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714期)

  中國做爲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偉大古國,其文化之燦爛,令世人敬仰。其中古建築文化更是令世人矚目。各地都有不少名勝古蹟,其中的四大回音建築,更是聞名中外,被稱爲奇觀。中國四大回音建築分別是:北京天壇迴音壁、山西蒲州普救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和河南的寶輪寺塔。

  第一個迴音建築北京天壇的迴音壁。你站在天壇高高的圍牆內,說話或者唱歌,就可以聽到一種輕柔的和聲;如果大聲呼喊,則會有回聲四起的現象。這是由於天壇的圍牆高,而且牆面光滑,圍牆又是圓形而造成的迴音效果。在四大回音建築裏其名聲最大,是因爲它在北京,而且是在著名的天壇公園裏。

  第二個迴音建築山西普救寺塔,在山西省永濟縣普救寺內,塔身呈方形,有十三層,高36.7米。登塔者,用石投地,回聲即起;投於前地,則聲在塔底;投於後地,則聲在塔頂。因古典名著《西廂記》源出於此,爲了紀念崔鶯鶯,因而此塔又名“鶯鶯寶塔”。鶯鶯塔的確很神奇。在鶯鶯塔下,人們可以聽到從塔內傳來的數公里外蒲州鎮上的唱戲聲、鑼鼓聲等,甚至可以聽到附近村鎮上的汽車聲、人們在家裏的說話、嬉笑聲,以及雞鳴狗叫聲。另外,塔下的鳥叫聲,通過鶯鶯塔的“擴音”之後,聲音變大,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第三個是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它位於涪江岸邊的一條上山石道中,有三十六級石梯,似一把巨大的石琴,每個石級,都如一根琴絃,只要把腳踏上石磴,拾級而上,腳下便會響起美妙悅耳的琴聲,故又稱“石磴琴聲”。其中以兩側巖壁最高處的七級石階發聲最響,古人稱之爲“七步彈琴”。這真是個美妙的所在。

  今天着重講述河南的寶輪寺塔,它是四大回音建築中歷史最悠久的,比北京的迴音壁早353年,比山西的鶯鶯塔早387年,比四川的石琴早250年。寶輪寺塔又稱蛤蟆塔。但爲何又稱蛤蟆塔呢?寺裏的和尚跟蛤蟆有什麼關係呢?

  一、四大回音建築中最古老的寶輪寺塔

  河南地處中原,向稱中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國文化有多長,中原文化就有多長。所以河南的文化名勝古蹟也是十分豐富。在中國,陝西省被認爲是地上文物全國第一,而河南則是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因爲河南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地上文物大都被破壞)。做爲全國四大回音建築之一的寶輪寺塔位於河南三門峽市(即古代陝州城)區西端的黃河邊上,在古陝州風景區內。

  寶輪寺塔始建於唐朝,是唐僧道秀所建,因其位於寶輪寺裏而得名,後毀於戰火。現存的寶輪寺塔是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的,距今也已有842年的歷史。因爲寶輪寺被毀,現在僅有此塔仍矗立在滔滔黃河岸邊。寶輪寺塔於2001年被列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寶輪寺塔又名三聖舍利寶塔

  相傳古代高僧將此塔命名爲寶輪寺塔,是因爲古陝州人對治水的重視,人們渴望解除黃河水患對古陝州的威脅,意爲“寶輪在此、水魔休得猖狂”,有着震水伏魔的傳說。寶輪寺塔塔門面南,平面爲正方形,爲13級迭澀密檐式磚塔,塔高26.5米,塔圍21.6米,用青灰條磚一順一丁壘砌而成。塔底有臺基和臺座。塔的正面刻有“三聖舍利寶塔” (三聖指“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塔銘。寶輪寺塔爲何又叫“三聖舍利寶塔”呢?

