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蘇州有用的買房建議,買好房、買對房,

  ▏我想應該靜下來走一段路

  這是房蘇州第36期買房故事

  配圖選自電視劇《大江大河》,圖文無關

  壹 | 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只要爲生活打拼,都挺不容易的。

  沒有一種人生選擇,會比另一種選擇更高尚。

  人們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你們的成功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

  但是現在的我,真的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我感覺雖然有些許辛苦,但是我很滿意,很幸福!

  2018年國慶,我搬出了生活10年的園區老房子。

  攜妻子、女兒、兒子像逃荒般來到吳江。

  兒子尚小,只要有人陪着玩耍就不哭不鬧。

  但是女兒從知道要搬家,就一直悶悶不樂。

  原來的小區和學校,有她熟悉的朋友和玩伴。

  這次搬走我最擔心的也是她的情緒!

  可是沒有辦法。

  爲了挽救瀕臨倒閉的公司,我只能通過賣房套現來挽救希望。

  我不想辛苦打拼下來,最後因爲沒有努力而功虧一簣!

  貳 | 我的開局一點也不夢幻

  我是一名75後,老家在甘肅。

  能走出來的人,沒有人想要再回去。

  家裏條件不好,靠着努力學習,我很幸運的能走出來。

  當年外出求學的學費和路費,都是鄉親們接濟的。

  揹負着大家的希望,我發誓好好混。

  有朝一日,也可以幫助鄉親們儘可能的多走出來!

  山東省某礦業學院畢業,學習成績尚可。

  專升本後,工作分配去了山東某市地質局。

  事業單位,旱澇保收。

  但是,事業單位體制讓年輕人很難受。

  每天除了早上打掃科室和編輯領導會議發言稿,幾乎沒有什麼正經事。

  做了一年多事業單位職工的我,選擇離開。

  這個工作,即沒有錢可掙,也沒有未來可期。

  我的老母親罵我是長了反骨的傻娃,領導對我的辭呈也是呵呵一笑。

  事業單位是你說走就能隨便走的麼?

  最後我強行的偷跑了。

  檔案留在了單位,戶口也掛在地質局的集體戶口上。

  我們那一批報道的學生,只有我一個做了逃兵!

  離開的目的很簡單,就想多掙點錢。

  因爲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需要上學。

  母親供我上學已經負擔的太多了,遠走上海開始我的打工生涯。

  上海工作在一家外資電梯製造公司。

  公司的福利待遇各方面都還不錯,就是在上海始終沒有歸宿感!

  工作了差不多5年, 期間認識了我的女友,現在的老婆。

  在上海我除了自己,什麼都不能給她。

  許諾的婚姻、幸福、家庭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

  因爲我在上海只是個打工仔,沒有一個收留我的家。

  在上海我們不能落戶口。

  準備結婚的兩人只能返回戶籍所在地去登記。

  這次旅途讓我有點傷,受傷的不是旅途的勞累,而是無處安身的悲哀。

  返滬後,我就想着要離開這裏。

  去一個能安居樂業的地方。

  至少可以讓我落個戶,離開地質局的集體戶口。

  叄|離開上海,蘇州打拼

  2006年上海的很多製造加工企業,爲了降低成本陸續把工廠搬遷來蘇州工業園區。

  這波大潮也讓我這樣的人很快的找到了滿意的新工作。

  上海既然呆不住,就乾脆來蘇州再發展。

  公司成立之初,我是第一批員工。

  工號排位是公司的前十。

  新公司成立之初,所有的部門幾乎我都做過,直接負責過生產、技術、售後。

  爲公司的辛勤付出,讓自己的職位得到了升遷。

  慢慢口袋鼓了,我也有了想完成小目標的想法。

  買個房,組建自己的家庭。

  2006年,園區和城區隔着一條東環路。

  城市在西面,郊區廠房在東面。

  蘇州本地的同事對於園區的環境呲之以鼻:“都是工廠的農村,基本不會有什麼人選擇來這裏定居”。

  我當時看房子也是選擇相對比較成熟的地段。

  現代大道的新城花園、湖西的師惠坊。

  甚至膨脹的去看了天域,一圈下來發現,基本都買不起。

  2007年,眼光再次鎖定湖東。

  當時的新街口只是規劃,華潤萬家那是一片空地,置地澳韻花園是我的首選。

  當時房子是要靠搶的,我的運氣不好搖號並沒有中!

