 16萬是加班費?

www.chinaqw.com圖標

),說舊金山一個收垃圾的華裔年薪27萬。大家一開始聽說都快瘋了因為Google、Facebook的一個中級的軟體工程師也就27萬左右。但是事實上是這個華裔非常非常努力,大部分來自於加班費。

這個應該是『底層勞動者也可以有良好待遇和體面生活的社會』的足夠好的例子了。

當然,這個例子很極端,其實這新聞用心相當惡毒,估計又是猶太人或是什麼仇華的人乾的:華裔整體的收入還是偏低的,但是舉個例非要拿一個特別高的人出來,然後替華裔拉仇恨,給老百姓一種「華裔很有錢、搶飯碗」的錯覺。

我說我的理解:是,的確是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更加傾向於不接受高等教育,或是至少對高等教育抱有一顆平常心。

因為從前的「美式生活」,本地人,就是高中畢業然後去做一份普通工作,過幾年結婚,一家4口,可能只有男人上班工作,但可以養活一家。可以讀大學,也未必去讀。所以說,這是個典型的選擇不接受高等教育的例子。

但是這種生活方式不斷在衰落。關鍵的一點是:大量的重複性、不需要技能的工作或被機器替代,或者外包到更便宜的國家去。所以這種選擇伴隨著失業、裁員、階層難以上升。近年來,這種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人一般處於中西部州,也容易被人遺忘,川普2016的勝利,與獲得此類人的支持不無相關。

我的理解是,全球化使得充分競爭得以實現,勞動力都面臨著其它國家同級別的勞力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某國的高端勞動力尚有很多優勢,比如信息流通、本地優勢、語言優勢、各種壁壘等,低端勞動力就差得很多了,所以低端製造業崩潰、外包。

因此,現在人們又開始重視高等教育。連廣播中也有社區大學招生廣告,讓大家學習商業、計算機和會計等。

而且,不要有種錯覺,認為27萬的例子很普遍,恰恰,極其罕見。要知道,美國人力平均成本很高,所以年薪3萬就是相對很窮了。

  • 幼兒園的老師大概年薪4萬多美元(我一開始以為7萬以上);
  • 建築工大概10萬以上(聽說的,沒有驗證),因為忙累危險;
  • 捕魚工大概10萬以上,兩人一條船,一年只出海工作6個月,但極其無聊和勞累;
  • 長途卡車司機7萬左右(累);
  • 醫生25-100萬左右(25萬初級醫生,100萬以上是自己開診所的);
  • 護士8-20萬左右(看加班情況);
  • 公務員大概6萬左右(因為其悠閑、假期多、福利好);
  • 公務員領導大概14萬左右(新聞報過醜聞,紐約,白男大胖子300斤,上班睡覺被人錄下來了);
  • 博士後大概3-7萬左右(因為……科研沒用?);
  • 普通助理教授(講師,一般由博士後升級而成)大概7-13萬(商科20萬不算);
  • 白宮助理實習生大概4萬左右;
  • NASA工程師大概6-9萬(造火箭的);
  • 普通工程師6-18萬;
  • 軟體工程師8-30萬;
  • 駐外士兵大概4-5萬,但福利非常好,各種補助,駐外期間不交任何稅,但不能掠奪(Loot)當地;
  • 此外,還有大量的小時工以及沒有年薪制度的:Uber司機、靠小費的服務員、一次收費很貴的水管工、賣房子的Agent、自己接活的Free Lancers等;收入少則3、4萬,多則無上限,咳咳;

這裡必須說幾點,題主說「一旦到收入分配平均的社會」,這個社會我認為必然有如下特點:

  1. 高等教育必然非常非常容易獲得。某國有3500所大學,社區大學更是非常容易入學。而且某國先工作、再讀書的人成千上萬,所以不存在「錯過高考就沒法彌補」的問題。換句話說,人們讀大學的動力,在於更好的前程和工作,而不是因為「機會難得」。
  2. 必然稅收高、生活質量、服務、和保障也高,所以靠工資的邊際效應減少很快。打個不太合適的比方:比如矽谷,年薪4萬的和年薪8萬的生活質量差50%,8萬的和16萬的差50%,16萬的和32萬的差50%。而且,各地生活水平不一樣,主要是跟房價相關:矽谷年薪16萬的生活質量遠不如大農村年薪8萬的,因為房子壓力大。
  3. 必然(表面上)尊重所有勞動,智力VS非智力,體系內VS體系外。上面我列的工作,收入高的體力勞動者大概都有幾個特點:忙累、危險、工作時間長等,大家也都是認可其收入的。醫療體系偏高,但其學習週期長、壓力也不小(我看過護士工作,覺得人值得給那個錢)。
  4. 必然非常多元化,有人喜歡穩定自由(教授),有人喜歡輕鬆無壓力(公務員),有人喜歡去大公司(工程師),有人上班斷斷續續(Uber司機等),有人喜歡挑戰性,有人願意賭一把然後獲得很多終身福利(士兵)等。

