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觉得自己编的对白十分苍白无力,甚至是无意义的废话。

怎样能写好呢?


说的很简略,因为懒得码字。。。

1.保持对白的口语化,不要走文艺范儿,生活中怎么说,人物对白就怎么写。这是电影,不是戏剧。

2.用短句传递信息,一句对白只包含一个信息,且永远不要重复给出相同的信息,如果有,就删对白。也不要把所有话都说明白,点到为止,意犹未尽就行了,观众很聪明,能理解隐藏的意思。对话的时候通过你一句我一句的互动模式把所有需要传递的信息传达出去。不要像戏剧那样用大段独白。

3.对白表明人物态度。一个角色传递信息之后,其他角色会对这句对白做出不同的回应。对白很重要,但回应更重要。你提一个问题,我如何回答你,或者你说一句话,我如何往下接,这些非常重要。对白要能把剧情推动起来,原地踏步的对白可以删了。

4.对白符合人设。这个没啥好多说的。。。

5.除非你要串联剧情,否则不要用旁白代替镜头来讲故事,《欢乐颂》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针对你的问题「觉得自己的对白是无意义的废话」来看。

你要明确你这场的作用,比如这场是追车戏,是一场「节奏」大于「情节」的戏,或者说商业元素,那么对白大可以是一些「啊!」或者「小心」或者「他们追上来了」等水词。

如果这场你要表明两个对话者的性格,首先要让他们俩谈论一个事,然后让对白来区分两人的性格,但要记住对白的基础作用:1)对剧情要有推动。2)要符合人物及整体的风格。那来举个例子:

日外 银行

诺大的银行内行人往来,黄毛(身穿皮衣头戴鸭舌帽身材矮壮的小伙)和老三(胡须浓密蓬头垢面的邋遢中年男人)面对面坐著。

老三:我还是觉得..要不咱们再想想?

黄毛:不做就滚。

老三:我当然做啊,我不是怕,我也需要钱,但是你..你..

黄毛:我说过了,这家是城区日营业额最高的银行,只要你敢,荣华富贵就有了。

老三:对,对。对了,赚到钱了你准备去哪?旅游的话,出国好还是就近划个船就完事了,主要我不会游泳,要不徒步登山也行,附近有没有低一点的山,我儿子爬不了太高的..

黄毛:你儿子要没爸爸了。

老三顿住,掏出口袋的烟点上,此时银行保安走过来。

保安:先生,我们这里——

话没说完,老三舒展身体,掏出腰间的枪利索的连射保安3枪,才长长吐出嘴里的烟。黄毛怪笑者掏出枪。


参考《大明王朝》和《北平无战事》里的三堂会审情节。

首先,需要几个人物,每个人物在该场景中有各自的目的,且这几个人物的目的间是有冲突的。

然后,根据人物的性格、目的、手段,谁会先发话,在什么时候发话(这个根据场景中的流程确定),向谁以明显或话中有话的方式发起攻击,而对方怎么反击,第三方又会如何反应。自然而然对话就形成了。

具体而言,就是如下这种模式——

设置冲突场景,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势力(目的)、事件、流程与冲突点】以《大明王朝1566》最擅长的三堂会审为例,角色常常因为座位、记录、刑具发生冲突,并在争论点拉锯,对决形势不断扭转,多方势力不断出牌。《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的三堂会审戏也是一样。以《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的财务会议为例——势力:嘉靖皇帝及司礼监(过账)、严嵩父子(过账,严世藩想要收拾徐高张)、徐高张(干掉严嵩父子)。事件:要严党解释清亏空问题,否则不签字。流程:开会前相遇、开会时主持人发言、严党提出数据、清流签字、嘉靖认可,司礼监签字。冲突点:工部的超支、兵部的超支、国库亏空问题的解决。

冲突点的发展:工部的超支→嘉靖认账

兵部的超支→嘉靖认账由国库亏空问题发展到改稻为桑。再如《北平无战事》第一次调查马汉山——势力:五人调查小组(五人五个派系)、方孟敖、马汉山。事件:调查xuechao所暴露的粮食去哪儿了的问题。流程:马汉山就坐、接受询问、回答询问解释清问题。冲突点:马汉山该不该报职务姓名(是接受询问还是调查)、该不该问马汉山、粮食去哪儿了冲突点的发展:马汉山该不该报职务姓名→报了该不该问马汉山→方孟敖:就认你

粮食去哪儿了→扯到方步亭→让方孟敖随时来查


不知道 应该是多看好电影 好剧本 好的文学作品 然后在生活里多积累 重要的是遇见好东西要多记录吧


写一部电影的对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观看者能够轻松理解电影内容并且迅速形成各个人物的性格形象。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对白就是成功的。

那么如果要追求这些内容,我们有什么地方要注意呢?

1.让我们回到我们看过的每一部电影中去。一部电影通常是以[日常对话]的形式来逐步展开自身的情节,即便中世纪如《天国王朝》,未来如《星际穿越》,也是基于口语化的表达来展开自身情节的。可如果是歌剧电影,那就需要在表达中逐渐嵌入歌剧与音乐,在衔接歌舞之间也要插入口语化的表达。

为什么口语化的表达很重要?我们来设想一下,倘若一部电影里全部都是知乎者也,观众的观感就会产生一种电影不接地气的感觉,慢慢地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便该电影传达了什么积极思想,也很难得到观众的回应。

所以,口语化,是其一。

2.贴近人物形象

这点很重要。一套合适的对白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胜于十倍的人物外貌描写。一个人的内在完全是通过他的话语中展现出来的,倘若题主要塑造两个40岁上下,与现代完全隔离的大叔,就切记不要让他们两个聊创造101里面那个妹子更可人。跨越年代的表达可能会毁掉了整个剧本的表现力。

再举一个夸张的例子:「雨滴如刀锋般刺穿我的帆船,闪电切开了空气,我感受到了大海的震颤,一头超乎常理的巨兽从最黑暗的深海中浮现,那是我的叔叔,贡戈拉」的下一句绝对不可能是「好的,晚点再见,富兰克林」

刚才那段话的上半部分更像是一个有知识水平的海盗的一次惊险经历,而下半部分却变成了一个油头小伙的表达,两者反差是不是让人难以把握这句话的说出者的性格?这种反差一旦产生,就会让整个台本失去表现力,让这部电影的烂片指数飙升到300%。

所以切记,一人说一人的话就够了。

3.以剧情场景设置对白

一个被追杀的人是不可能说著慢悠悠的鬼话的,同理,一个快死的人也不可能跟你说一大段长对白。

其次,对白也可以推动剧情,当对白要设置剧情伏笔或转折的时候,请适当的处理好关键字眼,让人予以更好地表现这个关键字眼,让观众下意识地认识到伏笔或许存在,这样会更有利于推开剧情

以上几点是我的个人见解,我认为只有做到上面几点,这部电影就不会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感谢您的阅读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