  一期沒有搖到號,年輕天真的夫妻二人也沒有去其它樓盤再看看。

  在售樓人員的忽悠下繼續等了幾個月,2期開盤時,我終於買到了房!

  但是價格卻漲了,預算超了,原計劃的3房變成了2房。

  就這樣蘇州我也有了家,安定下來了!

  辦理貸款的時候,最大化的使用公積金。

  我和老婆應該是太老實,別人都申請30年的貸款期限,我們只申請13年的貸款期限。

  想着欠的錢太多還是儘快還清最好。

  現在想想,自己太單純了!

  如果能向銀行借到錢,那還是多借點,借久點最好!

  肆 | 結束打工 開始創業

  在公司的8年時間,學到了不少東西。

  最重要是積累了創業的人脈。

  在一家公司做的太久,職位已經到天花板了。

  每天的工作幾乎都是重複,外資企業的存在感和安全感也不是很讓人舒適!

  正好朋友創業遇到瓶頸。

  於是,兩個人討論後我也加入一起入夥朋友公司。

  我恪守職業人的底線,不和總公司搶生意。

  只做前東家的周邊及附屬產品。

  和前東家有競爭的項目,我們都選擇無條件退出或者只做陪襯的綠葉!

  由於和前東家的關係保持的不錯,兩家公司互相幫襯着發展,公司發展的還不錯。

  由最初的10個人發展到目前近70名員工,業務由長三角發展至全國。

  我沒有忘記當初離開家鄉的誓言。

  滴水之恩應涌泉相報,分別幾次返回家鄉招聘工人。

  我的公司是他們外出混社會的第一站,也是最堅固的驛站。

  這裏成爲他們的立腳點,從這裏他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想學習深造的我可以資助,想創業的我盡力幫忙。

  混好混差都不要緊,我的公司永遠爲他們打開大門。

  通過我的介紹和引導,現在村裏的年輕人很多都在蘇州、上海地區發展。

  有幾個小夥子來蘇後想去學習汽修,我資助了他們。

  現在他們在園區葑亭大道開了自己的汽修店。

  還有去其它行業發展的,現在也準備買房結婚定居蘇州了。

  看到他們的發展,我打心裏高興,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的滋味!

  2017年合作伙伴因爲身體原因,需要把股本+利潤取出,我尊重他的意見。

  大家好聚好散,但是留下了資金差口卻需要有人出資來墊付起來。

  每個人都爲公司投入了很多心血和精力。

  公司正好也在發展的上升通道中。

  我不想就這樣放棄,也不能就這樣放棄。

  我考慮過出售公司,而且也有人肯出高價購買。

  但是我這樣退出對不住那些爲公司付出的員工,那些投奔我的鄉親。

  思來想去,最終我決定賣房套現,把資金投入到公司的再發展上!

  伍 | 結束打工 開始創業

  2018年初,身邊的人在爲房地產的瘋狂而注資追漲中。

  我卻在爲公司下一步的生存思考方法!

  蘇州的用工和租賃廠房成本太高,工廠遷出勢在必行。

  還好,長三角經濟帶的交通比較便利,生產基地轉到通高鐵的小城市。

  當地政府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算下來還是划算的。

  賣掉了手裏的房子套現,去吳江太湖新城置換了一個4房(拆遷房,沒有電梯),安頓好一家人。

  只交了首付款,向銀行申請了購房貸款。

  自己結餘的錢再次鋪在公司的發展上,希望2019能夠更好!

  今年的兩會精神,讓我們這些做實業的人很振奮。

  我相信,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崛起不會仰仗炒地皮,炒房子。

  房住不炒的今天希望大家都能靜下來。

  多關注國計民生的實業,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End-

  —

  本文作者:房蘇州粉絲投稿

  排版配圖:花花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