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著名電影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服裝就像是一個大舞台,人生的五光十色僅可以在上面精彩上演。更何況是我們56個民族,經過歷史文化的沉澱, 每個民族都各有特色, 民族服飾更成為它們最大的魅力所在。

1、漢族

漢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民國婦女後上穿「斧口衫」,有對襟、大襟、琵琶襟之別,下著裙子,有鳳尾裙、百褶裙等。

2、壯族

壯族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扎布貼、刺繡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3、滿族

滿族婦女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其中最具特色的旗袍。領、襟、袖的邊緣鑲上寬邊作為裝飾。滿族把深絳色看作福色,還崇尚白色。早期的面料大多都是用烙鐵燙繪的方式繪製在獸皮和毛氈面料上。

4、回族

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5、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頭、頸、胸及手等部位配有銀飾,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

6、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婦女外出時,要帶頭巾或蒙面紗。衣料一般選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綢」。

7、土家族

土家族女裝上衣矮領右衽,領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杆;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傳統衣料多為自織自紡的青藍色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8、彝族

彝族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傳統色彩為黑、紅、黃三色。圖案紋飾多為雞冠、羊角、火鐮、蕨草、窗格等動植物和生活物品。

9、蒙古族

蒙古族婦女愛穿長袍,並系腰帶,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戴翻檐尖頂帽,配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女士長袍多用紅色、綠色或黃色的綢緞自製成。

10、藏族

藏族婦女穿藏袍,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腳穿藏靴,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佩戴珠寶、金、銀、銅、玉、等精美首飾。傳統藏族服裝主要是是動物的毛和皮加工而成。

11、布依族

布衣族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褲腳等處,皆用織錦和蠟染各色幾何圖案鑲制,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她們喜歡佩戴銀質耳環、項圈、手鐲,足蹬尖鼻繡花鞋。

12、侗族

侗族女子上身穿開襟緊身衣相配,下身配裙子,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 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和細紗之分。她們喜歡佩戴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

13、瑤族

瑤族婦女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瑤族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服飾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採用桃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

14、朝鮮族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女子穿短衣長裙,腳穿船形膠鞋。一般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

15、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白族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過去白族衣料質地大多為布機織的棉布,現在也用絲綢、綢緞等。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有著「風花雪月」的含義。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

16、哈尼族

哈尼族崇尚黑色,婦女穿右開襟無領上衣,以銀幣做紐扣,下穿長褲,著盛裝時外加一件披肩,有的還系花圍腰,打花綁腿。服飾多用藏青色土布製成。

17、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婦女多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製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袖子繡花,下擺縫花邊。服飾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

18、黎族

黎族婦女穿黑色圓領貫頭衣,領口用白綠兩色珠串連成三條套邊,袖口和下擺以貝紋、人紋、動植物紋等裝飾,前後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圖案。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頭系黑布頭巾。黎族服飾,主要是利用海島棉、麻、木棉、樹皮纖維和蠶絲織制縫合而成。

19、傣族

傣族婦女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繡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20、畲族

畲族婦女的「鳳凰裝」最具特色,即在服飾和圍裙上刺繡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扎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畲族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

21、傈僳族

傈僳族女子多穿長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長褲,系圍裙,用青布包頭,身背手工縫製的掛包,頭戴白色硨磲片和紅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樂」。傈僳族所穿的服飾,大多是用大麻籽剝下的絲皮加工製作的衣服,傈僳族群眾叫它「麻布衣」。

22、仡佬族

仡佬族女衣短裝,抄襟,綴花邊。服裝多為手工製作,在自產的布料上經蠟染和彩綉,其服裝色調素雅、質地柔和。

23、東鄉族

東鄉族婦女多穿繡花衣服,下穿套褲,褲筒、褲腳有鑲或繡的花邊。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則戴絲綢蓋頭。東鄉族婦女的服裝顏色單一樸素,多半是用黑色或藏青色的布料製成。