但是實際上,也並沒有這麼美好。不接受高等教育,很多機會是完全沒法接觸的;不接受高等教育,會導致人的判斷力和能力變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容易受到損害。華裔第二代混得一般不會太差,主要還是因為華人讀書精神比較根深蒂固,很多第一代混得平平,第二代風生水起。相比於菲律賓裔,就是混黑幫為主,因為年輕人讀書讀不過華人、印度人,又很難安於普通工作。

所以最後終結的話就是:「在一個收入分配更平均的社會」是一個極強的前提,可以說在這種社會下,的確高等教育回歸其本色,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經濟、智力、追求)去選擇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接下來的幾十年,很可能出現高等教育成為必需品,因為低端勞動力面臨著機器和全球貿易的全面取代。

如今的美國社會,大部分非知識性崗位都是飯店服務員和Uber司機等,其實很累,並不那麼舒服。舒服的政府職位等又不是人人可進。整體來說,一旦受過高等教育還是相當有利的。至於為什麼讀書不狂熱,也是因為社會較為穩定,比如100年來好幾代人都沒有通過讀書提升階層,大概率是這家人真的不適合讀書。


謝邀。

1、樂於學習是我們進化出來的本能。探索未知的興趣,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能。最高級的快樂就是理解的愉悅(The noblest pleasure is the joy of understanding.),這是達芬奇說的。

2、對已知的東西,我們很快就會乏味。

3、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討厭看電影的時候,旁邊有個人劇透的原因。

4、這也是許多人對電子遊戲樂此不疲的原因。因為新上手的電子遊戲之中,總有未知的環節,我們總能獲得加分。

5、當然,無論是書籍、影視作品、電子遊戲,如果永遠沒有新鮮內容,我們總有膩了的時候。這也是有些電子遊戲有意設定一些輸入極其複雜的動作的原因——順利使出操作技術很複雜的動作,往往能讓新手興奮不已。有這種動作在,遊戲的新鮮感能保持較長時間,不至於很快過氣。

6、任何事情,如果作為愛好,那麼往往是很爽的。如果是職業,那麼往往是很不爽的。

7、世間之事,爽過性行為的不多。畢竟如果性行為不爽,那麼人類早就滅絕了。

8、不過,如果把性行為作為謀生的手段那就是血淚史了。

9、一般來說,男人的性慾比女人強,但是男人把做愛當成職業,也沒有什麼快感。

10、不信的話,可以看看加藤鷹的回憶。

在今年8月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老師」公開宣佈了年底隱退的決定,「我不小了,今後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想離開這個圈子。」 「我只是一個為生活而不停做愛的男人。」加藤鷹這樣評價自己。

11、我們工作,無非是為了喫飯、活著而已。

12、蒼井空能一直在牀上做愛,因為她能在牀上做愛掙錢。她做愛,不是為了做愛做的事情,而是為了掙錢。

13、工作為了活著,但是從本性上看,我們活著絕不是為了工作。

14、所以,上班如上墳。

15、只要存在階級社會,這種違拗勞動者自身意志支配生命的情況就會一直存在。貧富差距越大,勞動者待遇越低,工作壓力越大,心情越差。

僱傭勞動,僱傭者通過支付貨幣或者其他等價物獲得了別人勞動的支配權成為資本家,被僱傭者出賣自己勞動的支配權成為工人,同時以貨幣形式的一般財富形式得到了等價物。在這個交換中,工人的目的是換取滿足自身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是滿足他身體的生命力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資料。事實上一般工人在這個交換中不可能通過勤勞節約致富,他們越勤勞,生產出更多的商品,他們所增加的只是商品的數量,不是他們勞動支配權的等價物的商品的價值。在這種資產階級生產方式中,工人作為社會生產中最龐大的個人羣體完全喪失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自己勞動的支配權是他們唯一的商品,他們的勞動和勞動生產出的產品都從屬於資本,工人作為人的個性都消失在這些外表豐富多彩的商品中。

