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瑪亞的世界裏,美麗不是僅僅出於愛美天性,更不是攀比虛榮,而是讓所有人都見證你活出了自己的美好。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4月(上)

  黑瑪亞 形象設計師、服裝設計師、maia's vogue 創始人。出版《成就美好的自己》《我的衣櫥經典》《愛是優雅之門》等時尚類書籍、電影評論隨筆集《悲歡有時,唯愛永恆》等。

  與瑪亞面對面交流,是件很愉悅的事,她金句不斷,總能不經意就打動了你的心。在她的日常中,閱讀、音樂,甚至是一杯從容的下午茶,都是非常重要又必須的事情。因爲“所有的事物,因爲我們的態度顯出其價值,而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也代表了我們是怎樣的人。”當你不能讓自己呈現出美好的狀態時,就像是在宣告:你被生活打敗了,你被工作打敗了,你被家庭打敗了,你被孩子打敗了……我們的形象以及對待自己的態度,就是我們人生的真實寫照。

  1

  穿出美麗是珍視自己

  很多人認爲,美麗不過是打扮出來的樣子,保持身材,再加上得體的服飾就足夠,其實並不盡然。瑪亞說,打扮出來的樣子,折射出你對待生活的態度,怎樣生活就會怎樣妝扮自己。

  以穿着展現自己對生活的熱愛,是瑪亞從家庭老一輩繼承的傳家寶。她媽媽和外婆都非常美麗,外婆的衣櫥裏總掛着精緻的旗袍。瑪亞小時候跟媽媽一起去看電影,一頭利落短髮的母親總會穿一條卡其色的鉛筆裙,搭配魚嘴高跟鞋,手裏還握着手帕,走到哪裏都成爲被注目的中心。

  “形象是你的過去、現在、未來的總和。在你的形象中,過去應該成爲你的寶藏,現在是你的語言,未來是你的夢想。你必須在同一個時空裏,表達你的寶藏、語言、夢想。”這是瑪亞對美的認知。

  瑪亞讀初中時,有一次,父親拿到了一筆稿費,帶母親和她去市裏最大的綢布店買衣服。瑪亞挑中了一塊深藍色的布,想用來做一條到足踝的喇叭裙。而母親給她挑了一塊白色麻質布料,用來做一件短袖衫。於是,不到14歲的少女,將小圓領短蓬蓬袖的素白上裝,束在大擺的深藍色長裙裏,走過學校的長廊……有名男生跑過足球場來告訴她:“他們都在說你,說你的腰好細,說你好好看。”

  “正是從那一年開始,我保持着一種端莊,直到成爲一種習慣。”

  “衣服應該有教養的力量。” 所以,那些讓人顯得優雅、變得更美的服飾纔是永遠的選擇標準。而那些質地過時的衣服、那些過去一年都沒穿過的衣服、那些買來玩玩、又不再佩戴的假首飾、絲巾等配飾等,統統都要捨得扔掉。

  真正的美麗是看不出年齡的境界,人無論在哪個階段,都可以有令人羨慕的安然和生命力,顯示着生命的高貴。因爲工作的關係,瑪亞行走在世界各地,有一次,在巴黎某食品店見到一位年過花甲的收銀員,讓她傾慕不已。老婦人身着法國紅的開司米卡丁衫,一頭銀灰色捲髮,戴着金絲眼鏡,經典的巴黎紅色脣膏將脣部塗抹得色澤飽滿……在她的妝容裏,瑪亞懂了,爲什麼這家食品店會是摩納哥公主和希臘船王喜歡光顧的地方。

  2

  愛是優雅之門

  美好的空間,來自瑪亞對生活的熱愛

  “愛是一種最大的能力,可以覆蓋一切,解決一切。”身爲形象設計師,瑪亞無數次被問及如何才能擁有優雅的形象,“愛是優雅之門”是她給出的最終答案。“一個人若是充滿愛心,就會很在意他人的感受和處境,會尊重他人,禮貌、禮節就會自然地從言談舉止裏流露出來……愛是體恤他人的關鍵,所以,有了愛,纔會活出有禮有節的人生。”

  小時候,周圍人都不覺得她漂亮,善良的母親總是讚美她。媽媽會感慨自己真會生女兒,流行厚嘴脣,自己的孩子就有。實際上瑪亞剛剛因爲厚嘴脣在學校被同學嘲笑。“當她聽別人說我爲何那樣醜時,一點都不着急,從容地回答,長一長就變了。”瑪亞的回憶裏,滿滿都是母親對自己的讚美,“我女兒的肩膀多好看”、“我女兒的胳膊真優美”、“我女兒的指甲長得比媽媽好看”。

  所以,瑪亞特別感謝父母讓她學習到最重要的事就是愛,“在愛裏長大的孩子,也會用愛意和接納,應對所遇到的人和情景,有禮有節,這就是優雅的根基。”

  她用母親對待她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孩子。“指責,對於孩子是不恰當的。控制好情緒,是每位媽媽的功課。優雅的女士要能做到不輕易發怒,這纔是真正聰明、有見識、有勇氣的人。”

  一個不能發現他人美麗的人,也無法發現自己的美麗,更無法成就自己的美。“優雅不是打扮出來的某種樣子,它需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純粹,包括愛。關乎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包括內心。”

  瑪亞爲自己出品的每一件衣服都取個好聽的名字,表達她的愛和祝福,“我爲每一件襯衫裙都想象出一位女主人,她活在一個結局美好的故事中。”

  以這樣的美好想象設計的衣服,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前不久,兩位客人同時穿了她設計的同款綠色襯衫裙。一位65歲,一位16歲,穿出來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都精彩。每個生命的獨特性,決定了不同的駕馭能力,同樣的衣服穿出了不同的效果。“65歲的淑女穿出了從容帥氣、16歲的少女穿出了盎然春意,她們還開心地拍了合影……65歲的成熟和16歲的稚嫩,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綠色的生命力。服裝設計表達了我的思想,但設計完成的形象卻反映了客人的生活和人生。”

  3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籍、音樂、服飾,都在塑造我們的生活

  瑪亞總是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因爲書本會滲透人心,爲一個人形成某種氣質。而這些可以感知的氣質,會讓一個人身上的服飾擁有隻屬於那個人的光彩。知性的扮相可以設計和塑造,但是知性的氣質是無法塑造出來的。

  談起讀書,瑪亞的眼睛發亮。“我受過的最好教育,是父母給的。”她的父母很愛讀書,在她非常小的時候,就發現讀書和書寫是他們生活的某種姿態。

  父母不僅僅喜歡寫讀書筆記,也會實踐書本中的菜譜、飲品等爲生活增添樂趣。在這樣的環境薰陶長大,瑪亞的生活一直少不了書的陪伴。

  有意思的是,讀小說時,瑪亞常常會情不自禁爲書中的人物穿衣服,在想象中描繪他們的樣貌。如此,“一些完整、生動的形象會隨着情節自動浮現在我的腦海裏,好像我原本就認識他們一樣。”

  除了閱讀,瑪亞還對音樂十分着迷。好的音樂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審美力,讓人的情懷寬廣而浪漫,使女人的愛美有深度,不耽於虛榮和流行。14歲那年的她,夏天時一遍又一遍聽門德爾鬆,冬天又迷戀柴可夫斯基,沉浸在《天鵝湖》的憂傷與美麗中。“音樂讓我對每一種形象背後的生命有很深的理解。”

  書籍、音樂、美而得體的服飾,都在塑造我們的形象、我們的生活,而瑪亞相信,活成美好的自己,是一個人的責任,更是其人生大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