  在佛教中向有這樣的說法,即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舍利子分葬各地,並在埋葬處建起寶塔,稱舍利塔,用來紀念以及祈求佛祖庇護。但佛祖的舍利有限,儘管世界上有許多舍利塔,但並非都葬有佛祖的舍利子。所以寶輪寺塔也未必葬有舍利子,不過此塔也足以爲那些善男信女們祈福了。

  寶輪寺塔雄奇美觀,塔身自下而上逐層收斂,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外輪廓呈柔和的拋物線型,塔檐用菱角牙子磚和迭澀磚層砌出,秀麗而優雅。每層塔身分別闢有半圓形拱券門龕和窗洞,翼角下墜有風鐸(鐵鈴)52個。有河風吹來時,風鈴便叮噹而鳴,讓擡頭仰望塔頂之人有如聞仙樂之感。

  這動聽的鈴音必然誘惑你登塔了。但寶輪寺塔並不容易登頂。此塔並不像西安大雁塔那樣可以很順利從塔內的樓梯攀登,或者像開封鐵塔那樣從邊緣盤山一樣登頂。登寶輪寺塔需要兩個步驟,先從拱洞進入塔心室,上到第十層,再跳下回到九層,然後從南端窗口鑽出,才能沿外部攀援登頂。此時眼前便是“黃河遠上白雲間”的盛景了。

  三、寶輪寺塔又叫蛤蟆塔

  人們對寶輪寺塔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迴音效果。遊人立於塔四周數丈之處,叩石、擊掌,均會聽到“呱呱呱”的酷似蛤蟆的叫的聲音。你叩石或擊掌越響、越快,這種蛤蟆叫的聲音也越逼真、越響亮,所以寶輪寺塔又被稱爲蛤蟆塔。

  此塔既然建在寺裏,當然跟僧人有關係了。不過寺裏的和尚究竟跟蛤蟆有沒有關係呢?請聽一個悽美的傳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金蛤蟆經黃河之水順流而下來到這裏,寄居在寶輪寺塔內,“夫妻倆”生活得悠然自得。一天晚上,寶輪寺裏的一個喇嘛僧盜走了雄蛤蟆,只留下一隻雌蛤蟆孤孤單單的熬日子了,它整日悲啼,發出的聲音悽婉欲絕,不再高亢。

  後來雌蛤蟆的悲傷的叫聲終於打動了偷雄蛤蟆的喇嘛僧,他便允許雄蛤蟆在每年七月七日鵲橋相會之時返回塔內與雌蛤蟆相聚。所以此後的七月七這天,人們來到蛤蟆塔下叩石、擊掌,聽到的蛤蟆叫聲要比平時洪亮歡快得多。這個故事有點像牛郎織女的故事,不過當地人就是這麼說的。這說明,不論何時何地,對於何種生靈來說,愛情都是一種永恆的話題。

  四、寶輪寺塔初建時的歷史背景,同武則天有關

  寶輪寺塔的初建還與女皇武則天有關。據稱,武則天稱帝前,他的情夫薛懷義爲其造輿論寫下《大雲經》,尊她爲“慈氏聖神金輪皇帝”。金輪即法輪,法輪常轉,佛法無邊。武則天因此頒佈詔書,要各地都要建造寶塔寺。當然,陝州城也跟風建寺以表忠心,所以這裏就建了寶輪寺,並且有了蛤蟆塔。武則天通過大量修築廟宇,建造佛像,參加佛事活動等方式,向人們傳達彌勒修行期滿,行將降生人世主宰當今世界的信號,爲其稱帝做準備。武則天稱帝后帝號爲“慈氏聖神金輪皇帝”,“慈氏”暗合彌勒之意。