24、高山族

高山族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佩戴如貝料、獸牙、羽毛、花卉等飾物,全身上下被裝點地五光十色。高山族服飾多用窄幅麻布製成。

25、拉祜族

拉祜族服飾以黑為美,婦女穿右襟黑色長衫,兩側於齊腰部位開叉口,衣腳直齊腳面,在長衫叉口及衣邊、袖口,鑲綴紅、白、黃等色的幾何圖紋花邊,沿衣領及開襟鑲嵌數十個銀泡,下穿斜拼襠黑色長褲。

26、水族

水族婦女多穿圓領大襟藍色的寬大半長衫、長褲,系青色繡花圍腰,頭戴青布或百布帕,穿繡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服飾用「水家布」製成,採用「豆漿印染」工藝。

27、佤族

佤族女子多穿貫頭、V形領緊身無袖短衣,下穿紅、黑色橫條紋的筒裙,佩戴銀、竹、藤製的飾物。喜歡佩用極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掛包。服飾原料多為自製棉、麻土布,染成各種色,織出各種圖案。

28、納西族

納西族婦女喜歡穿紅、藍、紫色且用彩色布鑲邊、釘雙排扣子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百褶長裙,用絲線綉五彩花邊。腰束紅、黃色彩帶,腳穿青布繡花鞋。納西族服飾是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原料。

29、羌族

羌族婦女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女子衫長及踝,領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等處都綉有花邊,腰束繡花圍裙與飄帶。服飾多用麻布或羊毛製成。

30、土族

土族婦女坎肩多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醫療縫製,腰系花紋彩帶。下穿緋紅色鑲邊白邊的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傳統頭飾是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在一起,長長地垂在胸前。土族是以黑色純棉布做底料,再選面料貼上。

31、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婦女一般穿大襟上衣、長褲。多穿草鞋或布鞋。服裝面料是自紡自織自染的藍靛染成的土布。

32、錫伯族

錫伯族穿紅、綠、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擺處多褶的連衣裙,外套短坎肩。錫伯族的早期服飾衣料是以鹿、豬犴等獸皮為主,比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

33、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婦女多穿連衣帶折長裙,裙外罩有用絲線綉有各種圖案花紋、綴有銀扣和銅線、色彩絢麗的金絲絨坎肩,足蹬明光錚亮的皮靴。戴叫「托甫」的圓頂小帽,多用紅、綠、紫、藍等色的燈心絨做成。

34、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婦女穿長袍,不束腰帶,不穿短衣,顏色以藍為主。冬季穿「奇卡米」;夏天穿白布襪子、花鞋。年節或者喜慶時穿各色繡花的綢緞衣服,外面套的斜襟坎肩叫「奧勒情」,與清朝滿族樣式基本相同,內吊皮里,外加緞面。

35、景頗族

景頗族崇尚黑色。婦女的上衣一般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上面綴滿銀泡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的護腿,喜歡佩銀制物。景頗族的紡織材料主要用棉花、羊毛、麻等,用手捻成線,然後再織成布。用樹葉子和其它天然植物原料進行加工製成染料。

36、毛南族

衣料多為青、藍色為主。佩戴銀質手鐲、項圈、麒麟等。毛南族婦女穿右襟上衣,襟邊和袖口有三道鑲邊,下著寬腳滾邊褲。

37、撒拉族

撒拉族婦女穿各種顏料和質料的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穿繡花布鞋。佩戴金、銀戒指,玉石、銅或銀制的手鐲。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38、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婦女平時穿連衣裙,並穿長褲,夏季在裙外加一背心,冬天外罩棉袷袢。年輕婦女和姑娘穿紅、黃花色的連衣裙,為了美觀和保護裙子,已婚婦女常在腰間身後系彩色的圍裙。塔吉克族服裝多用皮毛、氈褐為面料。

39、阿昌族

阿昌族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蘭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阿昌族衣料曾用獵物的皮做材料。