16、這種壓力向前端傳導,就傳導給了孩子。

17、今天,許多孩子的學習,也是為了工作。通過激烈競爭,在現有的父母提供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基礎上,考上力所能及的好學校,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學生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探索未知,而是為了未來的生計不得不讀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新一代勞動者,為資本選拔新一代勞動者,絕不是滿足孩子的求知慾。考試是選拔的手段,考試成績較好的孩子有機會在未來的工作中獲得較高的收入。因此,學生們不是主動選擇我要讀,而是被動選擇要我讀。

18、所以,上班如上墳的前戲,是上學如上墳。

19、一旦絕大多數人不再被生活重壓,那時的工作將不再是被迫,而是生存需要,是避免無所事事帶來的空虛的必要手段。

20、同理,那時的學習,也就不再是謀生手段的前展,而是回歸自我完善、探索未知的手段。

21、那時,纔是工作和學習能真正帶來快樂的時候。

22、如果加藤鷹能在那種狀態下工作,幸福指數一定高得多。

23、沒有人強迫,大家就會放棄學習,沉湎於低級娛樂和感官刺激嗎?顯然不是這樣。

24、多少人上學的時候不喜歡體育課?多少人現在花錢健身?他們不惜每年數千(甚至數萬)的會員費,去道場、拳館、健身房、游泳館鍛煉,甚至聘請私人教練、購買高級裝備(補劑)、自費參加比賽甚至去異國他鄉參加費用昂貴的訓練營。前者是任務,後者是愛好。前者苦不堪言,後者樂在其中。

25、許多勞動者(學生)在工作之餘,沉湎於低級娛樂和感官刺激的願意,一方面是侷限於他們的眼界,一方面侷限於他們的體力。

26、一方面,已知越多,未知越多,已知越少,未知越少。一個年紀輕輕即不得不走進工廠養家餬口的人,成為被資本控制的螺絲釘,認知範圍註定是有限的。他們很難知道,還有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他們探索。這樣的人,即使偶然原因,獲得了意外橫財,脫離了螺絲釘的位置,由於眼界的侷限,也很難脫離低級趣味和感官刺激。

27、另一方面,探索未知,需要足夠的精力。嚴重過載的螺絲釘,哪有精力?如果他們還有一點多餘的精力的話,也會被資本榨乾。一個算了一天在紡紗機前走了8-10個小時的工人,身心俱疲,很難有體力繼續去參加體育運動。一個死記硬背一天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的學生,頭昏腦漲,很難有腦力繼續探究科學問題。

28、沉湎於低級趣味和感官刺激,停止對未知的探索和自我完善,不是我們的本性,而是資本對人性異化的結果。絕大多數人為資本增殖而運動,然後接受資本提供的低級趣味和感官刺激。

29、這就是《美麗新世界》之中,低種姓人口勞動之餘,接受高種姓人口給他們配給的毒品獲得快感的現實版。

30、階級社會,絕大多數人服從統治階級意志。資本主義社會,絕大多數人服從資本,他們從生到死,就是為了資本創造利潤,而絕不是為了滿足個人愛好,實現自我完善、豐富個性。只有他們能為資本提供利潤,他們纔有資格生存下去。勞動者個人的愛好和選擇必須服從資本的意志。

31、比如,加藤鷹最初是服務員,後來是AV男演員。資本需要他端盤子,他就要端盤子,資本需要他不停地做愛,他就要不停地做愛。只有這樣,他才能生活下去。面對資本的力量,個人的意志微不足道。

32、探索未知、自我完善的快樂是一種特權,永遠不屬於奴隸。

33、所以,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並從中獲得樂趣的特權,在階級社會之中,註定只屬於極少數人。這些少數人包括,統治階級、被他們選定的有天賦的特殊人羣(比如終身教授)等等。

34、不過,還有很多人,即使有天賦也未必有機會獲得自我完善的特權。比如,第三世界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貧民窟中的百萬富翁》是娛樂片,切不可當真,絕大多數有天賦的第三世界天才,更大的可能在貧民窟中痛苦地掙扎,而不是在電視現場成名。