  五、關於蛤蟆塔重建的傳說

  唐代的寶輪寺塔後來毀於戰火,到金朝時又進行了重建。當然也可以說是南宋時,因爲當時河南的大部地區被金朝佔領,所以當時的河南陝州(即如今的三門峽市)是採用金朝紀年法。前面提到重建寶輪寺塔的是一個叫智秀的大和尚,他當然也是一位建塔大師,他當時還帶了一個叫勝高的徒弟。此徒也是才華出衆,但很驕傲,跟着智秀學了三年建塔的技術後,便開始跟師傅叫板了。剛好智秀師傅接到聖命要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建造兩座寺塔,他就讓徒弟勝高單獨建造一座,自己建造一座,看看誰建得好。

  智秀師傅在寶輪寺內用十五個月的時間建造了一座新的寶輪寺塔,勝高則在山西中條山下的萬固寺,用十六個月時間建造了一座多寶佛塔。他的寶塔竣工那天,觀者如潮。人們先來到萬固寺,見一座磚塔高聳入雲,玲瓏奇偉,有人吟詩稱讚:寶塔依中條,峻峭聳雲霄,芙蓉連鬥級,徒藝比師高。勝高聽後十分得意。後來人們又來到陝州的寶輪寺內,但見一座寺塔也十分壯觀,有人又吟詩稱讚:古寺紫氣升,塔高天地明,技能造詣深,智秀賽神功。

  智秀和尚合掌表示感謝。他笑着說:“小徒勝高的塔的確有獨到之處,但要說是寶塔還欠點火候。我的塔纔是一座真正的寶塔。我這塔的中心設置有一對金蛤蟆,只要敲擊石頭,或者擊掌,就可以聽到蛤蟆的叫聲。”大家當場實驗,果然如此。人們紛紛稱讚,勝高自愧不如,對師傅十分敬佩,向師傅再拜行禮,決定重新虛心學藝。

  六、蛤蟆塔被稱爲世界六大奇塔之一

  蛤蟆塔外形作唐塔,內部結構承襲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檐式塔和樓閣式塔的藝術特點和結構方法,是比較特殊的塔形。寶輪寺塔不僅風格典雅,而且由於他奇特的結構,使之非常堅實牢固。此塔緊鄰黃河岸邊,地處秦晉豫三角區,而且是在汾渭斷裂帶的交叉帶上,歷史上屬多震地區。此塔自建成至今已然歷經了16次地震,其中4次破壞性地震,但即便周圍的建築物都被毀,但寶輪寺塔身仍基本完好,可謂奇蹟。

  只是在1941年侵華日軍發動晉南戰役,佔領黃河北岸的山西平陸縣,爲炫耀武力,日軍竟隔着黃河用大炮轟擊寶輪寺塔,結果塔尖被倭寇的炮彈削去數尺,寶頂墜落,後來才又修補好的。

  塔體的堅固,加上奇特的回聲效果,使後世專家將其列爲世界六大奇塔之一,與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五座名塔並稱。

  七、關於蛤蟆塔奇妙回聲的解釋

  千百年來,蛤蟆塔的迴音迷團被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因爲蛤蟆塔所處的環境比較空曠,四周沒有什麼建築,而且西邊還有一個大水塘,從外部環境來看,他沒有形成回聲的條件。不像北京天壇的迴音壁那樣,你站在牆裏面,就像處在山谷裏一樣,回聲自然容易形成。

  所以,專家還得從塔體本身來進行研究。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塔體一至十層都是方筒,外觀呈四方錐體,塔壁寬大,檐邊較長,形成各層間的巧妙結合,能在較大範圍接受聲波來源,可使反射波有較好的匯聚作用,不同方位的聲波,向擴大器一樣向外傳播。另外,建塔所用的磚質地堅實,表面光滑,使反饋的聲波係數更大。總之,一個相當狹窄的擊石或擊掌的聲脈衝射到各層檐上,分別反射出與原脈衝不完全相同的一系列脈衝,這些回波脈衝又集中在100毫秒左右的時間內到達人耳,從而形成了與蛤蟆叫聲相似的鳴叫。

  總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築設計水平,真是巧奪天工。但願矗立在黃河岸邊的蛤蟆塔永遠保持春春的風采!(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河南三門峽寶輪寺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