40、普米族

普米族女子頭飾普遍只用花帕,穿領口、襟邊、袖口鑲邊的大襟長衣,外套紅、黑、綠色領褂,腰系彩色鑲邊的黑色或白色方型圍腰,戴一些簡單的飾品。普米族用羊毛織物氆氌做衣料。

41、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婦女穿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衣邊、衣領等處都有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戴耳環、手鐲、截至。服飾原料過去主要為獸皮,以藍、黑色為主。

42、怒族

怒族婦女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怒族服飾多為麻布質地。

43、京族

京族婦女內掛菱形遮胸部,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京族衣料多用綾羅綢緞、蠶絲織品或香雲紗製成。外出時,還要加穿一件旗袍似的下擺較寬的矮領窄袖袒胸長衫,戴一頂黑色或棕色的圓頂禮帽(俗稱「頭箍」)。

44、基諾族

基諾族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鑲七色紋飾,內襯緊身衣或戴菱形刺繡胸兜。下著前面開合式的短裙,裹綁腿,頭戴披風形的尖頂帽。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其間點綴黑紅色條。

45、德昂族

德昂族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用黑布包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用四五對大方塊銀牌為鈕扣,長裙上織有彩色的橫條紋。佩戴耳墜、兒筒、銀項圈及五彩斑斕的絨球。腰系腰箍,大多用藤篾編成。

46、保安族

女子喜穿色彩艷麗的右衽上衣、長褲,外套坎肩,並嵌有花邊;一般戴蓋頭,通常少女戴綠色的,婚後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47、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婦女多穿領口帶褶的粗麻布襯衫,外罩無袖長袍「薩拉凡」,或穿一種家織的毛織裙。夏季多穿連衣裙。農村居民多在皮靴上套穿橡膠淺幫套鞋,冬季則穿氈靴和用自紡毛線織成的襪子。多選用高檔的衣料來製作,如羊皮、水貂皮。

48、裕固族

裕固族婦女穿大襟有衽的高領衣服,下擺開衩,衣領、袖口、衣衩、襟邊綉著花邊,顏色以綠、藍色布料為主,衣料大多以布、綢、緞或褐子、獸皮為主。

49、烏茲別克族

烏茲別克族婦女的連衣裙稱「魁納克」,寬大多褶,不束腰帶,穿手工做的高筒綉服飾多為絲綢、毛織品縫製。

50、門巴族

門巴族婦女穿花上衣,衣服上綉綴有人、牛、太陽和各種花卉的彩色圖案,色彩用白、藍、黃、紅四色搭配。婦女穿白短內衣,下著筒裙,筒裙由條紋花布做成。戴一種稱為「古奧洛木」的帽子,及耳環、項飾、腰帶、手鐲、戒指等。

51、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創造了狍皮服飾文化,衣服鞋帽、生活用品皆用狍皮為原料。女袍長及腳面,兩側開衩。皮帽用狍油皮頭皮精製而成。顏色多用紅、綠、黃色為主。

52、獨龍族

獨龍族女子用兩方長布,從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圍向前方。兩耳或戴環或插精製的竹筒,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頭披大花毛巾,項戴料珠。獨龍族服飾原料為麻布線毯。

53、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婦女多穿寬大荷葉邊的連衣裙,顏色以黃、白、紫紅色居多。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加披頭巾。特別喜歡佩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

54、赫哲族

赫哲族女子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服飾多以魚皮為原料,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

55、珞巴族

珞巴族婦女一般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下身圍緊身筒裙,裙長略過膝部,用帶子紮緊裹腿。佩戴銅和銀的手鐲、戒指,腰部周圍還綴有很多海貝串成的圓球。服飾原來多為麻布。

56、布朗族

布朗族婦女上穿花衣,下著筒裙,崇尚黑、藍色,髮式為挽髻於腦後,戴青綠珠,飾海貝、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環。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用藍靛染布,用「梅樹」皮、「黃花」根作原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