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小編有很大的發言權吶,首先小編是冬季項目記者,其次小編在此前田徑世錦賽、全運會等比賽中也採訪過張培萌。更重要的是,昨天下午小編還就此事專訪了張培萌。

關於退役的張培萌轉項鋼架雪車,跟大家一樣,小編剛得到這個消息時也是很震驚的。後來通過瞭解已經對張培萌的採訪得知,田徑選手轉項鋼架雪車很普遍。

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的目標是全項目參賽,但國內至今沒有一天標準的雪車賽道,國家隊也是在2015年底才成立的。這個時候,如果從年輕隊員再去培養,時間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張培萌的轉項顯得尤為重要。

剛才說過田徑選手轉項雪車很普遍,為啥呢?這個問題,張培萌是這麼回答的:「冰橇很輕,就像滑板那樣大的一個東西在地上推,它完全可以發揮出我的速度優勢,前邊30米起跑階段沒準就可以偷出個零點幾秒,這就是一個優勢。」

此外,張培萌也非常喜歡賽車、單板,對鋼架雪車的切彎技術有很強的天賦,比普通運動員轉項也會快很多。再加上張培萌訓練多年的奔跑速度,相信他轉項時具有一定優勢的。

其實張培萌最初想練雙人雪車,但後來去平昌跟一些業內教練和隊員聊過後發現鋼架雪車才更適合自己。雙人雪車對選手體重要求很高,必須在100-110公斤左右,這樣速度才能更快一些。而大家知道張培萌此前是短跑運動員,退役後的體重也只是在80公斤左右,張培萌並不想增重20公斤,用他的話說「增肥能增出高血壓來!」後來就選擇了鋼架雪車。

目前,國內的雪車賽道還在修建,按計劃會在2019年在延慶修好。這之前,張培萌會去加拿大、瑞士等國家隊訓練。目前,張培萌還在清華大學帶隊,帶隊之餘也在保持體能訓練,「體能這方面的東西掉下來就不好找回來了。像車上這些技術都可以後期(再訓練),那個練的主要不是體能而是意識和頭腦,後期可以慢慢補回來。」

不出意外的話,4年後張培萌將成為第一個既參加過北京夏季奧運會,也參加過北京冬奧運的中國運動員。祝福張培萌!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震驚,我甚至不太相信,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張培萌,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吧,1987年3月13日出生,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是中國著名的男子短跑運動員,與蘇炳添並稱中國百米雙雄,曾經多次獲得全國冠軍。到2017年天津全運會後退役,經歷了12年職業田徑運動員生涯。退役至今在清華大學任教。

在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跑出了10秒整的成績,張培萌從此一戰成名,創造了亞洲人乃至黃種人在世錦賽百米大戰上的最佳名次。這次比賽是亞洲短跑的一個里程碑。同年9月10日,十二屆全運會男子200米決賽,張培萌以20秒47的成績奪得冠軍,並打破了全國紀錄,成為中國男子100米和200米的「雙料飛人。

鋼架雪車作為我國新建冬季項目,估計大家都不太熟悉,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鋼架雪車。

鋼架雪車(Skeleton)又稱無舵雪車、俯式冰撬,是在傳統的雪車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運動項目。鋼架雪車在19世紀發源於瑞士山區的小城聖莫里茨,有可能是第一項滑溜項目。第一次的鋼架雪車比賽在1884年舉行,參賽者是在結冰的道路上舉行比賽,從聖莫里茨滑到 塞勒裏那,獲勝者得到一瓶香檳當做獎賞。1887年開始出現類似現在這種俯臥式的雪車姿勢,1892年正式定名為Skeleton,因為這種雪車的造形類似人體的骨架,也稱骨架雪車。 這項運動由於比較危險,在項目發展的道路上是所謂坎坎坷坷,直到2002年鹽城冬奧會才正式作為男女都能參賽的項目。

鋼架雪車的規則是在出發的信號燈亮起之後,選手必須在30秒內完成出發動作。出發時選手必須將雪車推向前,加速之後迅速登上雪車完成比賽,出發動作必須宣佈由選手自行完成,鋼架雪車規定只能以俯臥式進行,選手的肚子貼在雪車上的姿勢才被允許。中途允許掉落雪車,但在通過終點時,選手必須在雪車上纔算完成比賽。利用安裝在專用比賽靴前部的防滑釘控制冰橇的運動方向或制動的一個項目,其最高時速可達140-150千米。對於運動員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控制能力要求比較嚴格!

中國鋼架雪車國家隊於2015年10月成立,成立至今也取得很大的進步,今年1月份瑞士當地一年一度的國際邀請賽,男子運動員耿文強獲第一名冠軍。這也是中國鋼架雪車隊首個國際比賽冠軍!這也表示著中國鋼架項目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言歸正傳那麼張培萌去參加這項運動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雖然張培萌已經退役了,但是他的運動基礎和經驗還是很豐富的,鋼架雪車這個項目比的就是速度,啟動階段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出發階段比較快的話那麼你就會佔很大的優勢,所以說這一點張培萌是具備了這個條件的,出發後就得靠控制技術了,這個也不用太擔心了,畢竟國國家聘請的外教是加拿大著名鋼架雪車運動員,曾經在溫哥華冬奧會取得鋼架雪車男子個人賽銀牌的傑夫·佩恩擔任中國鋼架雪車隊的主教練。所以技術這一塊就不必擔心了,那麼地利人和就差時間的磨礪了。

如果張培萌真的去參加訓練,那麼我相信在2022年冬奧會上一定會出現他的身影,他又肩負著使命再次為中國出征,讓我們一起等待,一起期待吧!

加油??,張培萌!


看到這個消息,我對張培萌很敬佩,在淡出自己的田徑事業後,能換一種方式繼續職業生涯,這充分說明瞭張培萌對體育的熱愛和為國爭光的使命感責任感。但恕我直言,決策層的這種所謂跨界,初衷是好的,但幾乎可以肯定達不到目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又是活生生的一例。

根據普遍聯繫的經典觀點,萬事萬物都有想通之處,何況都是體育項目,肯定存在不少共同之處。但別忘了中國有2句俗話「隔行如隔山」和「術業有專攻」。雖然都是體育項目,但不同的體育項目之間差別大了去了,技術、戰術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別就不說了,即使是最基礎的身體素質,對運動員的要求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偏重於耐力,有的偏重於爆發力,有的對柔韌性要求更高等等。不信,你讓劉翔去游泳、孫楊去跨欄試試?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雖然都是棋類,但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之間的差別也很大。柯潔的圍棋水平目前是世界第一,可他的象棋和國際象棋水平呢?恐怕連省隊的都不見得下得過吧。記得以前搞過三棋對抗賽,由當時三大棋類的王者聶衛平,胡榮華和葉江川互相下3棋對抗,每個人的主項跟其他2人下,都是要降格的,也就是說其實實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甚至同一類項目之內都很難跨界。假如讓梅西和C羅去打後衛,這個教練不被罵死纔怪。再比如田徑的100米和400米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2個項目,就拿張培萌來說,別說400米了,他200米的成績都和100米差不少。

說回到鋼架雪車,雖然張培萌的速度會讓他在起步階段佔些優勢,可那也就是零點幾秒而已。就這點優勢,就想跟其他專業運動員抗衡,也太不拿豆包當乾糧了,人家一輩子都是搞這個的好不好。

一邊提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一邊又大搞特搞跨界,怎麼看怎麼都是自相矛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