35、顯然,處於全球金字塔頂尖的發達的國家在世界分工中有資格獲得更大的份額,或者說剝削全世界,這樣的國家的社會成員,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機會更多。第三世界國家,社會成員喪失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機會,成為奴隸的概率更大。

36、整體看,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個人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與社會解放分不開。

在這個轉變中,表現為生產和財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勞動,也不是人從事勞動的時間,而是對人本身的一般生產力的佔有,是人對自然界的瞭解和通過人作為社會體的存在來對自然界的統治,總之,是社會個人的發展。現今財富的基礎是盜竊他人的勞動時間,這同新發展起來的由大工業本身創造的基礎相比,顯得太可憐了。一旦直接形式的勞動不再是財富的巨大源泉,勞動時間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財富的尺度,因而交換價值也不再是使用價值的尺度。羣眾的剩餘勞動不再是發展一般財富的條件,同樣,少數人的非勞動不再是發展人類頭腦的一般能力的條件。於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便會崩潰,直接的物質生產過程本身也就擺脫了貧困和對抗性的形式。個性得到自由發展,因此,並不是為了獲得剩餘勞動而縮減必要勞動時間,而是直接把社會必要勞動縮減到最低限度,那時,與此相適應,由於給所有的人騰出了時間和創造了手段,個人會在藝術、科學等等方面得到發展。

37、古希臘時代,奴隸主不用承擔勞動的重擔,創造了希臘文明。希臘文明的背後,是數以萬計的奴隸。

38、當年,蘇聯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全球領先。今天,只有500萬人的芬蘭,怎麼把教育做到世界頂尖水平。

39、解決了生計和發展問題,彌平懸殊的社會階級,把大多數人從資本的控制下解放出來,不再時時刻刻為謀生為奔波,絕大多數人才有自我完善的可能。素質教育,纔可能取代應試教育。

40、反之,如果不能解決生計和發展問題,彌平懸殊的社會階級,大多數人在資本的控制下為了生存激烈競爭,應試成為競爭的手段,那麼任何面向社會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素質教育,其實都難免是掛羊頭賣狗肉。

41、既然這個社會運轉的目的是為了資本增殖,而不是為了完善社會成員的素質,為了讓他們自由發展、自我完善,教育怎麼可能脫離社會的普遍規則呢?

42、公立學校的素質教育,則必然是借素質教育之名,毀滅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參與競爭的能力,行階級固化之實。

43、經濟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前提,只有經濟自由,我們纔可能按照我們的自由意志,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纔不必上學、上班如上墳。

44、絕大多數人的經濟自由則需要徹底改變極少部分人不勞而獲,絕大多數人勞而不獲的分配製度,或者說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


一個數學教授發現自己家的下水道堵了,就請來一個水管工來修。30分鐘後,水管疏通了。

教授相當滿意水管工的表現,但當他看到賬單後不禁叫:「what!就30分鐘你收的錢夠我一個月收入的1/3了!我去當水管工好了!」。

水管工說,「你可以去啊。我們公司正招人呢,還包培訓。不過你得說你只是小學畢業。公司不喜歡學歷太高的人」。於是教授就去參加培訓,當了水管工。他的收入一下翻了三倍。他比以前高興多了。

幾年後,公司突然決定把水管工們的文化水平提高到初中畢業,便要求旗下的工人們都去上夜校。夜校的第一堂課是數學。老師想先看一下這些水管工的基礎有多好,於是他隨便抽了一個人上來寫圓面積的公式。

這個教授被抽中了,不過幹了這麼多年水管工,他已經忘了圓面積的公式是PI * R^2。於是他只好從頭推導:把圓無限分割後積分。但他得出的結果是負的PI * R^2。尷尬ing,教授從來又來,結果還是負的。

他非常尷尬,於是回過頭向教室裏坐著的幾十個水管工同事求助。只見這些同事正在交頭接耳,紛紛給他說:把積分上下限交換一下。


這個問題,真有意思,它在假設一些有趣的前提:

1.一份大致均勻的收入可以應付繁複多樣的社會情境與變化。

2.底層勞動者的工作追求就是良好的待遇和體面的生活。

3.底層勞動者在實現需求後不會在工作中追求更多的東西。

4.九年義務教育是當前社會的平均教育水平,或者說眾數。

5.接受高等教育只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

6.科學只有應用價值。

以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